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理念

2019-07-15 08:39常莲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美术德育教育

常莲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认识和领悟德育渗透的要点,学习美术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提高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下面就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小学美术教学对德育渗透的独特优势

1.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德育本身关乎社会的方方面面,美术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够为德育渗透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方式。

2.美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會让人产生惰性,产生疲劳,而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可以分为绘画技能课、写生课、欣赏课、造型设计课等等,提升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德育渗透工作的有效性。

3.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美术教学的评价是较有艺术性的一种评价方式,它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在活动开展中的各个环节采用不同指向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它具有开放性、自评性、丰富性、多样性以及适切性等特点。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易于思想教化的时期,对直观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美术活动潜移默化地实施道德教育,使其内化为德育思想。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1.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注重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知识,因课来选择德育主题并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备课的方式将德育知识融入进去。例如:在上三年级美术“变废为宝”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的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出个性鲜明的立体造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通过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2.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要把握好每个学生的心理,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遇到学生的问题时,能用科学的、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例如:小学的美术课堂是比较活跃的,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遇到同学之间互相吵闹,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心平气和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另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心理,适时推进一些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节假日(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或重要的日子(父母的生日、纪念日等)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并且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教学中所需要的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视觉效果展示给学生,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3.教师要注重在细节上的德育渗透。首先,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要有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的工作态度,对自身的艺术素养和文化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其次,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在细节的问题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上剪纸课时,提醒学生在用剪刀时要小心,不要把刀尖对着同学。如果是有同学忘带工具时,建议同学们合作完成作业,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让他们体验到团结互助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注意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感悟到劳动和协作精神,分享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人交流、互助合作、珍惜艺术作品的意识等等。

总之,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动机、兴趣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渗透式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美术教学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既有效又有趣的方法,把这些情感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情感和乐趣。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美术德育教育
美术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