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清真寺庭院特征分析比较研究
——以中国沿海清真寺为例

2019-07-24 01:49叙利亚威尔
中国园林 2019年6期
关键词:清真寺中式庭院

(叙利亚)威尔

成玉宁*

1 中国与伊斯兰的关系

历史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大地上众多的文明连接了起来,其中伊斯兰文明是最重要的一环[1]。中国与伊斯兰文明诞生地的中东地区长久保持着多方面的联系,时间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文明出现之前[2]。长期的交流使这2种文明在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社会,甚至建筑及科技等多个领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3]。对比2种传入方式能够发现,从海上来的伊斯兰文明被限制在少数海港地区,陆上传播则从西北一直影响到中原内地[2,4-6]。清真寺是伊斯兰风格建筑的代表,它体现了伊斯兰教徒特有的、惯常的生活方式,承载了伊斯兰文明的传统和信仰。在7世纪的2次文明扩张之后,大量清真寺随着穆斯林族群的发展在亚欧大陆上建立起来[7]。关于中国最早的清真寺,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是出现在拥有早期穆斯林聚居点的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并伴随穆斯林墓地等其他专属设施。具体来说,集中在广州、泉州、杭州等传统型海港城市[8-10](图1)。

2 中国清真寺庭院特征

庭院被视为建筑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为由围墙或建筑物围绕的空间或区域。几乎从人们在其建造的住宅定居开始,庭院就是住宅建筑的一部分[11-12]。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已久,2种文化的长期碰撞与融合促进了在华清真寺整体建造风格的发展变化,当然也包括其中的庭院。具体来说,伊斯兰建筑通过尝试吸收中国文化,采用传统建造技术,逐渐向中式建筑风格演变[13]。本文所讨论的中式清真寺是指在中国中东部汉文核心区建造的清真寺,不包括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典型伊斯兰特征的清真寺。中式清真寺所具有的独特性是2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长期融合共存的产物,对于它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的相遇变得更加频繁,中国清真寺作为文化和谐的典型,对文化交流及多元文化发展等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当前对于该主题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中式清真寺庭院方面[14]。

图1 夏秋冬测试日空气温度均值

图2 中国和其他4种主要风格的清真寺的物理和自然元素图2-1 清真寺已被视为研究的案例图2-2 分析方法图表

伊斯兰教在唐初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陆上与海上)传入中国。唐宋时期,由于东西方贸易的繁荣,在汉文化发展的核心区——中国东南沿海聚集了大量穆斯林商人,因此在该地区出现了在华最早的一批清真寺。本研究所选择的中式清真寺案例也都来自该地区,包括泉州圣友寺、广州怀圣寺和杭州凤凰寺。它们均始建于唐宋时期,是现存早期中式清真寺的代表,经过1 000多年的发展,已具备充分的文化融合典型性。笔者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及实地考察的方式对上述3座清真寺庭院进行了空间要素及设计手法上的总结与分析(图2)。

图3 主流清真寺的庭院风格图3-1 伊本·图伦清真寺图3-2 伊斯法罕大清真寺图3-3 埃迪尔里米耶清真寺图3-4 德里贾玛清真寺

3 主流清真寺的庭院

宗教建筑中庭院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神庙里就已经出现了庭院形式的空间。不仅是形态,庭院的功能属性也表现出多样性,它可以是一个附属的内部花园,或者整个建筑组团的核心,又或者是集精神信仰氛围营造、审美或某些仪式需求的宗教活动空间,本文所讨论的清真寺庭院便属于最后一种[15]。

3.1 主流清真寺的庭院风格

麦地那先知清真寺展现了阿拉伯式的基本构成元素:一个大型的中心院落和一个带顶式祷告厅。在之后的发展中,各种造型的穹顶和宣礼塔也成为该种风格的主要特征。瓦克是成熟的阿拉伯式清真寺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元素,它是一种围绕庭院的带顶通道,类似于回廊。在阿拉伯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清真寺中都能见到瓦克,包括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时期的清真寺、摩洛哥清真寺以及埃及清真寺。阿拉伯式清真寺庭院有着严格的规制[16-17]:必须是一个简洁完整的单一空间,但作为审美和某些宗教仪式的中心喷泉被允许出现[18](图3-1)。波斯式早期清真寺与阿拉伯式类似,常见于塞尔柱和萨法维王朝时期的一些东伊斯兰地区。外观上,这种风格的特别之处在于在阿拉伯柱廊式清真寺的基础上,增加了Iwan(主入口前的小庭院)和一种新的穹顶。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波斯式清真寺中还出现了复合式庭院形式,即主庭院周围环绕了另外3个辅助性的小庭院[18](图3-2)。奥斯曼式清真寺常见于奥斯曼帝国的安纳托利亚及其他一些地区,在外观上与其他风格清真寺的主要差异在于其使用了大量的穹顶和铅笔状的宣礼塔。另外,由于相对寒冷的气候,与其他风格的清真寺相比,奥斯曼风格的整体设计体现出从半开放式到全封闭式围合的变化。清真寺外围宽阔的开敞型绿地不仅烘托出宗教建筑的宏伟,而且十分有利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建筑采光[19](图3-3)。同样是气候条件决定了印度式清真寺的主要变化,尤其是庭院的设计,只是这里是因为炎热。另外,印度的本土文化和传统也是该风格设计产生的关键。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直接体现在清真寺与自然和开放空间的关系上。与沙漠气候条件下不同,这里的清真寺不再需要用墙来围合,通风更加重要。因此,印度式清真寺注重户外空间的营造,并利用自然资源来帮助完成很多华丽的设计,从而造就出世界上最精美的清真寺风格[20](图3-4)。

