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2019-07-16 10:31刘轶凡
青年时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新加坡

刘轶凡

摘 要: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为人类带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同时也显现出类似道德滑坡的弊端,公民道德建设刻不容缓。新加坡与中国都具有儒家传统文化背景,本文从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出发,借鉴其公民道德教育成功经验,为中国公民道德教育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新加坡;儒家伦理;公民道德教育

新加坡是一个奇迹,自其独立以来,新加坡迅速崛起为先进的工业化城市岛国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传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注重培养公民道德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儒家伦理内容。中国与新加坡有相似文化背景,研究新加坡这个华人众多国家的公民道德教育,能为中国公民道德教育带来启示。

一、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的客观要求

很难想象,新加坡在19世纪就已经有很多华人居住于此了,随着时间延伸,生活在这里的华人越来越多,而这些华人骨子里留存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着儒家文化,甚至移民到新加坡也从未忘记这种文化。儒家文化就在新加坡生根发芽,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华人涌入新加坡,他们或者创办学校,或者通过纸质传媒方式发扬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为后来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建设公民道德提供了保障。

(一)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是历史要求

从地理位置来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为邻且地域十分狭小。一方面,自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产生分歧彻底独立后,只能在各个大国包围中谋求生存;另一方面狭小的疆域天然决定新加坡缺乏丰富自然资源,连解决人民生存都成了问题。这时所有人都意识到,新加坡要想获得发展,人力资源才是最大力量,这就对新加坡公民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公民,除了必须掌握知识技能外,还必须有极高的公民素质,同时更要有包容的胸襟,即吸收外来文化好的方面为己所用。既然新加坡对人力资源有如此高质量要求,他该如何培养出高质量公民呢?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具有众多华人移民的国家,虽然并不是每个华人都熟读四书五经,但他们血脉中都留下儒家文化根基。这些华人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将儒家思想传播起来,儒家文化在新加坡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成为新加坡人的精神支柱,将儒家思想列为公民道德教育也成为历史必然。

(二)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是发展要求

从1960年新加坡推行工业化政策之后,社会快速步入现代化,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方面,工业化进程导致个人主义至上观念,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个人主义是工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但如若放任其发展,倒向极端个人主义,必会扰乱正常社会秩序。新加坡当时就面临着这种倾向,相对于家庭利益和社会利益而言,个人利益似乎变得更为重要,这严重影响了社会团结。[1]另一方面,工业进程导致家庭伦理观改变。工业化以前新加坡生產结构以家庭集体生产为主,工业化以后机器代替人力,家庭集体生产功能被削弱,个人从家庭中脱离更加独立,家庭在社会中作用大大降低,人们独立性增强、对家庭依附性减弱,家庭伦理成员之间关系也不像过去那样不可分割了。家庭伦理改变突出表现为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样不健全家庭很难让后代享受父母双方的爱,很难具备健全人格,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但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儒家伦理得到解决,一方面儒家伦理在这些移民心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儒家所提出的修己安人、推己及人等思想是普遍适用的人生哲理,推行儒家伦理是大势所趋。

二、新加坡公民儒家伦理教育实践方式

在新加坡随处可见孔子的名言,地铁站、地下隧道,甚至公园里都建造了孔子的雕像。[2]这些都说明儒家伦理已经存在于新加坡公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人们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儒家伦理在学校生活的实践

新加坡是推行儒家伦理的先驱者,他将儒家伦理写进教科书,认为忠孝纲常是具有合理性且值得提倡。教材中加入很多与儒家伦理相关的典故,这些对新加坡发展成文明国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通过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儒家伦理文化以及儒家伦理价值观,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四个方面的发展:第一方面,通过儒家伦理中关于君子行为的表述,形成参照,使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的人;第二方面,使学生追溯民族文化之根。新加坡是华人国家,华人文化代表着新加坡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基点,才能持续、创新发展。第三方面,从儒家伦理中学习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向人生观,培养正向生活态度。第四方面,通过对儒家伦理关于社会交往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树立良好人际关系。除了以上四点,开设儒家伦理课程还带动了专家学者对儒家伦理的探讨,使儒家伦理得到普及。虽然后来新加坡取消了儒家伦理课程,但它存在的目的已经达到,儒家伦理依然是公民道德中最内核的存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作用。

