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2019-07-19 07:20贾慧琴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妇产科事故护理人员

贾慧琴

(平定县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妇产科患者普遍为女性或新生儿,其备受家庭的关注,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1]。为探究加强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本次研究引入了安全文化理念,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下与安全护理管理下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显示安全文化理念干预后效果更为理想,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妇产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60)与采用安全护理管理方案干预实验组(n=60)。对照组患者年龄22~57岁,均数(36.8±5.7)岁,包括宫外孕5例,难免流产7例,子宫肌瘤3例,难产10例,自然分娩20例,剖宫产15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3~56岁,均数(36.1±5.8)岁,包括宫外孕5例,难免流产7例,子宫肌瘤3例,难产10例,自然分娩20例,剖宫产1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可比,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则开展基于安全文化理念的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加强安全培训,树立安全意识,需要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母婴保健法》等条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端正其护理态度,确保其可将精力高度投入护理工作中。其二,强化护理安全文化内涵,提高护理人员对妇产科安全风险的识别能力,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以后,及时对其进行评估,重点从体征、心理、意识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列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并积极做好对护理风险的查找工作,如产妇与新生儿安全问题、产后大出血预防、新生儿窒息抢救、消毒隔离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率[2]。其三,制定服务标准,对新生儿、住院女性患者等均设置风险指标,建立风险控制目标,以量化的指标端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其四,合理排班,减少职业倦怠,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及患者分布时间段,合理做好人员的分配工作,给以护理人员合理的休息时间,以确保其可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护理服务中。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事故发生率[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管理情况组间对比表(,分/%)

表1 两组护理管理情况组间对比表(,分/%)

组别 n 护理质量评分 满意度 护理事故发生率对照组 60 87.63±4.47 51(85.00) 3(5.00)实验组 60 94.61±3.22 60(100.00) 0(0.00)t/x2 9.814 16.216 5.128 P值 0.000 0.000 0.024

3 讨 论

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收治患者以女性居多,而女性患者由于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与抑郁等负性情绪,且护理配合度不高,很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风险,再加上患者多为家庭所密切关心,故在出现护理事故的情况下,很容易诱发护患纠纷,不光不利于医院形象的树立,也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为此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培训则能够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事故的认知,可了解自身所需要承担的发生率风险,有助于端正其护理态度,配合加强风险的识别与应急预案的建立,可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再通过制定服务标准,则能够将风险控制在限定范围之内,再通过合理排班,则能够促使护理人员有充足的精力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进行安全管理后,其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妇产科事故护理人员
学中文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