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9-07-16 02:58陈桔华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摘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必将需要大量的既懂行业知识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广东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广东高职院校应根据“一带一路”的需要,设置多元性的外语专业,优化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重构外语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外语教师实践指导技能,改革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改革和创新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广东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桔华,女,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和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职教育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教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64),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创新强校工程2018年度“商务英语教学团队”项目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首次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经过5年多以来的发展和合作,已经成为沿线各国之间广泛交流、合作共赢的道路。随着各国之间更加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对外语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做好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势在必行且大有可为。

一、广东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随着中国的先进企业和优势产业走出国门,必将需要大量的既懂行业知识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同时,广东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受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影响,广东与各国之间广泛的交流,必将需要大量的既懂行业知识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也是要求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变革人才培养的规格。因此,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服务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本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二、广东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比较传统单一。广东各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设置比较单一,以英语语种为主,基本上没有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语种专业,或者辅修专业;英语也以商务英语方向为主,个别院校开设旅游英语或者涉外旅游、应用英语或者翻译等等方向。这种专业现状,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需求,也不能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个性需求。

2.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脱离社会实际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往往由老师单方面闭门造车式地制定,企业和用人单位缺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目前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主要问题在于“重理论、轻实践”“重语言,轻技能”;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偏少,纯语言文化课程和英语听说读写译课程占有学生大部分的课时和专业学分;很少开设非通用语辅修课程,很少开设阿拉伯语、俄语、印度语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作为第二外语;几乎没有自动化机械、跨境电商、电子电器、国际贸易、经济金融等类的课程。这种现状,与“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

3.外语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传统固化而且行业实践能力匮乏。老师们普遍是理论水平高,实践水平低;语言能力强,专业技能弱;教育背景良好,行业背景缺失。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大多偏重英语语言理论方面,而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知识缺乏,教师实践指导水平不高,教师队伍中企业指导教师比例过低,双师型教师遴选和培养机制不健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大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第二外语教师,专门用途英语和选修课程教师,还需要具有国际化知识和视野的教师。

4.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教学组织形式依然以教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重视教学内容,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不够明显,“顶岗实习”不足,未能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方法中以真实项目为依托的教学。

5.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首先,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学业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由学院的教务部门来完成,对学生的学业和能力的评价,也单纯由学校老师完成;第三方企业和用人单位既缺位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的制定,也不参与学生的各种能力的评价,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出入,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其二,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评价,重理论方面的评价,轻视实践能力的测评;势必导向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三,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评价方式单一,基本上还是通过各种考试、考查的形式进行,没有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测评体系。

三、广东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路径

1.实施多元性专业设置。“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广,背景复杂,语言文化差异大。各高校应做好调研,然后做好本校外语类专业的设置计划。首先,细化英语专业学科方向,如开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会展和酒店英语,幼儿双语教育等等专业。另外,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和各院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实际地位,適当增加非通用语言专业,即开设小语种专业,如俄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印度语等等,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和交流需要。通过优化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设置:打破单一性、实现多元性,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多样性需求。

2.优化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学校可以对用人单位进行广泛调研,直接了解企业要求外语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明确人才培养的缺陷,从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学生对教学进行评价,了解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完善,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打破“重理论、轻实践”“重语言、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贯彻理论够用,实践为主;打造既懂外语,又懂行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平台。首先,“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要压缩纯语言理论课的课时和总学分,增加实践课程课时和学分,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其次,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和各院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实际地位,适当增设阿拉伯語、俄语、印度语等第二外语。同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基于学生多样化需求,把单一的“语言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语言+专业”的复合型模式,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种类,如增设自动化机械、跨境电商、电子电器、国际贸易、经济金融等类的课程和专业用途英语课程。另外,探索国际化课程,提升人才的人文素养,拓宽人才的国际化视野。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解决“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状况脱节的现状,使得外语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3.重构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提升实践能力。外语教师要与时俱进,自主重构知识结构,提升社会实践能力,跟上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在提升现有外语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的同时,支持外语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考察、游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丰富外语教师的行业背景知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重构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现有外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各专业知识,做个既懂专业行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教师;也可以与学校其他专业学院结合,把其他专业的教师外语水平好的发展成为“专业+外语”的“复合型”教师。引进外部高端人才,尤其是引进企业导师,他们既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也有外语能力。

总之,要形成一整套“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队伍引进、遴选、培养、建设机制,优化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才能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要。

4.深化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打破传统“三个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理论联系实践,知识与技能并重,更加重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行校内实训、社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预就业等等一系列配套的实训实习实践机制,实现工学情境结合教学方法中以真实项目为依托的教学。

同时,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利用互联网+、网络课程、开放课程、微课、MOOC等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完善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打破单一校内评价机制,实行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工作主要是由学院的教务部门来完成,而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学生评价,尤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为学院评价学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人才最终是要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因此,企业一线专家、校外实习基地、社会相关机构及外校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评价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保证。

四、结语

总之,通过优化外语类专业的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选修课程以及第二专业辅修课程,把传统的单一的“外语型”人才,培养成“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要形成一整套“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队伍引进、遴选、培养、建设机制,优化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打破传统“三个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行校内实训、社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预就业等等一系列配套的实训实习实践机制,实现工学情境结合教学方法中以真实项目为依托的教学。要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实践,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评价机制要实行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打破原来单一校内评价机制。让社会和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改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以就业质量倒逼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革和创新广东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的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祖大庆.“一带一路”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01):59-62.

[2]杨漪雯.“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1):446.

[3]汪颖颖.“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7(28):241-242.

[4]祝镇东.“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才智,2017(27):20+22.

[5]李海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宜春学院学报,2016,38(10):111-113+120.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