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混合停车场共享停车模式研究

2019-07-17 01:23曾馨仪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6期
关键词:管理方需求方营区

曾馨仪

(华南理工大学)

1 引言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长,许多城市的停车需求明显高于供给量,出现停车难和违规停车等现象。不同类型停车场的高峰时段不同,共享停车模式利用不同目的停车在时空上的差异,提高车位使用效率,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问题。2017年4月,广州审议《广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草案)》,鼓励住宅、单位停车位向社会开放,共享停车。

2 混合用地停车场使用情况分析

在广州天河区选取12个混合停车场,比较各类混合停车场的使用率变化趋势和需求特征。为避免总车位数差异的影响,将每个时段停车量K除以总车位数M,即可得到该时段使用率Pi,即:Pi=K/M;为消除偶然性,记录5个工作日的数据取平均,即:P=(P1+P2+P3+P4+P5)/5;最终得到各个停车场使用率变化趋势。

办公-居住混合停车场从早上开始,住户出门工作使停车量降低;随后办公停车快速增加;12:00-15:00为停车高峰,以办公停车为主;傍晚办公停车的减少使停车量大幅度降低;晚上住户归来使停车量缓慢回升并逐渐趋于稳定。此类停车场在上下班高峰出现停车低谷,特征明显。

商业-办公混合停车场从早上开始,随着办公和购物停车的增加,停车量持续增加;12:00-16:00为停车高峰;傍晚时,办公停车的减少使停车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由于夜晚购物潮,出现晚高峰。此类停车场使用率变化幅度较大,有明显的潮汐特征。

表1 停车场信息表

图1 办公-居住混合停车场统计图

图2 商业-办公混合停车场统计图

图3 商业-居住混合停车场统计图

图4 商业-办公-居住混合停车场统计图

商业-居住混合停车场中两种类型车位比例存在差异,因此商业停车早上低、白天晚上高和居住停车早晚高、白天低的特征结合产生了不同的停车变化趋势。各停车场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但白天停车需求量都较高,上下班高峰期可能出现低谷。

商业-办公-居住混合停车场也受各类型车位比例的影响,但总体趋势为从早上开始,居住停车的减少可能使停车量短暂降低,随着办公和商业停车的增加,停车量大幅度增加;12:00-16:00为高峰期,以办公和购物停车为主;傍晚办公停车的减少造成停车低谷;晚上由于居民回家和夜晚购物潮,停车量回升。各类型停车在时空上交错,弹性较大,使用效率高。

混合停车场和单一停车场相比,各类型停车在时间上互补,使用率较高,共享停车利用这一特点,对停车场的时间、空间和利益分配进行管理,最大化车位使用效率。

3 共享停车运营机制

3.1 时间管理模式

不同类型停车场停车高峰时间不同。住宅停车场白天空位较多,写字楼和商场停车场夜间大多处于空置状态,为空间上的共享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共享停车对不同性质的停车进行统筹规划,循环使用车位。

具体来说,白天住户出门上班后,管理方指引上班族(定期长时间停车)和购物者(不定期短时间停车)入内停车。傍晚,管理方在住户回家前,督促日间停放车辆离开。为保证车辆按时离开,需严格设定停车时区,对于违反时间限制者,检测器自动产生警告,管理方联系车主尽快取车,保障停车场高效运转。

3.2 空间管理模式

首先可将停车需求方分成三类:

①月保车:购买月卡的车辆,车主以周边上班族为主,停车特点为:定期、长时间、停车时区稳定、车位需求总体稳定。

②临时车:临时办事或购物的车辆,停车特点为:不定期、短时间、停车时长不稳定、车位需求量不确定。

③专属车:拥有专属私人产权车位的业主。

除不愿参与共享的私人车位外,其他车位划为共享区,由管理方统一管理。共享区又分为月保区和临时区:月保区供月保车长期稳定共享车位,即两辆或多辆月保车固定租用同一车位的不同时段;临时区,外来车辆都可以停放,先到先得,管理方根据实际情况调度管理。此外,建筑附属停车场需要划定外来车辆司机专用出入流线,不得进入非停车场区域,保护业主的安全和隐私。

3.3 利益分配模式

在传统停车模式车位空闲的时段,共享车位依旧被使用,可带来持续的收益。因此,在停车费相同或者略低的情况下,共享车位的收益大于传统车位,其利益分配涉及五个利益方:

