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词语的深度教学

2019-07-15 08:39刘丹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纸屑小鸟语境

刘丹

进入三年级,借助工具书成为学生预习时理解文中生字词意思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上如果能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关注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参与,将会让词语教学变得更有思维含量,更能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接下来,以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来进行阐述。

一、促进词语在语境中深度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语境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重点词语更好地理解文章。

案例一:《秋天的雨》教学“五彩缤纷”一词

教学片段一

1.这么多的美丽的颜色都聚在了一起,你们想到了哪个词?(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2.这些词都是表示颜色又多又漂亮的,与课文中的“五彩缤纷”一词,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呢?

3.你们看,“缤纷”两个字是什么偏旁?与什么有关?“缤纷”在古代是特指旗帜上的飘带,风一吹旗帜上的飘带就会随之游动飘舞,所以“缤纷”这个词语就具有了一种“动态美”。我准备了一把彩色纸屑在手心里,这么多颜色的纸屑,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颜六色。我手掌向上扬起,彩色闪亮的纸屑纷纷飘落。这样的情景用一个词来说就叫——五彩缤纷。

4.请大家再阅读课文,看看这些色彩鲜明的植物在怎样动。(“扇”“飘”“你挤我碰”“频频点头”)

5.这么多会动的颜色可真美,再读读这个词语,感受它的动态美。

片段一教学理解“五彩缤纷”呈现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联系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初步感知;第二层次:设置疑点,教师适当补充难点,给出定义;第三层次:把词语放入课文情境中,再次体验领悟。

二、促进词语在情感体验中深度理解

词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唤醒学生的相似情感体验,不但有助于学生发现词语的意思,还能促进学生对词语的深入理解。

案例二:《会走路的树》教学“天天”

教学片段二

1.你觉得这棵树会在什么时候来陪小鸟?(早上、傍晚、春天、晴天……)你是从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猜想出来的?(天天)

2.正是这样的“天天”,给了我们美好的想象,带给我们美好的画面。(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上依次出现鸟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枝上的画面)

3.大家看,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这棵树陪着小鸟去看——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森林里雪都融化了的时候;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迎着风,迎着雨;走过春,走过夏——让学生朗读:“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

4.孩子們,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什么?(友谊深厚,形影不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体会它们形影不离的感情。

片段二用导语的方法,给学生不同的语境,启发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语言,展开想象,与故事中的人物融为一体。对“天天”一词不再是字面上意思的理解,对词语背后拥有的“温度”有了感知,学生的心在一遍遍朗读中变得柔软。教学仍然没有就此停下,而是往词语理解的深处继续前行。这时对“天天”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才会水到渠成地说出来。对于词语的理解,才完全透彻,既明白“意”,也知道“象”,还懂得“情”。

猜你喜欢
纸屑小鸟语境
“调皮”的纸屑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会“跳舞”的纸屑
会跳舞的纸屑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