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2019-07-25 09:08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籍效能办学

谢 丽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重庆 40006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长期发展的战略。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但在近20年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由于办学模式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外籍教师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重要支持力量,其教学水平与素质是合作办学的核心保证,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与素质,最终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标的实现。为促进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良性发展,有必要对项目中的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教学效能感,保障中外合作项目的办学质量,达到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目标。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尽管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各有不同,但本质上依然存在共性。乔璨[1]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应该包括三个特点:第一,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同时包含有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的多层面整体概念;第二,教师自我效能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信念;第三,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反映。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具有这三大特点的课程准备、教学策略与技巧、学生课程参与、课堂组织与管理四个层面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了解来华外籍教师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教学效能感现状,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提升其教学效能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按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性质和国内外高校的不同属性,本研究选取重庆市近两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来华授课的外籍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132份,回收126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为88%。

问卷以Tschannen-Moran(2001)的《教师效能感量表》(TSES)作为基础量表,在此基础上考虑本研究的具体调查对象、教学情境和教学行为,进行修改和调整之后编制而成。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主要情况,包括性别、教龄、职称以及是否参加过类似项目,第二部分是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是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调查,调查题目涉及了与中外合作项目的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四个维度,即课程准备、教学策略与技巧、学生课程参与、课堂组织与管理。课程准备是教师上好一门课的基本前提,在课程开始前对教学目标、内容、时间、过程以及其他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主要包括钻研本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教科书和相关的参考资料、了解学情、研究教学方法、编制教学进度计划和撰写课时计划(教案)等[2]。在本研究中,课程准备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课堂的预见性、备课内容的全面性、教学计划的吻合度、教学节奏的把控能力、教学进度的合理性、教辅资料的选择。教学策略与技巧是指在中外合作项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中介,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考核评价方式的选择。学生课堂参与指教师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全英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其学习动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主要内容包括对学生信心的培养、对学生的课程参与的引导、与学生的互动交流[3]。课堂组织与管理指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对教学环境进行管理,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氛围的把控、语速的控制、课堂行为规范的建立、课堂秩序的维持、突发状况的处理。

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按照“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无意见、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几个标准,依次记1~5分,得分越高代表越符合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近两年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授课的来华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均值为3.74,处于中等水平。在课程准备方面,外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处在较差的状态,平均值为3.22,远低于整体效能感的均值。在教学策略与技巧方面,外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平均值为3.94~4.05,总平均值达到4.00,处于较好的状态,说明外籍教师对教学技巧与策略方面比较自信,具有高效能感。在学生课程参与方面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平均值为3.71,比整体效能感均值偏低,说明外籍教师在学生课程参与方面的效能感较低。外籍教师在课堂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总平均分为4.09,说明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教学效能感较高。在四个维度中,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策略与技巧、学生课程参与、课程准备。由此可以看出,在如何更好地增加学生课程参与度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前期课程准备两个方面,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相对其他维度较低。

课程准备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科学合理备课是教学的基本前提,对于教师而言,备课体现出很强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在中外合作项目中,课程准备体现在外籍教师对在华学生的具体情况、他们的前期知识储备基础和相应的学习能力的了解,以及在上课前对课堂的预见性、备课内容的全面性、教学计划的吻合度、教学节奏的把控能力、教学进度的合理性、教辅资料的选择等方面的准备。外籍教师虽然对本门课程的内容把握较好,但是对中外合作项目学生的整体培养方案与目标的分析还不够透彻,并且由于中外课程设置上的差异,以及教学安排进度中各个学习阶段的连续性、学生对教辅质量的接受度等导致外籍教师在这一维度上面的效能感较低。

学生课程参与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就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双边互动的关系,即由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4]。在课堂中,教育者既要认识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有利条件,是教师主导作用实现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能力很大程度会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中外合作项目中学生参与的具体情况,包括对学生信心的培养、对学生课程参与的引导、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方面,外籍教师在这个层面平均值偏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差异,使其对外籍教师的引导没有得到及时回应。而对于外籍教师而言,由于项目本身的限制,他们集中将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教学方面,忽视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其他方面。

(二)差异分析

为了探索不同的调查对象是否在教学效能感上具有差异的特征,对调查对象的特征赋值后,对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与调查对象的特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在性别这个变量,P值为0.061,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教龄、职称以及是否有过类似项目的P值分别是0.032、0.001、0.000,说明这些特征与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1. 不同教龄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差异检验情况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教学策略与技巧”“学生课程参与度”和“课堂管理与组织”这三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03、0.004和0.007,均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这表明教龄在这三个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表1 不同教龄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差异检验情况

表1数据显示,教学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通常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经验上的积累与内化,相较于从事教学时间较短的教师,他们在处理教学问题时更加熟练和灵活,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决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教龄较长的教师在教学策略与技巧、学生课程参与度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这三方面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比较高,可以推断出这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学经验的不断累积,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长久以来,这些方法被认为是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而自动产生的。这些经验被教师潜移默化地内化成自我意识,从而使得他们对教学策略与技巧、学生课程参与度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这些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个人教学效能感也较高。

