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19-07-19 07:18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危型细胞学分型

何 燕

(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0500)

近些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也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因素,导致宫颈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严重威胁妇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妇科疾病[1]。为了更加有效地对疾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疾病的早期进行准确的诊断与及时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2]。目前大量研究表明[3],宫颈癌患者早期很少出现特异的临床症状,而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前病变,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在临床诊断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断的效果,以本院近几年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应用HPV分型检测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近几年本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133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岁数在23~62岁之间,平均为(45.9±7.5)岁。所有患者均表现有外阴骚痛、白带增多、阴道出血等症状,本此研究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且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133个患者都具有较好的认知与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配合研究。

1.2 方法

(1)对所有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包括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DNA定量分析:将制作好的薄层细胞涂片进行HE染色后对其进行检测,检测工具选用沉降式全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系统,细胞学诊断依据TBS分类法进行,包括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即CINⅡ、CINⅢ、SCC等,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即CINⅠ,ASC(非典型鳞状细胞)。(2)HPV分型检测:获取标本后,采用生物芯片法对其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依据19种HPV基因型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工具对本次试验所得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t值检验应用于计量资料的分析,卡方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的分析,判断标准为0.05,如果所得P值<0.05,则可以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如果所得P值>0.05,则不可以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PV分型检测与细胞学检查结果及两者的关系

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133个患者中,13例为HSIL、41例为LSIL、79例为ASC;HPV分型检测结果显示,133例患者中80显示阳性,阳性率为61.7%。HPV检出14个基因型,分别为低危型HPV6、11、42、44,高危型HPV16、18、31、33、39、45、52、58、35、56,检测为阳性的80例患者中,39例(47.6%)为高危型HPV感染,24例(29.3%)为低危型HPV感染,17例(23.1%)为混合型HPV感染。HPV检测阳性结果与细胞学检查结果呈正相关,即当细胞学检查显示宫颈病变更加严重时,HPV检测阳性率则上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HPV分型检测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关系(n)

2.2 HPV分型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表明,在HPV检测为阴性的53例患者中,被病理确诊为CIN的只有5例。而在HPV检测为阳性的80例患者中,被病理确诊为CIN的有69例,表明病理结果与HPV分型检测结果为正相关关系。

3 讨 论

宫颈癌作为一种恶性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靠前的妇科疾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疾病早期患者往往只表现有阴道排液、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不出现明显症状,这就很容易造成疾病发现和诊断较长时间的滞后,从而降低了治疗的效果。临床上要求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而有相关研究表明[4],宫颈癌癌前病变往往表现有宫颈上皮细胞内瘤变,且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这对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是有较好指导意义的。宫颈癌前病变的病情演变是需要一定过程的,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具有可逆性[5],所以在疾病的早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患者癌变风险、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

经过本次的研究,发现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应用HPV分型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更加广泛地推广于临床,对于宫颈病变患者的诊断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危型细胞学分型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36例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