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治疗对动静脉内瘘血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分析

2019-07-29 01:25林巧莉莫李新羊珊珊古丽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血肿

林巧莉 莫李新 羊珊珊 古丽

【摘 要】目的:研究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实施远红外线护理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8例我院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9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冰敷护理形式,实验组行远红外线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相关指标无差异(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较低,实验组血肿直径小于参照组,实验组血栓、血管狭窄、出血、皮下结节等并发症发生率(10.26%)与参照组(33.33%)相比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采用远红外线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保护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远红外线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1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但因血液透析患者需长时间予以透析替代性治疗,因此其内瘘区域动静脉血管壁及内膜均受到严重损伤,其内瘘狭窄、血肿,极易发生血栓问题,进而影响了动静脉内瘘的寿命[1]。本研究予以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予以远红外治疗,对其临床效果予以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78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9)与参照组(n=39)。其中,男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43例,女性患者35例。最小年龄27周岁,最大年龄86周岁,中位年龄(54.26±10.77)周岁。血液透析时间最短1星期,最长4个月,中位血液透析时间(2.54±0.96)个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液透析时间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均具血液透析指征;(2)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认知能力异常;(2)病案资料不全。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冰敷护理形式,在冰袋外包裹大毛巾,外敷于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位置,每日冰敷2次,每次30min,冰敷后给予患者Mobilat Produktions GmbH生产的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取适量乳膏涂抹及按摩[2]。实验组行远红外线护理模式,应用红外线照射患者患处,照射距离25cm,照射时间45min,每日照射2次,照射后涂抹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方式与参照组一致[3]。全部2组患者均行3个月护理。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对患者血肿直径、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等指标。记录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情况,包括血栓、血管狭窄、出血、皮下结节等[4]。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78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血肿直径、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患者血栓、血管狭窄、出血、皮下结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差异性以P<0.05为校准差异,探讨其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数据(见表1),治疗前2组患者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均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血肿直径较小,两者差异明显(P<0.05)。

2.2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并发症情况(见表2),实验组血栓、血管狭窄、出血、皮下结节等并发症发生率(10.26%)低于参照组(33.33%),两者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多種肾病终末期患者多需应用血液透析予以治疗,患者在肾功能衰竭期间,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诸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其血管内膜损伤较重,在患者多次穿刺影响下,对其动静脉内瘘的功能造成一定损害[5]。鉴于此,本研究予以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实施远红外线治疗,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差异,实验组治疗后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均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血肿直径较小,实验组血栓、血管狭窄、出血、皮下结节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远红外线对患者血肿位置予以照射治疗,提高其皮肤表层及深层温度,起到了消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之中得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降低血液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另外,通过远红外线可增强患者局部血管直径,促进其血液流速,降低血管痉挛发生率,提升其血液循环水平,进而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避免水肿对患者神经末梢的压力,缓解其疼痛感。

综上所述,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行远红外线治疗及护理,能减轻患者血肿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因此,远红外线治疗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郭风玲,张宝红,陈磊,等.自体动静脉内瘘和带袖套隧道导管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6,56(24):84-86.

彭小梅,刘园园,吴潮清,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67-70.

王立华,姜埃利,魏芳,等.老年动静脉内瘘与长期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1678-1681.

王英,邓霞,严晓芳,等.喜辽妥软膏联合红外线照射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功能维护的应用体会[J].激光杂志,2016,37(7):150-151.

王琼,闵坤,欧宗明,等.艾灸联合补阳还五汤运动训练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2018,22(5):668-670

猜你喜欢
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如何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有哪些危险因素
心肌血肿的诊断治疗概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表现及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
锥颅溶栓术治疗硬膜血肿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