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入川解放的第一个县

2019-08-01 06:40■文
红岩春秋 2019年6期

■文 俊

◇1949年11月7日,秀山解放,建立了重庆境内第一个人民政权

国民党驻军负隅顽抗

1949年春夏,华北、华东、西北、中南地区相继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介石为固守大西南,利用川陕边秦岭、大巴山和川鄂边武陵山脉、长江三峡、乌江天险屏障,苦苦经营“西南防线”。

同年10月,刘邓大军挥师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常德、泸溪等地相继解放,给处在水深火热的秀山(今属重庆)人民带来了希望。

刘邓大军进军神速,打乱了川东地区国民党的防御部署。秀山县长李琛惊恐万分,他一面组织仓皇溃逃,一面大肆进行反动宣传,污蔑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并召开会议造谣说:“共产党来了要杀三资(知),即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有资格(身份)的人。”还威胁道:“哪一个要是动摇了,投向了共产党,我就杀哪一个。”企图稳定秀山局势。

为阻止刘邓大军入川,李琛还在全县乡镇长会议上布置了三条防御措施:一是公路沿线实行坚壁清野,公路两旁十里路以内的居民、粮食、柴草等全部疏散,公路、桥梁通通烧毁。二是国民党县政府转移溶溪,以平阳盖为根据地打游击,并派人到溶溪选择地形,构筑工事。三是加紧组织10至30人的乡中队,建立地主武装,对全县五个中队的兵力也重新进行布置,分东、西、南、北四路进行防卫。

解放军先头部队一到湖南芷江,就派员到秀山侦察,调查了敌军的兵力部署,了解到地方封建势力的活动情况,为大军入川作好准备。

在刘邓大军强大的军事攻势和当地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引导下,广大群众和各界进步人士看穿了国民党及其反动宣传的本质,打消了疑虑,准备迎接解放。

10月15日,国民党驻守洪安的邓吉斌发现解放军先头部队从花垣向秀山移动,急忙报告李琛。李琛一面令邓吉斌拼死抵挡,一面下令加紧破坏桥梁,销毁档案,强迫国民党政府人员和部分民众随他连夜逃往平阳盖根据地,企图负隅顽抗。

11月6日下午5点左右,二野三兵团36师106团的前卫部队,冲过熊熊燃烧的茶洞大桥,攻占秀山县境洪安场。11月7日凌晨,106团从洪安出发,沿川湘公路经石耶、平凯,傍晚进入秀山县城,秀山宣告解放。

全县人民兴高采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夹道欢迎刘邓大军入川。

◇1949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第12军106团向清水江对岸的洪安守敌发起猛烈进攻

刘伯承司令员对秀山的指示

秀山解放后,为接管国民党政权设立了军管会,对没有跟李琛逃跑的人员开展宣传教育,进行统战工作。

在军管会的领导下,1949年11月10日,各界人士会议在县城原县党部召开。会议宣传党的政策,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又称解放委员会),公推熊绍韩(原国民党县参议长)为主任委员,欧百川(原国民党82师师长)、涂逸之(原国民党县副参议长)为副主任委员。支前委员会负责筹集粮草和维持社会治安等工作。

与此同时,西南服务团秀山中队(常德会议决定,接管秀山后,由于吉仁任县委书记,汤吉震任县长,李同任组织部长)于11月6日从常德黄岭岗出发,向接管地秀山急进。当行至沅陵清水溪时,西南服务团秀山中队收到了秀山、酉阳相继解放的消息。

11月19日傍晚,二野三兵团政治部主任闫红彦、西南服务团一团团长曹荻秋和涪陵地委的工作人员以及秀山中队进入秀山县城。11月20日晚,闫红彦、曹荻秋等在县城南门外的凤鸣书院召开了有30多人参加的各界人士座谈会,宣传党的政策,对秀山的工作作了部署。

11月21日,县长于吉仁、副县长汤吉震(为适应新区特点,于吉仁任县长,汤吉震任副县长)签章,贴出秀山县人民政府第一张布告,并挂出秀山县人民政府吊牌,正式行使对国民党秀山政权的全面接管。

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1日,二野司令部由洪安移驻凤鸣书院,秀山县委的于吉仁等人面见了刘邓首长。刘伯承司令员作了三条指示:

