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途径和评价体系

2019-07-19 05:47史春薇向伯乐余兴雷冬海潘斌
活力 2019年8期
关键词:契合点专业教师理工科

史春薇 向伯乐 余兴 雷冬海 潘斌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协同育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在繁多论述中尚缺乏对课程思政实施途径的探讨,特别是难以找到理工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的契合点,这显然不利于理工科课程思政的开展。文章认为,可以通过找准“契合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取舍、突出课程特色进行品德教育,关注民生、构筑工程伦理教育,深挖“重点”、养成文化自信教育,培养“基因”、系统规划开发新教材等途径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文章最后研究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理工科;途径;契合点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隐性思想政治”的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思想政治”协同构成以德树人的新模式。立足课程作为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从育人维度来关照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深入挖掘理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途径。

一、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

由于大学思政工作的理念陈旧,思政教育只被认为是思政教师的工作,广大理工科课程教师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之间的关系,全员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尚未真正建立。

(一)理工科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显著不同,前者以普遍认知的自然知识为研究对象,后者以思想理念为研究对象。理工科课程内容具有客观性、不变性,研究事物的自然规律和运行机理,并有超越意识形态的特性,即所谓的“科学无国界”。理工科课程从本体出发,不具有与思政教育显性的、直接的关联因素。

(二)在团队建设方面,需要提高理工科教师的道德教育能力和道德意识。于江涛等人认为不利于理工科课程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是没有看到理工科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重大区别。理工科课程教师绝大多数的教育背景是理工科,接受的教育就是自然之理,育德能力有限,而德育意识的不高也进一步限制了其育德能力的提升。“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更好地实现,除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外,最具决定性的一个群体是广大理工科课程教师。长久以来,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放在思政课堂,以至于人们提及大学思政教育,想到的都是“思政课堂”教育,而与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师的关系则始终弱化。

(三)理工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中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其原因在于每一门课程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只是以前课程教师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守着“富矿”就不能过“穷日子”,理工科课程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寻找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契合点的敏锐度,并深挖其思政育人资源。

二、提升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途径探究

要增强教师的理论自信,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把思想品德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科学理论的实用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发展的时代意义。只有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和道德责任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一)找准“契合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思政设计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结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基于特殊的视野、理论和方法,创新理工科课程的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例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复合材料原理”中有一节是讲功能复合材料的,主讲教师引入这样的思政元素:中国独立研发的AG600型飞机,功能复合材料的高比例使用有效减轻了机身的重量,从三亚到南海的最南端只需2小时,自主设计的复合材料的应用有效地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更好地保卫国土,课程教师在功能复合材料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还向学生传播了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的德育教育,将核心价值分为三个层次来解析,契合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与平等)和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爱国与敬业),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学生们自然地明白了为什么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科学取舍,突出课程特色进行品德教育。在课程选取上应该有所取舍,首先选取具有学科特色的核心专业课程,便于复制和推广。具体到实施的学校和实施的不同阶段,要根据课程自身的成熟程度进行优化选择,在经验成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以特色学科、优势课程带动全面发展。例如,著名的物理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的张杰校长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开始,用严谨的公式推导,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自信从何处来”。在《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中讲解经济学有关消费者偏好、消费约束、消费者均衡等知识点时,通过引入司马光《训俭示康》一文,使学生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鼓励学生养成崇尚节俭、拒绝奢华的品德。

(三)关注民生,构筑工程伦理教育。理工科课程揭示的是“自然之理”,这种理论的掌握运用者却有个“处世之道”的问题,即工程伦理。因为自然科学最终要学以致用,运用到什么地方,如何运用,掌握在什么人手中,这就是一个十分显著的伦理问题,常说的“利用科学究竟是来开启天堂之门还是凿通地狱之路”,关键在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是否具有正确的工程伦理。因此,理工科大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必须注重民生,构筑工程伦理教育。例如,工程领域,如何在保障工作安全的情况下,材料是环保的并且节约资源的。上海海洋大学的《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关注民生话题——食品安全,关乎人民身体健康的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火腿肠、染色馒头、硫磺生姜,培养学生以诚信意识为代表的工程伦理观,将来在从事食品相关工作时自觉地把食品的健康安全放到第一位。这些工程伦理是理工科教师实施实践课程的重要关注点,具有亲和力强、说服力强、感染力强等特点,有助于专业教师最大程度发挥专业学科主渠道课堂的功能,具有其他教育方法不可取代的优势。

(四)深挖“重点”,养成文化自信教育。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其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是对其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每门专业课中都应得到体现,以教育的“深入”“深刻”为突破点,深挖课程内容与思政育人的契合点。例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复合材料进展》课程深挖中国古代复合材料专业内容,主讲教师以出土的宋朝以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的盒盖上的侍女持折扇图为实例,说明复合材料长久的使用性能利于修正史实,之前韩国一直认为折扇是明朝的时候由高丽传人中国,而复合材料的存在修正了这个错误。主讲教师深挖了这个事件的思政因素,将这个例证融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讲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五)培养“基因”,系統规划开发新教材。首先要培养的是教材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基因式”地融入课程之中。其次,要做到形式新颖、多样,开发的新教材需要包括基于学科实践基地和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影音资源、师生对话式交互资源、课程思政的话语资源等。例如,长安大学培养了新媒体资源和大数据分析等“基因”,并编写了《ExCEL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新媒体教材;《经济管理基础》教材编辑组,结合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质等思政教育“基因”元素有机融课程教学之中,易于学生接受、理解,深受学生欢迎,效果明显。“以理性获得认同,以理解代替灌输”,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最终要落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上,理工科课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专业伦理和文化自信。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专业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

(一)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学术评价体系是学者进行教学研究的“指挥棒”。高校应以自然科学的标准改革哲学社会科学,并通过西方学术评价体系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现有评价机制进行评价。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标准,将教师职称聘任的评价体系转变为以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两者的相统一。使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鼓舞广大理工科课程教师将工作的精力和热情投身于教学的全过程。复旦大学以高校教师的教学激励计划为抓手,落实育人的价值取向,对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课程教师的师德进行绩效评价。严格的“课程思政”任课教师的选拔和教学培训制度,有利于加强政治方向和思想引导,突出综合素养课程的立德树人价值。

(二)建立以育人为核心的教师评价制度。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职业价值的根本体现,无论是科研还是社会服务都不能独立于育人职责而存在,否则高校就异化为研究机构或商业机构了。要建立“双评价”课堂效应的系统标准,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就要改变重科学、轻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体系的重点应放在“立德树人”的最终任务上。例如,广东省高校制定了教学效果师生双向打分制度,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模式中,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的认可程度和学生思想意识过程中价值观践行趋向。湖北省高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并细化了实施准则,强化教师课程思想教育,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提供近20万元经费资助10余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集结近百名专业课教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拟推出10门课程思政校级精品课,为理工类高校的课程思政提供示范。

猜你喜欢
契合点专业教师理工科
不理
小学英语口语训练与普通话口语训练契合点探索与实践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广告翻译探微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
师范类院校理工科科研发展问题探析
助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