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力量

2019-07-15 08:39赵燕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呼唤语文课教材

赵燕

语文是有生命的,应将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本就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语文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一、有情感

“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教学成为学生主观所需,成为学生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过程。

1.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有利于进一步体会情感。

2.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

二、有生气

生命哲学家曾经说过,既是人,就会有生命欲,自然就会有蓬勃的生命流。是啊,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的眼中闪着求知的光彩,學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来。于澜老师率先在教育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境地,教师要勇于放手。

1.书,让学生自己读。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力求成为课堂教学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问,让学生自己提。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能够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教师不要急于代答,应让学生去作答,遇到有价值的问题还应组织学生讨论。

3.话,让学生自己说。一节课40分钟,教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话的权利,让学生想说就说,如此,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三、有发展

我们的学生,天天来学校上课,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求发展,并且是一种持续发展,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

四、有创新

我们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练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式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能体现出思维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猜你喜欢
呼唤语文课教材
教材精读
呼唤生命
无声呼唤
语文课文
与你相伴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呼唤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