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阈下“马”意象的翻译

2019-07-16 02:58蒋翠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翻译意象

【摘要】马是蒙古族草原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伙伴,在蒙古族草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马的意象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研究价值。在针对蒙古族文化典籍而进行的英文译制工作中,马的意象翻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将依托蒙古族著名历史文学典籍《蒙古秘史》及蒙英翻译学者乌尔贡格·奥侬的经典英译本,根据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语义学义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蒙古秘史》中出现的马意象进行意象要素分析,并且研究马意象在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以期探索在翻译研究中借鉴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实际价值,强化意象分析法在多种语言文化意象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意象;马;蒙古秘史;翻译

【作者简介】蒋翠(1978-),女,汉族,山东曲阜人,河套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立项课题 “文化视域下的蒙古族典籍翻译—从‘变异学角度看《蒙古秘史》的译介和接受”(项目编号:NJZC17393)的阶段性成果。

蒙古民族在长期的草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关于马的大量词汇。这些蒙古语词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语义内涵上也有着多种方向的表述。蒙古语中与马相关的词汇对马这一意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多从年龄、性别、毛色、体型等方面入手,抓住马的明显特征进行表现。作为蒙古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典籍,《蒙古秘史》对马意象的描写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13世纪中叶以前蒙古族500多年发展历程的历史著作。语言简洁明快,音韵抑扬顿挫,具有浓烈的草原文化气息。在《蒙古秘史》中,马的意象不仅仅局限于大众所认知的马这一个体或种群的广义定义,更多的是从蒙古族草原文化视角出发的,针对马这一独特意象进行的细致、全面的描写。笔者借鉴文化语言学的意象分析方法,对《蒙古秘史》中的马意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且从现有的柯立甫译本、罗依果译本和奥侬译本中选择奥侬译本作为对比作品,对蒙古语言环境下的马意象和英译本中的马意象进行了比较,从而研究英译本在翻译马意象时所呈现的实际效果。

一、文化语言学对于研究马意象的指导意义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在于以意象为核心的语言研究。意象作为一种心理表征,是感觉器官接收的直接感性经验的概念转化。帕尔默(Palmer)在其关于文化语言学(Cultural Linguistic)的论述中表示:人类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交流只是间接性的,这种交流的本质是心理意象的(mental images)的交流。语言的出现,为人类的心理意象交流创造了可能。心理意象与感性体验的密切关系,使得语言形成和发展中产生的各类意象蕴含着关于社会文化的深层含义。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历程和体验均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这些因素导致了各自语言文化中特定意象的产生,而这些特定意象又必将通过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传播。特定语言发展过程中所诞生的意象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形成该语言的国家与民族在思维模式和内心世界等方面的具体特征。基于文化语言学中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特殊关系,在文化语言学的意象分析法指導下对《蒙古秘史》中马的意象进行具体分析,探讨英译本中产生的变化,对于蒙译英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二、“马”意象在《蒙古秘史》中的呈现方式

1.“马”词汇的概念范围。《蒙古秘史》中“马”这一词汇的概念范围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个体表达或者种群指代,而是结合具体行文思路进行了概念的扩充。在《蒙古秘史》文本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广义的“马”。广义的马,指马这一生物个体或者种群,是马的总称。例如,aduu,指代马的群体性总称,可以理解为马群,亦可以理解为马匹,是一种倾向于泛指的表达。又如mori一词,仅单纯指代“马”,并没有其他的数量和体貌特征等方面的含义。

(2)狭义的“马”。狭义的马是指从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的特殊描写与表达。例如从年龄区分,unuqa专指刚刚出生不到一岁的马,可以理解为“驹”;daaq专指一到两岁的小马。

(3)综合的“马”。综合的马是指在《蒙古秘史》中出现的通过综合描述马的生理特征来指代马的词汇或短语。例如,短语oqodur dargi qongqor表达的意思是“稀疏短尾的黄马”。在这里,oqodur表示“稀疏或短的马尾”。dargi是标志牲畜毛发颜色的词汇。qongqor专指马的毛发颜色为黄色的马。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使soqor qaliun mori ,这个短语描述的是黑鬃毛黑尾巴黑脊背的盲马。在这里,soqor意思是“盲的”。qaliun表示的意思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牲畜的毛色大部分为浅色,只有鬃毛和尾巴是较为明显的黑色,还有脊背的中线也是黑色。mori如前文所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马”。

通过上述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蒙古语言文字中对马的表述词汇繁多,词义准确而详尽。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彰显了马在蒙古民族草原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马”意象的要素分析。在对《蒙古秘史》进行文本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语义学中对词义进行的“义素分析”(seme analysis)来对马意象进行意象要素分析。义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义单位,而本文分析的马的意象构成要素并不是这个意象中虽小的成分单位,而是指一个明确的,有概念限制的特定范围。

