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县三山乡红柱石资源前景及成矿分析

2019-07-16 06:24李昌龙邹勇军姜智东
冶金与材料 2019年3期
关键词:安源亚段本区

李昌龙,邹勇军,姜智东

(江西省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1)

红柱石Al2[SiO4]O是已知天然最好的耐火材料之一。红柱石常压下加热至1350℃以后转化为针状莫来石化,这种不可逆的晶体转化使得其具有耐1800度以上高温,且耐骤冷骤热,机械强度高、抗热冲积力强、抗渣性强、并且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溶于氢氟酸)和极高的抗化学腐蚀性。适用于高级耐火材料制造,轻质硬合金材料及陶瓷材料,在冶金、建材及其它军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 区域地质特征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岩广泛发育,万源岩组底部被白垩系上统河口组覆盖,两者间呈断层接触;与上覆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呈断层接触。岩石已受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原岩组构基本被破坏,仅零星残留有粒序层理,岩石中含变粒岩透镜体。区域上主要出露地层:南华系下统万源岩组(Nh1w),南华系下统上施组(Nh1s),三叠系上统安源组(T3a),第四系进贤组(Qpjx),详见图 1。(1)南华系下统万源岩组(Nh1w):岩性为灰白、黄绿色中厚层状石榴二云片岩,灰白色中一厚层状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灰白、黄褐色中-厚层状(蓝晶或十字)石榴二云片岩互层。(2)南华系下统上施组(Nh1s):为薄-厚层状变余细粒岩屑杂砂岩,厚层状绢云千枚岩;上施组内各段、亚段间均呈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呈断层接触。(3)三叠系上统安源组(T3a):据其岩性组合,生物化石特征,可分为下段紫家冲段、上段三家冲段两段。紫家冲段(T3az):可分两个亚段,下亚段岩性为石英砾岩、含砾复成分粗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厚度100~200m,常见硅化、局部伴生铅锌、钨等金属矿;上亚段岩性为细粒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夹煤层,厚 351~725m。三家冲段(T3as):可分两个亚段,下亚段为复成分石英砾岩、岩屑砂岩、粉砂岩、含结核泥岩,上亚段为石英细砾岩、石英砂岩、杂砂粉砂质页岩,厚896.49m。

安源组地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组内紫家冲段、三家冲段及各段上、下亚段均呈整合接触。(4)第四系:出露不全,仅见中更新统的进贤组(Qpjx)和全新统的联圩组(Qhl),在区内本系与下伏地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 区域构造

自元古代以来,区内经历了频繁的构造活动与演化,褶皱作用,断裂作用强烈,形成了多期叠加褶皱、韧性断层、脆性断层和推-滑覆构造(F0)等多种构造形式,构成了区内的整体构造格局。

图1 区域地质图

区内褶皱构造较发育,其变形地层为南华系万源岩组、上施组的一套浅变质岩系。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三组,其中以北东向断裂为主,与整个区内的主流断裂方向一致。北东向断裂的规模普遍较大,一般以正断层为主,大都与其它方向的断裂相互切错,主要有下东源-麻坑断裂(F2)、上东源-罗山垦殖场断裂(F6)、嵊背山-新河源断裂(F7)、张家山-其公山断裂(F8)。

推-滑覆构造系统(F0)是区内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构造形式,由洛市推覆构造和罗山滑覆构造组成,总体呈北推南滑、下推上滑、前推后滑。

3 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以侏罗纪晚世侵入岩为主,岩性为紫云山超单元S型花岗岩,分布集中。紫云山超单元形成于153~158Ma,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在研究区西南大片出露,是红柱石成矿主要热源。

4 矿体特征

(1)矿体分布特征。本区红柱石赋存于安源组紫家冲上段变质粉砂岩、泥岩中。大致成平行展布、连续性较好,分布较集中,形态稳定,成层状、带状产出。含矿地层走向北东,区域上走向长6公里,直至向南西与岩体接触为止。

安源组含矿层倾向南东,倾角40°~65°。从地层倾向来看,红柱石粒度从南东向北西逐渐变大,南部(D15点)红柱石粒度(0.5~1mm×3~8mm),北边水榨-庙前村一带发现的厚层状红柱石角岩,红柱石已达粗粒结构、红柱石粒度(3~6 mm×20~50 mm)。经采样分析,红柱石矿物含量达到20%,已经达到工业品位。野外观察发现在走向上,庙前至麻坑一带(约2 km)均有红柱石产出(图2),走向上红柱石粒度变化不大。

图2 矿石及矿物晶体照片

(2)矿石类型。红柱石的矿石类型可根据矿物粒径分为细粒(粒径小于3 mm)红柱石和粗粒(粒径大于3 mm)红柱石矿石。本区红柱石细粒、粗粒均有分布,矿石有角岩型、板岩型两类。可能是距离接触变质带远近造成变质程度的差异造成。

(3)矿石结构构造及组分。红柱石矿体均产自安源组紫家冲段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中,红柱石为灰白色,长柱状变晶结构,块状、板状构造。偶见放射状集合体,穿插双晶结构。少部分见有黑十字炭质包裹体,表面有不同程度绢云母化。矿石中其它组分还有石英、铁质及少量金红石等。

5 矿床成因及资源量预测

5.1 矿床成因

本区红柱石为接触热液变质成因矿床,富铝原岩为红柱石生长富集提供充足的物源条件(图3),使得本区成为江西省最具潜力的红柱石矿区。主要证据如下:

图3 成矿模式图

①矿床产于富铝泥岩与富铝质花岗岩体接触带及附近,影响的范围达数百米,研究区距离其南西部岩浆岩露头4公里,但红柱石粒度更大,变质程度更深。推测研究区周边应存在隐伏岩体。

②矿石中红柱石分布受沉积岩层理控制,生长端多止于层理面,在层理中却杂乱分布,且大多平行层理面排列。

③矿体分布明显有分带性,沿地层倾向红柱石粒度变化明显。

④多期、多次的岩浆活动使得该区长时间在中低温热液影响的条件下,非常有利于富铝泥质岩在相对稳定的温压条件下改造、结晶或重结晶,形成红柱石矿床,同时也促使本区红柱石矿更大范围的发育。

5.2 资源量预测

研究区仅为红柱石广泛发育之安源组地层的东北一隅,但红柱石是其变质程度最高、粒度最大、品位最高的地区。按现阶段野外踏勘及实测剖面掌握的数据,该安源组层状含红柱石矿地层走向延伸4km、厚度大于50m、倾向延伸100m、平均品位按15%估算,估算红柱石资源量可达600万t(可靠系数0.5),由于本区地质工作开展程度不高,预计全区远景资源量可达2000万t,预期可达到大中型规模。

6 找矿标志

(1)本区红柱石形成时代均为侏罗-白垩纪,矿石均赋存于安源组紫家冲段、三家冲段。

(2)野外露头部分风化较严重,有明显的褐红色氧化层、未风化者为灰白色长柱状晶体,本区红柱石粒度较大,野外辨识度高。

(3)岩浆岩的外接触带为富铝质粘土岩时,在合适条件下均可产生红柱石矿化。

猜你喜欢
安源亚段本区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
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