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四位一体”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模式研究

2019-07-16 10:31蒋贞贞朱俊任
青年时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协同育人

蒋贞贞 朱俊任

摘 要: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国内外职业院校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现状,最后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提出了深化“四位一体”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模式,包括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优化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为实施“双高计划”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双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双一流”和“优质校”建设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解决高职教育培养双技人才中存在的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不匹配问题,寻找出一条适应中国职业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促进教育、创新、人才、产业四链衔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教育就业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众多文件政策把推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提到新的历史高度,构建“四位一体”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新模式,开创校企互利共赢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2]。

一、国内外产学研用现状研究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自上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提出以来,由于起步較早,企业、行业参与性普遍较高,在体系建设、平台建设和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发展较成熟,我国和国外对比如下:

(一)体系建设

德、法等欧洲国家职业教育是以行业协会为主,政府为辅的方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德国某一行业职业教育是以其行业协会直接指导下的职业教育集团为主要管理实体,职业教育集团具有职业教育文凭授予权。行业协会将本行业的产业需求通过职业教育集团直接反映到职业教育和科研中,从而使科研,教学和生产协同与集成化,形成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还处在政府引导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而产业需求端在协同育人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还需进一步凸显。

(二)平台建设

德国“双元制”教学以建立“校中厂”为目的,产教融合平台就是学校引入的企业工场,直接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双技人才。同时平台的教学设备也是工厂设备,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学校也能及时了解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从而进行二次创新和研发。而国内产教融合平台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购买的仪器设备往往低价低质,造成了教学科研设备和企业生产设备不统一,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生产要求[3]。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不断重视,高校实习实训体系不断完善,现在一些职院的教学设备也在逐步更新换代。但仍然维持传统的“科研平台仅适用于科研,教学平台仅适用于教学”的模式,没有把企业的生产场所引入学校,难以形成教育、生产、科研和应用协同发展的局面。

(三)课程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是独立于普通高等教育,专注职业能力教育发展而来,美国职业教育(社区大学专科)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基本上一致发展,仅是学历程度差异。而中国高等职业院校通常从传统中专升格而来,既不同于职业能力教育,又不同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中专教育痕迹较重。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往往采取简单的理论教育部分,缺乏创新创业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合上趋于简单化,专业性、研究性针对性不强。在教学设计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理论教学加实验的方式,或者直接将原有实验扩展成为项目,不考虑项目开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施过程仓促,最终演变成验证性实验,维持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达不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

(一)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

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引领、企业主导作用,健全产教融合协调管理机制。一要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校企合作处、科研与发展规划处、教务处、财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学院协同配合具体实施,形成了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合力。二是完善政策机制,制定《产教融合实施办法》、《产教融合平台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产教融合内部治理结构,强化企业与二级学院、专业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的职能,逐步下移管理重心;牵头成立了符合学校专业优势的职教集团,制定相应管理体系,探索校企行共建的发展新模式。三要建立产教融合的资助政策,面向企业行业需求,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平台的积极性,共同设立产学研用平台建设专项基金,逐年增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经费投入,针对企业,行业的技术、工艺难点,推进学校、企业和行业协同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和工艺成果[4],共同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二)搭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

“产学研用”平台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要的载体。打造产教融合科技创新服务生态链,推动四级产教融 合平台建设。一要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管理机制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平台管理办法》,明确合作多方的责权利,建立多方共赢合作机制,为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保障。二是构建四级平台助推产教深度合作,推动“国家、省市、学校、专业(群)”四级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打造以专业(群)产教融合平台为基础、学校产教融合平台为重点、省级产教融合平台为核心,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为出口的四级产教融合平台。多层次多渠道联合行业、企业,通过设立创新实验班、众创空间与高水平智库等合作形式,共同推动学校技术攻关、创新创业深层次发展,促进科技型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更加紧密[5]。三是搭建信息化平台,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过程中突出信息化作用,优化信息结构,改善传播方式,提升高校、企业和行业的沟通效率,从而实现学校及时了解到企业、行业和市场动态需求,不断为企业提供改进优化产品和工艺的技术方案,逐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中国产业走向世界中高端。四要加强技能大师培育,以高职学院“双高”建设的契机,打造在国内同领域中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技术技能型专业群,培养出在行业的技术技能领军人才和技能大师,再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三)优化“产学研用”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决定“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建立起符合产业需求侧要求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适应双技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一是优化原有课程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标对表,修订部分与现行政策不符合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对接行业、企业要求,制定出强基础、重创新和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二要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通过引入引导、项目、任务等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通过合理设计工作任务,使老师把学生、实训设施、教学载体、学科知识等有机结合。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增强了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三是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及技能要求,建立起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共同培养和评价体系,依据企业员工工作和绩效评判标准,制定合理的教学环节和考核要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行业、企业生产要求相统一,最终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衔接。

三、结语

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以创新体制机制建設为统领,政府、企业、学校等协调共进的体制机制,全面布局专业群共性关键科技创新服务品牌试点示范,助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以服务科学技术和传统技艺为发展方向,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培育产教融合科技创新服务生态链,推动四级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点,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考核与企业生产要求有效统一,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衔接。通过上述模式实施,盘活存量资源、集聚社会协同创新要素,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推动学校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通讯作者:朱俊任)

参考文献:

[1]袁自煌.抓住首要问题指明方向目标[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13-14.

[2]张光富,鲁娉,郭自嘉,李梦醒.基于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研究[J].科技视界,2018(31):113-115.

[3]李黄珍,贾俊霞.铸造“焊王”——中国十九冶的人才培养启示录[J].职业,2015(28):8-11.

[4]田玉敏.“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6(11):68-71.

[5]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J].中国食品,2018,(20):160-165.

猜你喜欢
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协同育人
对丹东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