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2019-07-29 01:25马晓强陈红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分析

马晓强 陈红

【摘 要】:目的: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实验数据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实验分组按照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分为n=44的常规组以及实验组,常规组患者应用传统胆囊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手术质量、术后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常规组,但是术中出血量、均切口长度则显著少于常规组,实验组术后输液天数、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6.82%)与常规组(22.22%)进行比较优势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伴胆囊炎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整体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可改善预后,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率,保证患者在整个治疗中效果更加理想。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结石伴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cholecystectomy for gallstones with cholecystiti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7, 88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with cholecystitis were enrolled in the hospital.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n=44.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holecystectomy, and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 cholecystectomy. The quality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but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the length of the inci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indexes of the infusion days,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the number of hospital stay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In the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6.8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22.22%), P<0.05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Gallstones with cholecystitis are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 cholecystectomy.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is more ideal, which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reduce the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and ensure the patients are more effective in the whole treatment. ideal.

Key words: small incision cholecystectomy; gallstone with cholecystitis;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中圖分类号】R2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1

胆结石也称为胆石症,主要是患者胆管系统出现阻塞、结石等问题,发病部位包括胆囊、胆管等,其中胆囊炎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多见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随着病情的眼神,出现放射性的疼痛、呕吐、黄疸等严重问题,对身体各项器官的影响较为严重。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的方式,但是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该疾病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自身的优势,可以对疾病进行根除。但是不同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1],传统手术因为切口较大,术后的恢复期较长,整个治疗过程较为痛苦,因此临床中寻求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疾病进行治疗,降低传统手术的痛苦,提升治疗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实验数据选取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实验分组按照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分为n=44的常规组以及实验组,常规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为(47.21±3.67)岁;实验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为(47.32±3.56)岁。两组患者均排除其它系统性疾病,并在了解实验具体步骤后签署研究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在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并制定适宜的个性化手术方案,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患者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进行评估,确定术前患者各项体征符合手术的要求[2]。

常规组应用传统手术模式,确定患者结石位置后,结合结石的大小、患者年龄以及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工作,确定手术方案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于右肋骨缘下位置进行切口,切口长度为12cm,将胆囊进行常规切除后,对腹腔进行关闭,术后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并放置引流条[3]。

实验组则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术前准备方案与常规组一致,在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于右肋骨缘下位置作5cm切口,对腹直肌进行断离后进入腹腔,使用带有光源的拉钩将胆囊充分暴露,并使用小盐纱布置于温氏孔内部,确定位置后对胆囊顶部、底部进行提拉,将Calot区域进行充分的暴露,确定胆囊三管的位置后,查看结石的情况,对于体积较大的结石,应该将结石取出,并且抽取部分胆汁,后进行胆囊动脉的结扎,并在距离胆管0.5cm的位置进行胆囊管的离断[4],使用7号丝线对胆管的残端进行双层结扎,后夹紧离断的远端,进行向外的牵拉,确定已经游离后对胆囊进行切除,术后对切口进行观察,一旦发现胆囊床位置有渗血的情况,使用电刀进行止血,并使用温度适宜的生理盐水与甲硝唑混合液冲洗手术视野,胆囊创部进行缝合,并结合患者术后胆囊床渗血情况以及周围存在的炎性反应,确定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确定后关闭腹腔,完成术后,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等治疗,放置出现并发症等不适反应[5]。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②术后各项指标:术后输液天数、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③并发症:通过患者术后发热、感染以及切口愈合不良情况的发生例数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表示,P检验,P<0.05。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各项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常规组,但是术中出血量、均切口长度则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对比

实验组术后输液天数、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6.82%)与常规组(22.22%)进行比较优势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 讨论

胆囊炎按照病情可以划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慢性胆囊炎主要是因为长期的慢性刺激造成,胆管结石就是常见的刺激根源,一般慢性胆囊炎基本上会伴随胆石症等其他疾病,而急性胆囊炎则是常见的急腹症,主要发病原因为急性梗阻,多发生于老年群体,并且女性患者较多,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6],确定疾病情况后制定适宜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进行该疾病的治疗中,手术是主要的方式,但是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文中实验的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常规组,但是术中出血量、均切口长度则显著少于常规组,实验组术后输液天数、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6.82%)与常规组(22.22%)进行比较优势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传统胆囊切除手术切口较大,通过充分暴露术野的方式实施手术,将胆囊进行切除,但是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腹腔需要暴露较长时间,术中的出血量较大,患者在术后恢复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对后期的恢复等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完善,采用小切口手术的方式,促进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恢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较为便捷[7],并且不需要切断腹直肌,因此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感较低,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更高,并且切口仅为常规手术切口的三分之一,术后患者切口的愈合效果更加理想,术后的恢复时间更短,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加理想的恢复,对于术后感染、发热以及切口恢复不良等各种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避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但是该手术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切口较小造成术野受到一定的干扰,因此手术的时间可能延长,需要在此期间对患者的各项生命特征进行全面的监控,保证手术的质量[8]。同时小切口手术的方式,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更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医生进行手术,确保整体手术的规范性,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全面提升治疗的质量,为患者术后康复等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9]。

综上所述,胆结石伴胆囊炎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整体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可改善预后,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率,保证患者在整个治疗中效果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陈奋,张静,何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治疗作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06):96-97.

林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0):132-133.

王志化,韩永彬,苏成,田明,吴兴安,杨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和膽结石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1):58-59+76.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