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
——以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片区为例

2019-07-17 01:23邹文筠方娜苏志豪黄俊威黄耀宇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6期
关键词:云南大学大学城句法

邹文筠,方娜,苏志豪,黄俊威,黄耀宇

(云南大学)

1 引言

随着“大学城”概念的出现,我国许多地区效仿组织建立大学城,其目的在于聚集各个高校,并向其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和城市共享资源,使其不仅只有教育功能,还有推动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作用。虽然我国大学城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我国在对于大学城设立的规划布局方面,仍然缺少经验,大学城是否达到了最初设立的目的,我们不得而知。

呈贡大学城作为昆明市高校云集之地,是昆明市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昆明的发展。因此,以呈贡区大学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句法理论为基础,提取呈贡大学城各个校区的道路轴线图,并打破校园围墙使校园道路融入城市道路体系,绘制出大学城整体的路网轴线图,引入“整合度”和“协同度”两个参量,对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的道路轴线进行分析。通过提出打破“围墙”界限的新理念,对比各大学开放前后的参量变化,确定大学城的核心区域和集中道路,并发现大学城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对未来大学城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2 相关概念

2.1 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景观、交通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定量分析,发现空间各要素间的关系,进而发现结构与空间特征,即空间与空间之间关系的方法。[1]可用于研究空间的通达性、空间结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空间句法的基本变量有整合度、深度、协同度等,本项目的研究选取了整合度和协同度两个变量[2]。

2.2 整合度

整合度反应一个空间相对于系统中其他空间的集聚或离散程度,表示某一空间相对于整个系统空间的便捷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空间吸引交通流的潜力。全局整合度值越大,表示该空间在系统中的便捷程度越高,可达性越高。一般来说,公共服务设施应该布局在整合度较高的街道附近,以方便人们的使用。

2.3 协同度

描述局部整合度与全局整合度之间相关性的变量。它可以用来衡量局部空间结构在整个空间系统内的“中心性”程度。[3]在空间句法中,协同度高的空间结构具有单一核心,利于汇集总体人流;反之,则为具有多核心的分散型结构,利于分散整体人流。

3 大学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分析

3.1 整合度分析

3.1.1 各大学整合度分析

如表1所示,昆明理工大学可达性值最高,而云南大学可达性最低,这种差异性是由各校面积及地形所导致,云南大学建设依靠山体,整体道路较为开放、曲折,因此道路的可达性较低。反之,昆明理工大学校园面积相对大部分学校虽然较大,但整体建筑排列紧密,地势平坦,道路整体呈直线网格铺设,交通流线较为顺畅,各区域直接联系性强,可达性也因此较高。

其次,表1中可以看出,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中医大学和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与空间句法理论所分析结果较一致,云南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与软件分析结果差异性较大。

3.1.2 大学城整体整合度分析

如图1所示,研究打破大学校园“围墙”的界定,将所有大学校园均视为一个开放的社区,研究发现,彩云南路、联大街、聚贤街这三条作为大学城片区可达性较高的道路,是整个大学城区域的核心道路。通过与中期阶段的结果对比分析,各校校园先前可达性较高的道路现在已经全由暖红色变为冷色调,这就说明,当打破大学校园“围墙”这一限制后,各校之间单一独立,并且较为封闭,不能与区域间形成很好的结合。

图1 大学城整体整合度分析

呈贡区大学城并没有实现建立大学城的初衷,校园内部道路的可达性较差,使得无法达到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的有机联系,为校园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局限,无法满足大学城区域的整个需求,反之,校园外的公共设施对校园的服务也具有局限性。

3.2 协同度分析

3.2.1 各大学协同度分析

如表2所示,整体来看昆明理工大学R2=0.840912,为最高值,普遍大于其他大学且大于R2>0.7,协同度极高,各元素基本紧紧分布在拟合线两侧,说明在昆工内有一个非常强的区域核心,公共服务设施在核心集中设置,同时昆工整合度较高的核心区域通过周边区域将学校组织成一个利于理解的校园空间,便于师生和外来人员对校园空间有一个更加快速的理解。

表1 各校整合度分析

反之,云南大学R2为0.383,数值水平较低,分布区间较为分散,各元素偏离拟合线程度较大,说明云大内部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地带,较为分散。同时公共服务设施也较为分散,表现为各个局部核心对相邻道路地块的整合作用减弱,即云南大学内部整合度较高的各局部核心没有通过周边区域把整个学校组织成一个利于理解的校园空间,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许多人在云南大学找不到目标地点。究其原因,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相对呈贡其他学校面积较大,采用组团设置,各组团之间联系弱,组团之间学生往来少。