①管理方:物业或管理公司,收益除用来维持日常运营外,还可用来建立更加高效的电子管理平台;

②临时车位需求方:缴纳临时停车费,共享车位土地成本低于传统车位,费用较低;

③私家车位持有者:缴纳管理费,管理方将车位空闲时段共享出去,为业主赢得收益;

④月保车位需求方:缴纳月保费,共享车位与其他人分摊租金,降低长期停车费用;

⑤其他居民:盈利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物业费。

此外,为保证停车场流转正常,可规定超时者适当缴纳违约金,带来额外收入。因此,相较于传统停车,共享停车能带来更多收益,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4 共享停车模式发展窘境

共享停车模式理论上能缓解停车压力,节约城市土地资源,但在实践中却屡屡陷入窘境。目前现存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商业性和非商业模式。

商业性模式,例如美国MoneyParking的用户将空出的停车位让给附近正在寻找车位的用户,但该车位其实并不属于任何一方,双方交易的不是车位而是空位信息。因为它的车位可能是不合法的,很快被法院叫停。泰国Parking Duck严格审核车位权属问题,同时要求需求方提供车辆的合法信息,最大程度保障了交易的合法性。但因为部分车位所有者不愿意与平台共享收益,所以用户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如何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吸引更多的用户成了它首要考虑的问题。

非商业模式,国内典型案例为北京世纪兴源大厦与小关社区的共享模式。两者由同一物业公司管理,物业与双方协商实施共享停车。白天上班族可以在社区内停车,夜晚居民可在大厦内停车,物业统一制作出入证,严格筛查出入车辆,杜绝无证外来车辆。这种模式不对外开放,属于内部共享,难以大范围推广。

5 共享停车模式优化与推广

5.1 APP技术改进

整合停车位即时信息的APP既能方便车主找车位,又方便管理方对空余车位等信息的系统化掌控,可以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信息的即时性和准确性。对APP的改进,可分为供应和需求客户端平台两方面。

①供应客户端平台:

分为自营区和非自营区,自营区信息的发布与更新由平台统一管理;非自营区则由业主发布与更新。自营区,停车场管理方与各私人车位业主协调后,直接和平台商定共享整个停车场的管理和收益问题。非自营区,由车位业主实名注册申请共享个人车位,并提供闲置时段,平台对该车位进行审核并收取中介费。

②需求客户端平台:

使用者需实名注册并交纳保证金,可直接选择预定自营区的车位或联系非自营区车位业主,按约定到达并按时离开停车位,若违约则留下平台黑记录或扣除部分保证金。

5.2 运营模式优化

自营区由APP公司系统化管理,在停车场出入口安装特定的打卡机,用户在APP上预订且支付后得到停车凭证,可直接进出停车场。对于非自营区,由于车位的数量与分布无法构成规模难以进行统一管理,故由车位业主自行发布信息,接受在线预约,具体事宜由业主和用户自行协商。

为满足不同用户需要,车位的预订模式可分为预付不可取消与非预付可取消两种模式,有效保证预订订单的上位率,最大程度上的保障停车场的收益。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区域停车一体化网络平台,将众多零散车位整合集中,划入公共交通节点的片区服务体系中,实现多功能的车位共享。

5.3 推广方式优化

共享停车模式的推广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要保障交易的合法性,即要求车位业主和需求方提供合法证件。二是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收费太高无法吸引需求方,太低难以打动车位业主共享车位,管理方亦无法运营,需要通过详细的计算评估,构建一个均衡各方并符合市场的利益分配模式。随后可以通过前期发红包等亏本运营的推广方式吸收大量的用户;同时借助优化城市交通的名义,让政府做推手实现APP的推广。

6 结语

面对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仅靠政府增建停车场、出台限购政策、提升停车费等手段,无论从成本投入、还是后期运营都难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停车共享模式对发掘城市潜在空间资源,缓解停车压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共享停车发展缓慢,需要政府统筹,扶持和优化运营管理、利益分配和推广模式。

猜你喜欢
管理方需求方营区
云制造环境下人力资源需求的评价与选择方法
绿色生态营区建设监督与管理探讨
面向软件外包平台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探究
信息化在智慧营区建设中的应用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转会管理方与俱乐部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澳快餐店拒绝“带薪休息10分钟”遭抗议
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军队营区节能改造应引入军民融合新机制
浅析现代营区智能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