一、根据这个地区的敌情,临时决定酉阳、秀山、黔江三县成立酉阳地区,由梁歧山、伍国仲负责。

二、为适应新区特点,正式同意于吉仁任秀山县长,汤吉震任副县长,梁延德任公安局长,李同负责组织工作。

三、估计大军过境后,各路土匪可能趁机暴乱,因此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搞好统战工作,广泛发动群众。

刘邓首长派许金诚的独立营留驻秀山,任命许金诚为县委委员,协助建立各级革命政权。同时留下六箱银圆,把准备派往涪陵地区任贸易公司业务科长的王崇玉留在秀山负责经济工作。

秀山县城的第二次解放

1949年11月7日,秀山解放后,新生人民政权随即开展统战工作、接管各级政权、收编地方武装、解决人民群众急需的食盐困难、筹集粮草支援过境部队等工作,进展顺利。

正当各项工作初见成效,由于二野大部队过境后,只留下一个独立营的兵力,地方军事力量薄弱,加之几位有声望的统战人士外出学习参观,这时秀山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各路土匪武装趁机勾结,先后发动暴乱、叛乱,企图推翻人民政权。

12月25日,梅江留用乡长叛乱,杀害排长马骆斌等人。1950年1月6日,贵州松桃县土匪洗劫梅江,烧毁场上大半条街的民房。1月23日,溶溪留用乡长叛乱,杀害区委书记兼区长罗秋田、副区长宋健刚等11人,火烧区公所。1月26日,溶溪留用乡长再次伏击前往收埋遗体的县大队,伤亡15人。1月29日,原收编的国民党民众自卫队总队第三、第四中队在官庄叛乱,杀害解放军代表三人。1月30日,匪首杨卓之、袁文述、陈光佩、简国安等组织匪徒裹胁上万群众进逼县城。

面对极其严重的局势,秀山县委深夜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各路敌情,最后决定:避敌锋芒,保存实力。1月30日凌晨,秀山县委带领全体干部和驻军近1000人,向酉阳龙潭转移。

转移途中,部队多次遭到土匪阻截,转移人员有的阵亡,有的被打散流失。1月31日到达龙潭时,部队只剩下300余人。

秀山县城失陷后,各路反动势力煽动胁迫上万群众,哄抢贸易公司,把来不及转移的公粮、盐、布匹、棉花、纱子和银圆、人民币抢劫一空,还四处搜捕共产党地方干部和进步群众,对人民政权进行疯狂报复,对接近人民政府或为人民政府做过事的群众进行捕押敲诈。反动势力还宣布,将于2月22日召开全县乡镇长和原县参议员、各乡镇的袍哥大爷、恶霸地主的会议,选举“县长”,妄图长期占领秀山,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秀山重陷深重灾难,上层进步人士和广大群众对胡作非为的土匪极为不满,迫切希望人民政府尽快打回来。

2月2日,酉阳专员公署正式成立,辖酉阳、秀山、黔江三县。2月16日,酉阳军分区在龙潭成立秀山剿匪指挥部,军分区参谋长赵梁材任指挥长,秀山县委书记于吉仁任政委,统一指挥秀山剿匪事宜。他们率领一团、县大队和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于2月17日从龙潭出发,分两路向秀山县进发,包围县城。2月18日拂晓发起总攻,一举收复秀山县城。秀山获得第二次解放,被土匪蹂躏了18天的县城回到了人民手中。

为此,原柳支队4连连长张明惠写了一首快板诗,记述了收复秀山县城的战斗:

说一番、道一番,单表解放军打秀山,

庚寅正月初一天,“柳支”挥兵剿敌顽。

深夜包围秀山城,敌人还在打噗鼾,

拂晓发起总攻令,首先攻占城北关。

城北有个土碉堡,十来个土匪在里边,

强攻这个制高点,四连战士齐争先。

轰隆几个手榴弹,里头的土匪全炸翻,

城里敌人吓破胆,慌慌张张到处窜。

一批跑到飞机坝,友邻部队已占先,

机枪大炮齐发言,霎时送进鬼门关;

婑子老鲨跑得快,灰溜溜地逃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