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连线报道过程中保持贴近性

2019-07-21 14:52陈潜
活力 2019年9期
关键词:现场感

陈潜

【关键词】连线报道;贴近性;新闻感染力;现场感

连线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其有着时效性强、贴近性好,现场感丰富、报道内容灵活等特性,已经在新闻报道形式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类广播新闻节目中,连线报道的比重正在逐步扩大,甚至在电视新闻中,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连线报道的形式。

在连线报道的特点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时效性强,体现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但作为另一个突出的特点,贴近性也是连线报道不可或缺的优势,贴近性强的连线报道可以增加受众的直观感受,引起大家的广泛共鸣,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笔者结合近些年来亲身参与采访的实际报道案例,对如何在连线报道过程中保持贴近性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首先,为在连线报道中保持贴近性,应多用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做例子。

连线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一般不要求正规的新闻体格式,不要求很严谨的逻辑关系,不要求标准的语言文字规范,但作为牺牲这些要素的代价,它要求报道能够迅速带给受众进入现场的感觉,迅速地把现场的状况呈现给受众。现场感,是连线报道中,对贴近性最重要的要求。

2013年1月11日,双鸭山发生了一起通勤车爆炸的事故,通勤车上共53人,同时路过的一辆小面包车也被炸毁,造成了11人死亡,39人受伤的惨剧。笔者在进行连线报道时就在想,怎么能让大家迅速地感受到现场是什么状况?怎么能迅速地了解,一辆车53人,炸弹在爆炸时把车体炸开了一个大洞,把从旁边经过的小面包也几乎炸飞了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笔者举了一个例子:这就像是我们天天在路上看到的一辆公交车,装满了乘客,炸弹是在车辆中部靠后的部位,正好在那辆面包车经过这个位置的时候发生的爆炸,不仅炸穿了公交车,还把小面包车也炸成了废铁。这样的例子让听众迅速地理解了现场发生的爆炸当时的情况,还让大家能够理解爆炸的威力和伤亡产生的原因,像这样贴近生活的例子可以引起代入感,让听众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连线报道所要表达的内容。

其次,为在连线报道中保持贴近性,应善用比喻和想象增加直观感受。

迅速建立直观感受是连线报道的优势之一,直观感受可以使报道达到让受众身临其境的效果。

2010年10月13日,哈尔滨松浦大桥建成通车,该桥梁是哈尔滨市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工艺和科技含量最高、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在国际上亦属特大型桥梁工程,整桥双向八车道,最大可满足高峰每小时9800辆汽车通行能力。笔者在当天通车时的连线报道中,考虑到9800辆汽车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明确,所以就换了一种说法,“这座桥的最大通行能力,一天可以保证20万辆汽车通过,20万辆是什么概念呢?这些车如果头尾相接的排在一起,可以横跨三省,从哈尔滨一直排到沈阳。”这样一来,受众就有了直观的印象,对这座桥的通行能力也有了概念。

再次,为在连线报道中保持贴近性,要活用贴近性语言。

使用贴近性的语言,本身就是为了使报道更加具有贴近性,贴近性語言,包括贴近受众,也包括贴近报道群体。贴近受众的语言习惯,会让人感觉到亲切温馨,而贴近报道群体的语言,则可以让人感觉到新鲜和真实,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2013年11月16日到18日,哈尔滨市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雪袭击,城市交通完全瘫痪,学生停课,职工放假,然而为了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环卫部门的清洁工们连夜奋战,在齐膝深的积雪中清理积雪,连续工作了几日几夜,笔者也跟随环卫部门的脚步,连续对清冰雪工作进行着报道。由于多数的环卫工人们年龄都比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并没有简单地抓住一些人或事进行采访报道,而是跟随他们一起,用他们的工具实地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清冰雪工作,在帮助进行清雪工作的同时和他们聊起了家常,很快就融入了环卫工人们的群体之中,不但对清雪工作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有了最直观的体会,而且还深入地了解了不少环卫工人们家庭情况,掌握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连线几天的报道,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笔者在连线过程中不仅用切身体会展现了暴雪中工作的真正状况,还用贴近环卫工人们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在家人的支持下,连续奋战在抗击暴雪第一线的感人事迹,特别是转述了那些朴实的语言——“我们其实没做啥,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赶紧清出来咋整啊?大家伙儿现在都出不了门了呢”等,在受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获得了好评。

最后,为在连线报道中保持贴近陛,要慎用数字和条文以避免简单枯燥。

在新闻报道中,数字和条文是很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适当的使用相关的权威数字和严谨的规章制度条文,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连线报道的特殊性,在连线过程中大量的使用数据或者大段的引用条文,对于报道的贴近性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数据和条文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让报道的可听性大幅度降低,有时受众会宁愿多听到关于现场的描述和来龙去脉的解释,而不愿意听到某某条文是如何说的。所以在连线报道中,对于数字和条文,不是不可以用,但是要慎用,即使用,也要尽量简单化和口语化。

猜你喜欢
现场感
直接引语,让报道鲜活起来
现场短新闻写作技巧探析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浅析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由诗歌的“现场感”生发开去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过去、现在和将来①
浅谈电视新闻中的现场报道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釆编探究
现场感:生发课堂魔力的一种可能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