除此之外,民大、交职、云中医三校R2数值水平较高,有一个较强的统一核心,昆医和师大的数值水平较为一般,云艺和云大数值水平低。

3.2.2 大学城整体协同度分析

根据图2显示,将大学“围墙”打破纳入雨花片区道路体系后,雨花片区整体R2=0.868127,远高于0.7。说明雨花片区有一个很明显的中心聚集区,位于联大街与聚贤街附近。根据现代的要求,在高校围墙打破融入周围区域后,临近联大街与聚贤街的大学可以更方便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服务,如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师范大学。

表2 各校协同度分析

图2 大学城整体协同度分析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将各校内部道路纳入整体路网体系后,各校内部原协同度较高的区域的协同度纷纷降低,说明各校园的内向型建设与发展依然是主流,各校相互独立,外向性依然较差,对于外部的开放与公众化也尚需时日。

4 现状调查

为了验证用空间句法的得出理论结果和得出大学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及人们对打破大学“围墙”实现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的看法,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我们将问卷按照不同的调查对象分为学生问卷和居民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发现彩云南路、聚贤街以及联大街确实分布着公共服务设施,但是雨花片区的中心聚集区,有着较高的人流量的地方却位于与其相交的道路——景明南路和梁王路上,此处与空间句法得出的结果存在差异。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和居民都觉得雨花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数量不足,大学城片区如不考虑学校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其校园外为市民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较少、配套不完善。另一方面,有26%的居民和52%的学生认为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不合理。对居民来说,大学城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尽管数量多,但因多数位于学校内部,居民难以使用,因而造成居民生活的不便。对部分学校的学生来说(比如云南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校内的公共服务设施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而校外的公共服务设施距离较远,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到达。也即校园的独立性较强,难以实现校园与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是存在问题的。

其次,有45%的学生和48%的居民认为将学校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对外开放是有必要的,有11%的学生和21%的居民认为非常有必要。这就反应了大部分的学生和居民们都期待将学校“围墙”打破,学校能够很好地与城市结合在一起,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互相供给,弥补各自的不足,满足大家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实现大学城的共享性、开放性内涵,实现学校与区域协同发展。

5 小结

从单独的各校内部来看,除云南大学以外,各校的全局整合度较高;此外,各校可理解度值介于0.6-0.8之间,根据空间句法理论,当R2>0.7时,其空间协同度较好,人群聚集性强,区域内部有单一核心。通过实际调研,对各校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行研究,发现各校平均70%以上满足学校师生需求,并符合理论发展方向。综上,各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满足大部分师生需要,局部与整体融合性好、联系性强。

以大学城片区整体上看,研究方法打破大学校园“围墙”的限制,使校园与城市融为一体。研究表明,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片区整合度、协同度较高的道路集中在三条道路,贯穿南北向的彩云南路以及纵横东西向的联大街、聚贤街。并且可理解度值R2达到0.6624,说明这三条道路形成的区域为大学城片区的核心区域。结合实际调研,对校园内外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进行整体研究,研究发现,校园外部公共服务设施分散、服务范围较差,部分社区需要依赖于校园内部公共设施来满足自身需要。与此同时,校园内部主干道可达性极差,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服务于校外的社区。

从总体上看,整合度、协同度高的彩云南路、聚贤街、联大街人流量不高,公共服务设施也布局较少,有着较高的人流量的地方却位于与其相交的道路——景明南路和梁王路。且大学城片区各校之间相互独立、封闭,内部公共服务设施仅能服务于校内师生,无法满足外界对公共设施的需要。因此,占用大面积区域而联系性较差的各校校园,将大学城片区的空间形态无序分割,集中性较差,局部与整体空间形态融合性不强,校园与社区形成区域小组团,这为居民的生活、经济的交流、城市的发展带来不便。以设立大学城的目的来看,这样的空间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大学城建立的初衷。

6 结束语

通过空间句法及其相关理论知识对昆明市呈贡大学城片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行量化分析,从全局整合度、协同度出发,分析各个校园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将校园开放与城市融合后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参照大学城的设立初衷,发现校园与城市不能很好地融合,难以做到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导致大学城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多却不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使市民的生活存在不便之处。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学城仅仅将各学校集中在了一个区域内,并没有使其与城市形成很好的联系,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于校外社区的居民。效仿发达国家大学城的建立,大学城建立的开放性、共享性尤为重要[4]。因此,我国在建立大学城的规划中,应当注重大学和城市的融合性,实现大学城整体的公共资源共享化,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从而达到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应当充分利用可达性较高的道路以及高潜力的区域空间来建设校园,达到聚集人流的目的,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以及资源的服务性。将大学开放,实现其与城市的资源共享,促进并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尽管这种模式存在管理不便等诸多问题,但开放的校园会成为未来大学城发展的主流模式。

猜你喜欢
云南大学大学城句法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论文版权授权确认书
云南大学百年校庆启动仪式举行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Take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hildren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