浅谈高考物理实验复习

2019-07-15 14:14黄飞凤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6期

黄飞凤

[摘   要]近年来,由于广西高考实验题的零分率较高,直接导致物理得分偏低,也反映了考生能力与题目难度的差距。文章从“夯实基础能力”“紧扣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拓展及创新”“多角度审视,总结实验规律”等方面谈谈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从而提高考生解答物理实验题的能力。

[关键词]基础能力;教材实验;拓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7-0051-03

分析这几年的广西高考评卷统计数据,发现广西高考物理实验题零分率比较高,这也反映了考生能力与题目难度的差距。为此,物理教师应釆取有效措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解答物理实验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夯实基础能力

当前高考命题导向明确,突出基础性。扎实的基础是解答高能力要求考题的基石。实验的基础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各类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高中使用的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秒表、弹簧秤、电压表、电流表、多用电表以及传感器等。不管是实验的设计、实验数据的测量,还是实验误差的分析,通常都涉及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读数更是常考点,难度不大,但学生很容易出错。复习时要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多强调、多进行针对训练。

例如,游标卡尺,读数公式为L=L0+nk(L0是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n是与主尺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上的第n条刻度线,k是精确度)。很多学生记得了公式,但还是会读错,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①读数前没看清是多少分度的游标卡尺,多少分度不能以游标尺上标示出的数字为准,要具体看游标尺上有多少格。②读取主尺的数据L0时出错。主尺的单位是cm,读数时要转化为mm,主尺的数据是看游标尺的零刻度线位置,不是看游标尺前端边框线的位置。③读数时末尾出现多(或少)一个0的现象。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若以mm为单位,1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小数点后是一位数字;20分度和50分度的,小数点后是两位数字,末尾的0一定不能去掉。

(二)提升计算能力

实验中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人的反应时间,纸带类问题,计算图像的斜率等都会涉及计算,学生平时只满足于知道实验原理,对数据的处理往往依赖计算器,这就导致在考试时,即使计算并不复杂,也屡屡出错。因此,在复习时要狠抓计算能力的提升训练,不仅是实验题,在平时的一切练习中都应要求学生尽量不用计算器,以提高计算速度。

(三)培养作图能力及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能力

实验中作图能力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

1.力学中要求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作力的平行四边形,要注意虚线和实线的使用,注意标出箭头方向。

2.电学中实物图连线

实物图连线必须根据所画的电路图,从电源出发按照一个一个回路连线,最后再连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内外接法、单刀双掷和双刀双掷开关的连线是易错点,要向学生讲清楚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平时多动手操作。

3.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像

绘制图像不难,关键要细心,并遵循如下几个步骤:a.建立坐标轴,注意标清楚纵、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同时设立坐标分度值,有时为了让图像能均匀分布在坐标纸上,分度值可以不从零开始。b.精确描点。c.根据点的分布趋势,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把点连起来,要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线上,或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

高考实验题的创新点几乎都是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数据,能有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对这部分内容引起重视。用“图像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纵、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然后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明确图像斜率、截距、正负、两图线交点、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二、紧扣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拓展及创新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发现:它们不会照搬课本实验,但几乎都是教材实验的延伸或重新设计,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实验目的和器材,灵活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原理、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设計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和实验步骤,并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这类实验,其原理不会超过中学物理基本知识的范围,所用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通常也是大纲规定实验中所介绍的。但考查的却是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教材中的实验永远是高考创新实验题命制的根源,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复习中要紧扣教材中的实验,从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拓展和创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触类旁通,从容应对高考年年翻新的实验题。

三、多角度审视,总结实验

在实验复习中,我们不能再像初学那样孤立地看待一个个实验,应该分类归纳,从这些实验的组合板块中挖掘出共性的东西,培养学生一种常规的实验意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学实验板块。电学实验无非就是在电流、电压、电阻、电动势这几个物理量上做文章,要求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电路,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电学实验解题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选择器材

1.先选取唯一性的器材,如电源、导线、开关等。

2.滑动变阻器:遵守安全(流过它的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方便调节的原则。若使用限流式接法,可选阻值大一些的,但不可过大;若用分压式接法,可选阻值比待测电阻小一些的。

3.电流表和电压表:首先要安全,不超其量程,然后要注意尽量精确,指针至少偏转[13]量程以上。这时就要估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了,[Imax=ER测] 。

(二)设计实验方案和电路图

电学实验主要是测量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动势这几个物理量。方法有哪些呢?测电流I:电流表,电压表加定值电阻,灵敏电流计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电压U:电压表,电流表加定值电阻,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电阻R:多用表,伏安法测电阻,半偏法测电阻。电动势E:电压表粗略测量,根据E=U+Ir,测出U、I后,计算或通过图像得出。还要注意的是,定值电阻可以作为保护电阻,可以充当电压表或电流表使用;内阻已知的电压表可当小量程的电流表使用,内阻已知的电流表可当电压表使用;只有表头和电阻箱可考虑改装。

画电路图时,要考虑电流表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还是限流式。当Rx<[RVRA]时,Rx属小电阻,应采用电流表外接,当Rx>[RVRA]时,Rx属大电阻,应采用电流表内接。必须使用分压式的情况:a.当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变化时,一定要用分压式供电,限流式供电电压无法为零。b.当滑动变阻器阻值小于待测电阻Rx时, 一定要用分压式供电,限流式供电电压调节范围太小,测量误差大。c.当限流式供电电路中最小电流超过用电器的额定值时,会造成烧表,也一定要用分压式供电。d.满足安全的条件下,要使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就要选用限流式供电。其他情况选用分压式、限流式均可。

(三)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误差

处理实验数据常用图像法,根据欧姆定律列出函数表达式,分析斜率、截距等的物理意义。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分析时可结合电路知识找出其对测量值的影响。

有了这些认知,就能用类似的办法处理设计性电学实验题了。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