3.2 主流清真寺的庭院空间类型

清真寺庭院属于四面围合顶部开敞的户外半开放型空间,上文讨论了设计风格,笔者将从空间组成要素的层面来分析一下清真寺庭院的类型。1)简单式庭院,空间简洁单一,除围合墙体和地板外不包含其他人工或自然元素,但注重围墙墙面的艺术装饰,例如大马士革倭马亚大清真寺[17,21]。2)庭院中心位置有水池或喷泉,作为自然元素的水的出现同时满足了审美和一些宗教活动的实际需求,比如重要的净礼仪式,此类庭院的代表是摩洛哥卡拉维因清真寺[22]。3)铺设华丽地砖的庭院,制作精良的地砖拼接出丰富的图案,图案的主结构通常为十字形,是出现在伊斯兰宫廷花园的十字水渠(象征水、乳、酒、蜜)的抽象表现,如阿勒颇清真寺[23]。4)包含花园、果园和水景的庭院,此类庭院中加入了水景和大型的树木,增加了清真寺庭院的自然美,清真寺不仅是信仰连接之地,还是在特殊精神氛围中人与自然产生联系的地方,如西班牙科尔多瓦大清真寺[24]。

4 中式清真寺庭院

古代中国人偏爱有封闭围墙的居所,可以保护家庭隐私和不受强风、噪声、灰尘等侵扰。与此同时,住宅中庭院的修建提供了采光、通风和观景的需求,并在天气允许时作为家庭活动场所[25-27]。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式庭院的设计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及风水理论中阴、阳观念的影响,庭院在满足物质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是一个用于静思冥想的私密空间[28]。另外,中式庭院在空间形态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庭院被建筑或其他构筑物分隔成多个分属于不同建筑的小空间,或者说多个小庭院组成了某个建筑组团的庭院系统。

4.1 中式清真寺的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地域的差异,中式清真寺也产生了很多的变化,但主要都体现在建筑上,庭院基本保持了最初的风格,或者较少的改变不足以视为新的设计形式。彼时,位于东南沿海的早期中式清真寺,其庭院设计受到当地民居及庙宇的强烈影响。再加上中国南方沿海的气候与中东沙漠性气候的巨大差异,庭院的布局变得更加本土化,空间形态和内部氛围更接近于中国孔庙、道观和佛寺的庭院。大量自然元素和本土材料的使用,让中式清真寺庭院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清真寺庭院。作为一种非典型的清真寺庭院风格,它却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宗教观[29]。

4.2 中式清真寺庭院案例研究

研究主要采用阐释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展开,通过文献研究和对中式清真寺案例的现场考察来收集研究资料。研究内容包括庭院的空间要素种类及数量、历史角色以及庭院分别与区位、气候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的基本变量可分为2类:硬景和软景。宗教、文化和一般性气候等都属于自变量范畴,在该研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对比项,笔者对阿拉伯、印度、波斯和奥斯曼风格的若干清真寺(世界上主要的4种清真寺风格)进行了相关数据的采集与比较(图3、4,表1)。所有研究案例的选择都遵循其是否具有所属风格典型特征的原则,包括中式清真寺。对案例的分析主要从3个层面展开,首先是所处地域和历史文化背景,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着重于分析清真寺庭院设计理念的差异。其次是清真寺整体的空间布局,包括内部庭院和其他建筑(入口、主祷告厅、附属建筑)的位置关系。最后,针对研究主体清真寺庭院,从硬景和软景2个方面进行分析。软景部分以自然元素为主,分为水景和植被。硬景部分则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活动需求,包含各类人工构筑物,它们与周围建筑的风格与功能有着密切联系。在本研究中,根据案例特征及研究需要,硬景元素被分成4类:不同形式的室外服务设施(包括座椅、灯具等)、连廊或围廊、园门(受中式园林影响,用于划分庭院内部空间而只见于中式清真寺的新元素),最后是“附属”元素,如神龛、墓穴、凉亭以及其他与精神信仰或地方习俗相关的构筑物。各软硬景分类详见图1和表1。