(二)儒家伦理在社会生活的实践

新加坡政府发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五大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3]后来又做了修改,将关怀扶持,同舟共济变为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将求同存异,协商共识变为求同存异,避免冲突。新加坡是多元社会组成的,具有多元文化,因此他们必须寻求共同文化价值观。儒家提倡的是以整体利益为中心的一种集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以小我建大我的个人修养模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种兼收并蓄的文化观,这些都是具有普世价值且能真正契合新加坡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它是构成共同价值观的核心精神。

(三)儒家伦理在精神生活的实践

面对西方外来文化冲击东方本土文化现状,新加坡政府坚持在文化上固守东方,技术上引进西方,坚持推行儒家文化。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新加坡公民道德素养,新加坡政府还将“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个方面的品德作为治国纲要并给予新的时代内涵,例如:忠即忠诚国家,就是将新加坡公民培养成具有国家荣誉感的新型新加坡公民;孝即孝顺父母关爱老年群体;仁爱就是具有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礼义就是在与人交往时要以礼相待同时还应具有诚信意识不能失信于人;廉就是做事公正廉洁、秉公执法拒绝以职之便谋取自己利益;耻就是要有羞耻心、有明辨是非之心做一个有极高道德素质的新加坡人。经创新后的“八德”既吸收了儒家精神,超越了古代儒家传统思想,便于被公民认同,又在创新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纳了西方文化中先进经验更好地抵制西方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侵扰。

三、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对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

注重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李光耀曾提出,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借鉴西方先进技术。但在精神方面我们必须立足于东方文化发扬儒家伦理文化。他说:“我们必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该把儒家伦理作为治理国家道德问题、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有效手段。”[4]这表明新加坡人对儒家文化十分重视,是值得借鉴的。中国正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同时还面临经济全球化挑战和各类文化相互交融现状,所以塑造公民道德时更应该弘扬儒家文化。虽然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看似早已失去活力。但儒家思想并非完全是糟粕,也有精华供我们汲取,对提高公民素质依然具有现代价值,中国公民道德教育只有根植于儒家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注重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体系中的确立。在新加坡,儒家文化作为“主科”出现在学生视野中,使学生从小就可以吸收儒家伦理丰富营养。从小学到大学,针对不同对象开设课程也不一样。比如小学开设的公民课程,一年级授课内容以“个人”為主,二年级以“家庭”为主,三年级以“学校”为主,四年级以“邻居”为主,五年级以“国家”为主,六年级以“世界”为主。这些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加入很多儒家伦理之外的内容,但仍不能改变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本质。可以说,新加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对青年人价值观的塑造、对新加坡人传承中华文化并塑造积极人生观起到重要作用。我们也可以由此得出,新加坡人虽然面临西方冲击,但并没有被其腐朽文化冲击,这与新加坡推行儒家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中国也面临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境遇,走中国特色公民道德教育之路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对儒家文化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加入新时代新精神,促成旧道德新型化。其次,要包容接收其他国家优秀文化。虽然各国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但公民道德教育是具有共性的,我们应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结合本国国情,并借鉴国外公民道德教育经验,丰富本国公民道德教育内容,走一条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特色公民道德教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鸿燕.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3(4):31-32.

[2]戴冰.简析新加坡对儒家伦理的学习及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3): 127-129.

[3]刘钢.中国和新加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J].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1.

[4]张鸿燕.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D].2003.

猜你喜欢
新加坡
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下午用上课的新加坡小学
新加坡如何养老
购物达人血拼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