2. 具有不同职称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差异检验情况

课堂管理与组织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表明职称在这个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2)。

表2 不同职称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差异检验情况

表2数据显示,职称的高低与教学能力的强弱不一定成正比关系,不能客观地反映出教师教学效果的真实情况。但是,职称从侧面可以反映学校以及社会等外界环境对教师的认可。根据目前世界各国高校的情况,各个学校对教师职称的评定都有一个具体的细则,虽然每个国家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细则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职称较高的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教师群体中一般处于前列。这些职称较高的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往往更加深刻,在教学实践的组织与管理中有更多经验和可迁移技能,能够更加科学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学中的常规步骤更加熟练,并且善于从实际出发,归纳梳理教学规律,经常反思教学过程[5]。因此,职称高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通常较高。

3. 是否参加过类似项目的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差异检验情况

课程准备、教学策略与技巧以及学生课程参与度的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水平,是否参加类似项目会影响外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具体表现在课程准备、教学策略与技巧以及学生课程参与度层面(详见表3)。

表3 是否参加过类似项目的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差异检验情况

这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身所存在的特殊性,互不熟悉的教师与学生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从认识、了解、磨合再到熟悉的过程,极具挑战性,往往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已经参加过类似项目的外籍教师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以及各个学科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课程准备、教学策略与技巧的选择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等方面有更丰富的经验,这就极大地缩短了相互适应的过程,也能制定一套更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是否参加过类似项目会对教师教学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

三、提高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建议

(一)外籍教师提前熟悉项目培养方案与目标

对外籍教师而言,不能简单地沿用以前的授课经验,而是需要提前熟悉具体的中外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以结果为导向,寻找国内外课程设置的共同点,在融合国内外课程的基础上,对核心课程或者核心知识点进行提炼,从共同点出发,找出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步骤,以及各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统合中外双方的教学节奏、总体教学进程安排与教学阶段性达成目标,具体细化任教学科的课程内容安排。外籍教师可以通过提前熟悉项目培养方案和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设,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情提前做好课程准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其教学效能感。

(二)外籍教师主动拓展师生交流渠道

数据分析显示,学生课程参与度会对外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通过学生积极有效的反馈,促进其自我认同感的提升,进而教学效能感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师生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师生互动,外籍教师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最近发展区,而且能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并根据信息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但仅通过课堂这个单一的交流平台,无论是师生交流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明显不够,外籍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动性,在课后也多关注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多渠道拓展师生交流,创造学生课前、课下与教师深入交流的机会。例如,课前指导学生对教辅资料进行前期阅读,举办课后小组交流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平台等,全方面、多渠道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提高外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三)提升中外合作项目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是影响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而在课程参与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其参与程度及参与质量息息相关,语言上的障碍导致学生不能够以最好的学习状态进入课程学习。因此,在提高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方面,不能仅仅只从外籍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还应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相应要求,例如高校在推行中外合作项目时,应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前期的课程设置中,增加语言学习的课时,而不能仅仅依靠通识课程中语言学习的安排。同时,还应该针对项目的具体要求,丰富语言课程内容及形式,注重学生语言使用技巧的提高,例如开设一些关于合作院校所在国家的人文历史课程,推行游学活动,举办语言类讲座、学术沙龙等,提高学生第二语言的能力,增强中外合作项目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提高外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四)推广中外教师“1+1+1”合作模式

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外籍教师的教龄与职称在教学效能调查的四个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因此,可通过在中外合作项目中建立中外教师“1+1+1”合作模式,通过师徒制的形式来保障外籍教师在中外合作项目中的课程质量,最终促进外籍教师效能感的提升。“1+1+1”合作模式即一名参加中外合作项目教学的有经验的外籍教师,一名国内教师,一名初次参加项目的外籍教师组成学科教学团队,通过相互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外籍教师请回来后,只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融进去,才能达到合作办学的目的。国内教师清楚国内学科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动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了解得更为透彻,且熟知学科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前后关系,有利于促进外籍教师更快地适应合作项目的教学。有经验的外籍教师与国外教师的组合,能对初次参加项目的外籍教师给予教学环境、教学技巧等多方面的指导,减少外籍教师在初次进行教学时的焦虑感,从技术保障和情感支持层面双向保障,从而促使其教学效能感的提升。

(五)保持外籍教师中外合作项目的连贯性

是否有参加过类似项目的经验,对外籍教师的课程准备、教学策略与技巧以及学生课程参与度三方面均有影响,是提高中外合作项目中外籍教师效能感的主要相关因素。因此,外籍教师在中外合作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项目的连贯性,从参与项目的时间和次数上累积相关经验,促使外籍教师将教学内容和课堂的安排从熟悉提升到熟练,进而创造性地完成课程的准备。外籍教师应将自身多元化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教学技巧,巧妙地运用于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释放更多的能量,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对教学内容掌握度,指导学生自身的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能感的目的。

猜你喜欢
外籍效能办学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论高校如何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