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交流促发展 携手同行共逐梦

2019-07-25 01:40胡献钊石冰冰武云飞
体育教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

胡献钊 石冰冰 武云飞

关键词:铜山区;海安市;学校体育;交流研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6-0008-02

初夏,惠风和畅,万物并秀。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三十位学员在三位导师的带领下,于2019年5月7日赴南通海安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校体育“深度融合、携手同行”区域性合作交流活动,为持续深入地探索区域学校体育合作共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山(铜山区)海(海安市)相隔较远,但学校体育各具特色及优势,且相互敬仰。海安学校体育坚持“科研引领、制度保证、活动推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三门球”“海安健身花鼓”和“手足双门球”已从海安走向了全国。铜山学校体育以“学生健康、我的责任”为理念,贯彻落实“全面课程、全员参与、坚持恪守、常做常新”的工作模式,实现了阳光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均衡发展。两地学校体育优质资源互补是双方合作的基点,两地联动是实现学校体育跨越发展及跨区域学校体育合作的途径。基于此,本次互动交流设计了三个方面的主题。

一、体育课堂教学

共安排了六节研讨课,主客方各三节,其中四节为同课异构。海安陈小伟老师执教了一节“肩肘倒立”课,其教学结构清晰,学习目标定位准确,尤其在重难点突破上能巧妙借助瑜伽砖等辅助器材,运用夹砖游戏、倒骑自行车等辅助练习方法,增强学生的本体感知觉,提升练习的效果,使学生轻松掌握了肩肘倒立的动作方法。铜山李雪老师的“肩肘倒立”课,从深度学习出发,采用了让学生先尝试体验自主完成肩肘倒立动作,然后结合教师的讲解示范,在不同体验中逐步完成技术动作学习,教学策略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使枯燥的技能学练变得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

海安戎根老师执教的“跨越式跳高”课,采用正面双脚跳过障碍、依次跨过障碍、侧向绕橡皮筋、原地双脚依次过橡皮筋和侧向左右连续绕等方式,循序渐进的导入和突破本课重、难点,整堂课思路清晰、节奏紧凑、环环相扣,使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又学会了学练技能的方法。铜山体育教研员石冰冰老师执教的此节同课异构课,课堂氛围浓厚热烈、轻松愉悦,学生在平等、和谐、友爱的学习氛围中思维活跃、练习积极,教学环节循循善诱、层层递进、润物无声,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到位不越位,学生主体充分不过分的教学理念,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是“教对、学会”的关键。

另外两节体育课也是各具特色,海安卞亚斌老师执教的“手足双门球行进间手脚换——射门技术组合练习”为铜山老师们呈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手足双门球技能的教学方法。铜山李晓龙老师执教的“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通过坐立、跪立、左右开立、前后开立四种投掷姿势练习,巧妙解决了学生投掷实心球时上下肢不连贯不协调及用力顺序、出手角度、速度的难题。

课后胡献钊、杨浩、武云飞三位特级教师依次进行了精彩点评。胡献钊老师结合两节肩肘倒立课,阐述了教学过程中教对、学会的重要意义;杨浩老师提出了教学研讨过程中要打破区域限制,互补长短,提升教学效果;武云飞老师对两地老师良好的工作态度与教学状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了全面课程、均衡教育的观点,并深刻阐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即学、练、赛;两个交响曲,即语言、口令、口号、发声等为第一交响曲,渐进、准确、厚实,节奏、密度、强度等为第二交响曲,最后提出了教师的气质、教态、内涵是创新教学方法和学练效果的根源。

与会的两地教师,不仅从几位上课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实效的教学策略,而且从专家的点评中,更明确了教学的原理、教理、学理的本质属性,为创新发展与回归本真的体育教育教学明确了方向,大家都感到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二、体育教案的撰写

为深入探讨如何撰写体育教案,两地体育教师代表分别对体育课程的理念理解,作了各具特色的关于体育教案设计的汇报与交流。

铜山区体育教育教学一直秉承自己特有的教学思想体系,即:以教对、学会运动技能为载体,将认知、技能、情感目标循序渐进、互融共生的一体化达成,从中不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创新发展“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准备部分关键词为“铺垫”,基本部分为“递进”“比赛”,结束部分为“对应”的教学精髓。李亚老师和张莉老师分别用教案例谈的形式,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分享给大家,从中充分体现了铜山区体育教学案例的鲜明特色。

刘海波老师介绍了海安市体育教案在版式设计上与众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授课方面的预设精练直观,强调关注学练安全、预设防范要素,最具特色的是把学生在一堂课上的心理负荷(包括注意——教师的示范活动,情绪——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意志——为实现目标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衡量标准。这一点区别于大部分地区的体育教案设计,是一大亮点,并且学习目标的确定同与之对应的达成内容相互映照,形成了具有海安市地区特色的体育教案设计风格。

两地教学设计各具特色、精彩纷呈,都遵循了立足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铜山体育教研员石冰冰、特级教师胡献钊两位老师在最后的点评和总结中,对两地的教学风格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笔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终极目标,教学设计要科学地预设,艺术地生成。

三、学习手足双门球

手足双门球是海安市体育教研员王进老师研制开发的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实践证明,它融趣味性、对抗性、智慧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当地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为厚实铜山区“全面课程,全员参与,坚持恪守,常做常新”的十六字模式,落实铜教〔2019〕42号《关于新兴体育项目进校园工作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引进手足双门球运动项目,对学习手足双门球运动自定目标并实现达到三会:即会教练、会组织、会裁判。

为了让铜山教师真正能了解和掌握这项运动,王进老师首先为大家进行了手足双门球运动的理论培训,然后在运动场进行手足双门球的学、练、赛,并安排教练一对一地给铜山教师详细解说,对于学习中的疑问,海安同仁不厌其烦地解答,让铜山教师基本上学会了手足雙门球项目的教学、训练、规则和裁判法等。紧接着又安排海安教师带着铜山教师比赛,边学边赛,以赛代练,最后铜山队和海安队进行对抗演练。在手足双门球深层演练与体验研讨环节,分别进行了男女两个组别的激烈比赛。烈日当空,队员们挥汗如雨,但挡不住铜山人的学习热情。双方队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忘记了时空,不知不觉到了午餐时间,余兴未消,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运动场地。

通过两地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铜山学校体育工作者不仅实现了预设的学习目标,而且再次感受到海安教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两地建立起了深厚的手足情。携手同行,共绘学校体育发展新蓝图,是“山海区域”合作交流的本意。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上,两地将紧密携手,同心协力,深化课改,共同促进体育教育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
拉丁健身操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