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韧性

2019-07-25 01:40王子朴
体育教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观韧性变形

王子朴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的作文题“文明的韧性”,吸引了许多家长、老师关注的目光。这个命题作文起得好!首先很有时代感:当下的新时代,今年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热点话题,都可以落脚到文明的层面、传承的层面。其次还很有内涵:无论从文明概念本身入手,还是中国文明的历史变迁、文化的源远流长乃至国人品格形成都可以大书特书一番。说它出得好,主要还是其中的新意值得品鉴:以往提及文明,我们更习惯从传承,从悠久,从先进,乃至从优秀等角度述说,而从柔软,从坚实,包括从不折不挠的视角来看,并不多见,却又一见如故。

这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我们学校体育领域。学校体育源于教育,发于体育,其百年历史进程中又何止仅限于教育和体育?更有民族、社会等层面的担当与责任。其中的“韧性”不可小觑。当然,像文明那般的谈学校体育的传承、延续等“韧性”,似乎历史性有些不足。然而,同样似曾相似的熟悉并新颖着的方面,学校体育的“韧性”也是有话要说,而且足以和文明媲美。

现代学校体育发展至今,尤其是在我国,其功能、地位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不仅仅是承担着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掌握体育“三基”、健全人格之功效,更有引领新时代新青年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培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解决路径之一等更高更远之目标任务要求。这个发展过程,学校体育的韧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韧性,本来是物理学上面的一个概念,是指材料在发生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好,发生变形和斷裂的可能性就小,否则就容易变形和断裂。后来,逐渐引申到人文社科领域中来。比如“中国经济韧性强,发展潜力大”;再如“中国人民韧性十足,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等。中国文明发展至今,其韧性这一特质起到了重要作用,那就是继承和发扬。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样也是韧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之不断向好、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着,并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发挥着特殊的力量和作用。我国学校体育的韧性,主要表现形式还是吸收和发扬。无论是早期的师夷东邻或德国,还是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全盘苏联,包括当前的欧美之风,我们先是学会了吸收。同时也不断发扬着,直至今日。当然,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发展道路上也有过挫折,有过崎岖。如同材料的生命周期一样也“受过损、变过形”,好在我们学校体育始终还没有发生过“断裂”。这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韧性发挥了巨大作用。

如果将传统意义上的“韧性”理解为是一种被动的坚韧不屈之意,我们更希望今天的我国学校体育拥有着这种韧性的同时,更有一种主动且迎难而上的担当意识,或者说新时代的学校体育之韧性。并同百年中国学校体育形成的传统“韧性”一起,为新时代立德树人融入新的学校体育教育观、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学校体育的韧性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更希望它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乃至超越学校体育本身的目标和任务,将其韧性上升到一种民族精神、体育教育观的高度上去。这,本身就是学校体育韧性的一种功能和价值。

猜你喜欢
教育观韧性变形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主题:建设韧性城市 助推城市发展
变形记
不会变形的云
“轻车”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会变形的饼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