唐高祖李渊为了显示其对伊斯兰教的尊重,下令在广州修建了中国第一座清真寺——怀圣寺,它为后世的中式清真寺树立了一个样板。这座宏伟的清真寺因以“纪念圣人”含义命名而广为人知,经历了近14个世纪的风雨后依然挺立如初[30]。怀圣寺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交往史以及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1]。怀圣寺整体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群的轴线式布局,在轴线的最北端是面西的祷告大厅,与朝拜方向一致。整个建筑组团由院墙围合,在外围街道上只能看到高耸的宣礼塔。与其他沿海地区的早期清真寺一样,怀圣寺在整体中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当地不常见的西亚风格建筑细节[32]。除了大量内部元素的差异,怀圣寺庭院的整体空间形态仍与传统清真寺庭院保持一致(图4-1、5)。泉州圣友寺,据阿拉伯史册记载,该清真寺始建于1009年的北宋时期(960—1127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阿拉伯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圣友寺是中国受到伊斯兰建筑风格影响的优秀实例,它的设计思路来源于设拉子城或一位西亚的建筑师[33](图4-2、6)。杭州凤凰寺是中国第三古老的清真寺,因其形似凤凰而得名,始建于唐代(618—907年)[30],已被列入历史和文化景点名录,受到国家保护[25,34],现存的清真寺建筑可追溯到17世纪末。与广州和泉州的清真寺一样,凤凰寺的庭院也具有强烈的中式庭院特征(图4-3、7)。

5 中式与主流清真寺庭院的比较

中国人居文化里的自然观对中式清真寺的设计影响很大。绝大多数情况下乔木、灌木及草本花卉等植物元素在其他地区的清真寺中是不常见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安静肃穆的宗教氛围,而中式清真寺庭院中植物元素的使用却十分普遍(图5~7)。相反,在中式清真寺庭院中很难见到主流清真寺常用的水景。可能是出于审美偏好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中式清真寺庭院中水景十分罕见,极少数庭院含有可能用于室外净礼的水池(图4)。另外,我们注意到在中式清真寺中也能见到像其他清真寺一样环绕庭院的连廊,虽然风格和形式并不相同。怀圣寺的U型连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东、西、北三面),连廊环绕内院的三面,两端各接一个凉亭(图4-1、5)。除此之外,在中式清真寺庭院中还含有不规则形态的连廊,沟通室内与庭院空间;户外石质或木质的桌椅,供人休憩;精致的花坛、篱笆,用于装饰庭院。这些都是借鉴了传统中式庭院的设计手法,而怀圣寺中环绕庭院的规则连廊则更有可能是对传统清真寺设计的继承(图4-1、4-3)。与主流清真寺相比,中式清真寺庭院在空间布局上的一大特征是多种形式园门的使用,这些园门将庭院分隔成了若干部分,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溯源到大型中式宅院或者宫廷花园的设计。如作为后世清真寺修建样板的怀圣寺,一系列独立庭院沿南北轴线排列,服务于相应的建筑(图4-1、5)。这种布局形式也会出现在伊斯兰花园中,但不会在清真寺庭院中使用。

通过对中式清真寺庭院与几种主流清真寺庭院(阿拉伯式、波斯式、奥斯曼式、印度式)的比较,不难发现中式清真寺庭院的显著差异特征:一方面缺少主流清真寺庭院中常见且具有重要功能及象征意义的水景,例如喷泉和洗礼池;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其他清真寺中不常见的“新元素”,包括种类丰富的植被和一些户外设施等。当然,也存在少数相同或相似的元素,例如环绕庭院的连廊以及神龛等附属设施。这些特征塑造出中式清真寺庭院在清真寺庭院家族中的与众不同(表1) 。

图4 中国式院落图图4-1 三合院和四合院图4-2 带有公园园林的四合院图4-3 土楼房院落

图5 怀圣寺主体部分图(1入口,2祷告厅, 3附属建筑物,4~6院落)

图6 圣友寺主体部分图(1入口,2祷告厅,3附属建筑物,4~6院落)

图7 真教-凤凰寺主体部分图(1入口,2祷告厅,3附属建筑物,4~6院落)

6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当地文化、习俗、宗教观念及传统哲学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与主流清真寺相比,中式清真寺庭院具有较为显著的独特性。大量植被等自然元素的使用,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融入,让我们可以将中式清真寺庭院风格总结为自然式风格。气候及文化上的区域差异造成了设计理念的不同,与清真寺庭院在伊斯兰地区的演变不同,在没有统一宗教的助力下,中式清真寺势必会受到强势本土文化的同化,以一种相互融合的方式生存延续。这也正是本研究在客观分析中式清真寺庭院的特征以外进一步的意义所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记录了2个伟大文明的融合过程。此外,本研究也为伊斯兰式和中式清真寺的相关研究贡献了一个新的观点。

表1 中式清真寺院落和其他主要的4种清真寺风格就自然和物理元素方面进行的比较(阿拉伯式、波斯式、奥斯曼式、印度式)

猜你喜欢
清真寺中式庭院
回到庭院
口语提升:和中式英语说再见
蓝光·雍锦湾中式雅奢样板房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斑鸠飞落的庭院
美籍华人修辞的形成——解读中式签语饼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