《蒙古秘史》在表述马这个重要意象时,首先会着眼于马的年龄。正如前文所述,表述马的年龄的词汇是狭义的马,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蒙古语词汇进行指代。蒙语中,unuqa指1岁的马(驹);daaq指2岁的马(驹);ürie指3-5岁未被阉割的马;aqta指3岁以上阉割过的马;geü指5岁以上的母马;ajirqa指5岁以上未被阉割的公马。《蒙古秘史》中表达马意象的第二个要素为性别,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和马的年龄结合而进行表述的。第三个要素是马阉割与否的区别。这一要素是蒙古民族草原生产实践的文学表达。在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实践中,公马的数量会被严格控制,拥有生育能力的公马在马群中仅仅会存在一两头。而其他公马在阉割后会在生理上和种马产生较大的区别,因此根据阉割与否对马匹进行区分也显得十分必要。第四个要素则是马的体貌特征,诸如毛色、体型、生理健全与否等。

三、“马”意象在蒙译英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

1.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的差异。蒙古语言文字中,一个简单的词汇往往会包含多种关于马的意象要素的含义。英语语言文字要想将“马”意象翻译得更为详尽,就必须通过添加各种修饰词汇来扩充文本内容。这一现象反映了文化语言学中关于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蒙古文化诞生于草原,蒙古语言文字也诞生了众多与草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词汇。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更倾向于以更精简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这就是语言的经济性。蒙古语正是在这种趋势下诞生了数量众多的描述草原生活的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内容精简,但是能够表达其他语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更多的含义。以马为例,蒙古语中一个简短的词汇就可以包含马的年龄、性别、毛色等多种特征,而英语则需要对horse一词进行反复修饰才可以做到与蒙古语原文的意思大致相近。这反映了在蒙译英过程存在的语言表达形式的问题。

2.两种语言对于意象侧重的区别。蒙译英之后的马意象在总体的要素细节上和蒙古语原文并不存在较大的语义差异,更多情况下是译制过程中对马意象要素側重的不同。蒙古语原文中,更多地倾向于从马身上较为明显的局部特征入手来对马进行描述。例如马的嘴巴,尾巴,脊背,以及这些身体部位的颜色或者健全与否。而在英语中,译者往往倾向从马的整体特征入手来进行翻译。比如身材是否高大,体态是否健康,或者是毛发的整体颜色。这种译制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蒙英两种语言的语法和搭配习惯所决定的,遵循各自语言文字的习惯可以给不同的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3.两种语言在译制过程中的缺省。由于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文本译制过程中出现缺省是翻译工作不可避免的问题。就蒙译英工作来说,蒙古民族在长期的草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关于草原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实际经验,蒙古语言文字中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众多描述草原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词汇。这些词汇虽然简短,包含的意思却十分详尽。然而在英语语言文字中虽然有较多的关于草原文化的英文词汇,但是这些词汇仅仅能够表述简单的含义,要想详尽地表达蒙古语原文中的意思,译者除了要对英语的表达形式有熟稔的运用能力,还要对蒙古语中简略文字所表达的深层内涵有着明确的了解。

四、提高蒙译英工作中“马”意象准确度的策略

马这一意象在蒙语中的含义与英语相比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更丰富的语言意义。蒙译英工作中,要想将蒙古语原文中马的意象更为详尽地展现给英语受众,就必须在深入了解蒙古文化和文字的基础上对马意象进行深刻的剖析。译者在明确掌握蒙古语原文中马意象具体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才能够追求蒙译英工作的“信、达、雅”。以下几种策略,可以为提高蒙译英工作水平,促进马意象翻译准确度的提升给予帮助。

第一,针对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的差异,要想精简英译本文本内容,解决语句过长,韵律拗口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译者要善于运用出版物的脚注功能,在文本中用简短的词汇进行表述,然后在脚注中进行详细的解释。

第二,针对上文提出的两种语言在意象侧重上的差别,译者大可以根据自身语言的语法习惯进行翻译。因为译制工作的初衷是让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读者都可以了解和感受同一部作品的具体内容和文化内涵,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语法规则和意象要素的前后顺序。但是,如果译者可以通过改变英语表达中的前后顺序或者语法规则来表现蒙古语的音律特色,详尽地表达马意象的各项要素,将会更好地展现蒙古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三,针对两种语言在译制过程中的缺省,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节约英文文本篇幅而进行的缺省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缺省必须确保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受到语义理解上的影响,更要保证缺省的内容符合上下文的行文关系。但是,假如这种缺省是由于译者的翻译水平和对蒙古语言文字和马意象的分析不够深入而导致的,那就需要译者提高自己对于蒙古文化的了解程度,掌握意象要素分析的研究方法,更好地完成蒙古语和英语的翻译工作。

五、结束语

通过意象要素分析,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马这一关键意象在蒙古族语言文字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马意象在蒙古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借鉴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意象分析理论,翻译工作可以更准确的展现蒙古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对于蒙译英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邢力.民族文学文化典籍的通俗经典化传播——评《蒙古秘史》罗依果英译[J].民族文学研究,2010(3):151-159.

[2]斯琴巴图.从目的论角度评析《蒙古秘史》两个英译本中文化特定词的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0.

[3]邢力.评阿瑟·韦利的蒙古族典籍《蒙古秘史》英译本——兼谈民族典籍翻译研究的学科定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33(2):78-82.

[4]邢力.蒙古族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的英译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12(1):160-166.

[5]孙红梅.《蒙古秘史》复仇母题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 (32):29-30.

猜你喜欢
翻译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