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9-07-29 01:25王丹丹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效果

王丹丹

【摘 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疗效十分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性脑血管;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74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的功能性障碍疾病,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法还不够健全,随着我国干细胞工程的进步,干细胞已经成为治疗的新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神经细胞,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很高的疗效。本研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经体格、影像学检查诊断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或患者的家属均知悉并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认知障碍;(2)患者有其他重要器官病变。对照组患者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5.9±3.5)岁;研究组患者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6.3±3.2)岁。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患者接受入院治疗后,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降压降脂治疗,同时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包括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运动。

1.2.2研究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礎上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对患者进行骨髓血无菌采集,加入肝素来防止凝固, 然后添加适量醋酸将红细胞溶解,用20目的滤网筛除体积比较大的团块,用缓冲液洗涤2次, 舍弃脂滴和细胞上清液,然后使其溶液均匀制成细胞悬液。把淋巴分离液倒入无菌离心管,沿管壁加入等量骨髓细胞悬液附加在淋巴分离液上,保证分离液界面清晰,不可混合。然后在室温下以每分钟2500r的转速离心30分钟,抽取细胞层,制定核细胞,按照标准培养后,进行移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断参照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标准,治愈:缺血性脑血管症状全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分数超过90%;显效:缺血性脑血管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分数降低46%-90%;有效:缺血性脑血管相关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分数降低15%-45%;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不变或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变化或升高。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况(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BI)。MMSE评分小于27分就被判定为异常,轻度障碍(24≤MMSE评分≤27),中度障碍(19< MMSE评分<23),重度障碍(MMSE评分<18)。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复杂,基本涉及患者的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发生变化,还有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所以,只要影响到患者的血管壁、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都可能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极高,占脑血管疾病的87%以上,且因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致死和致残的患者极多,幸存患者普遍会留下后遗症,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患者的单眼视力下降或失明,患者容易出现认知障碍,甚至是对侧偏瘫和偏身麻木。严重的患者还会丧失基本生活能力,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值和分化能力,可以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通过体外诱导分化神经细胞来转入患者的体内,实现患者的神经细胞再生、功能再建。临床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还能改善精神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疗效十分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王承恩,杨敏,佟小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16(01):26-31.

王艾彤,肖建辉.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性关节炎及软骨缺损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8,26(1):95-97.

周馨魁,马珊珊,刘腾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胶质瘤:作用机制、安全性和未来应用前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17):122-128.

张旭霞,张玲芳,刘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骨髓瘤细胞趋化迁移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02):186-190.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效果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