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生成性资源,提升生物课堂品质

2019-07-15 14:14成明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高中生物

成明明

[摘   要]从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积极探索生物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发掘策略,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探索,让生物课堂真正变成生成性课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认知建构。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高中生物;课堂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7-0094-02

为了让生物课堂更加具有生成性,让学生的灵感充分闪现光芒,教师必须积极设计,充分发掘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彰显自我,真正促进学生认知建构能力的提升。虽然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只要教师多方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就能让学生的生成尽量发生在可控范围内,让生成更具有计划性,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自然。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有效发掘课堂生成性资源,从而推进教学优化和教学质量提升。

一、挖掘隐藏在教材中的生成性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将隐藏于其中的生成性资源挖掘出来,再辅以恰当的加工和组织,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必修3模块中,教材安排了“温特的实验示意图”,但只画出了实验组的操作示意图,却没有将实验对照组展现出来,教材的文字部分也只是进行简要的描述。对此,笔者在引导学生研究这一部分内容时,先将学生的视线集中到教材的示意图上,分析时再将这示意图投影到屏幕上,并引出问题:这个实验过程能够表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吗?有的学生回答“不能”,有的学生回答“能”。笔者引导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辩论,辩论往往具有争论和比拼的意思,学生的思维也由此而被激活。他们会以更加敏锐的眼光来审视现有的资料和问题,并逐步意识到这个实验过程还不能完全将琼脂的影响彻底消除,因此他们意识到需要设定实验对照组。笔者引导学生对实验先进行自主性的优化设计,然后再启发他们对教材的文字内容进行研究,最终使他们领会温特设计的实验过程的严密性。这样的教学更加具有说服性。回头再细细思索教材的设计特点,教材在这里没有安排实验对照组的示意图可能也存在这样一种设想,对学生来讲:图形往往拥有更强的感官刺激,能够给他们直接的提示,而教材上的这种留白处理,可以给学生留出补白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留白处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可促成生成性教学的进行。

二、立足学生的已有经验发掘生成性资源

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对教材进行研究,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情感特点和所存在的疑问来进行情境设定。教师的情境创设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的欲望,并帮助学生完成认知和能力的自主生成。

比如,在引导学生研究“人体的体温调节”时,笔者首先分析学生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并立足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提问:“病人如果高烧不退,该怎样应对?生活中最普遍的做法是:多盖几床被子,由此增大病人的排汗量,以此来实现降温。学生对此感同身受。但是这真的符合生物学原理吗?笔者在课堂上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能够有效唤醒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并积极探索隐含其中的生物学知识。最终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人体自身的体温调控系统在正常运转时可以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但是当病人发热时,往往是自身的体温控制系统发生了问题,所以这时不能强制性地把汗闷出来,这样的操作无异于火上浇油,破坏已经紊乱的人体平衡。这样的教学,完全让知识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生成,学生不但会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能有效强化对生活的感悟。

三、在课堂互动中发现生成性资源

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倡导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各种互动活动,这样学生必然会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理解方式彻底暴露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或是在学生进行争论的过程中进行推波助澜式的“挑拨”,放大学生思维上的矛盾,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认识上的不足或缺陷,使课堂讨论真正成为学生纠正理解偏差、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平台。

事实上,学生在进行讨论和互动时所产生的问题往往具有随机性,这时教师要判断这些错误或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深入研究。毕竟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学生的问题是个性化的,且没有生成的空间,教师就不宜对其进行放大处理,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自主解决。对于那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进行有效加工,将其演化为生成的种子。这样的处理,将让课堂大放异彩,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备受鼓舞,进而在后续学习中树立更加强大的自信。

比如,在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笔者创设情境: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是因为日照时间在秋季缩短了……学生对此产生怀疑:除了要考虑“日照时间缩短”这一因素外,是否还要考虑温度因素呢?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笔者只是想将这个情境一带而过,然后就自然而然地带着学生结合菊花探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意义。但是这一生成性问题并不是个例,大多数学生也存在类似的疑问。因此,笔者首先对此观点进行了充分肯定:想法非常全面且合理。接着,笔者充当传球手,将“球”回传给学生,让他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如何解决此问题。学生提出:可以在实验中对猜想进行验证。对此,笔者追问:“如何进行实验呢?”学生提出对照实验的思想,指出一组实验将光照时间作为变量,另一组实验则将温度作为变量。对此,笔者予以充分肯定,但受限于教学条件,没有办法当即进行实验,这时笔者予以材料补充:事实上,影响菊花开放的因素是光照时间。现在,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很多园艺师为了让菊花提前开放,在夏季就对菊花的光照时间进行调控,进而让它在夏季就开放,但是夏季的温度显然是比较高的。

面对学生言之有理,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将他们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这样的处理是对生成性资源的灵活应用。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思维的过程调整教学。这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教学艺术和技巧的一种考验。此外,生成性的课堂需要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的观点和设想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表达。可以想象,如果一节课过分压抑,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会被压制,另一方面学生即便有一些想法也不会表达出来。这显然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克容.初中生物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巧妙利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5(11):60-61.

[2]  张小亚.浅析影响生物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几个因素[J].中学生物教学,2009(12):20-21.

[3]  谢雯菁,姚国虎,方瑾.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开发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7(1):13-14.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高中生物
英语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及运用解析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挖掘资源,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