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俊
◇进军西南的人民解放军冒着大雨艰难行走
1949年11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进军川黔作战,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幕。进军途中,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英勇战斗。同时,留下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耐人寻味。
在长途行军中,解放军战士双脚打起一个个水泡,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行军打仗,大家都顾不得疼痛,只能到了晚上在宿营地,用热水烫烫脚,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战士们洗脚后,用烧红消毒后的针将水泡挑破。没有针的,用消过毒的马尾毛把水泡刺穿,让脓水流出来,便于第二天继续行军。为此,有的战士还得了外号,如“泡兵司令”“大泡将军”等。
进军西南前,发给每个战士的装备不尽相同,但总的要求是轻装上阵。其中,二野军大战士的装备是一个背包,一个米袋,一个布挎包(上系一条毛巾),一把油纸伞,一只吃饭用的小搪瓷碗,两双布鞋。背包中有薄棉军被,自己的衣服、鞋子等。每班配有“汉阳造”步枪两支及子弹袋两条。
每班还有一个搪瓷面盆,一日三餐,作为菜盆,用来盛饭盛菜;早上用来洗脸,是名副其实的脸盆;用来打热水烫脚解乏,又成了脚盆,因此战士们称它为“三合一脸盆”。
战士们每天长途行军,虽然辛苦,但当战友遇到困难时,大家都热情帮助,争着抢背包。本来部队中层领导的背包有专人负责,高级别领导有专车,以利其行军中更好地发挥领导、决策作用。“抢背包”的现象出现后,部队发出号召:进入山区要处理好背包问题,班长可背两个,区队长背三个,中队长背四个……
行军中有两种休息,一种叫“大休息”,一种叫“小休息”。当行军时间较长,需在某地宿营休息一天,叫“大休息”。当行军路程较长,需暂时就地休息几分钟或半小时,叫“小休息”。有时部队前面传来“尿尿,尿尿”的喊声,也是“小休息”的一种。有的战士为了防止掉队,可以拉住马尾巴或前面战士的背包,边走边睡觉。
解放军进军大西南,解放一个区县,就建立一个人民政权。先头部队打垮了正面敌军,敌军溃散、隐藏到山上,时常扰袭解放军后续部队,曾发生女战士到偏僻的地方“方便”被抓走的事情。后来上级指示,为保证安全,“方便”一律不得离大部队太远。为防止掉队,女战士就将随身携带的油纸伞撑开,钻到油纸伞下面“方便”,形成一个移动的厕所。
为了迷惑敌军,上级命令,部队进入大山区,一律把油纸伞扛在肩上。敌军在山上从远处看,不知道解放军扛的什么新式武器,还以为遇上掷弹筒部队。如一支解放军部队经过武隆江口时,隐藏在山林的敌军残部正准备偷袭,突然看到解放军每人左侧都插着圆筒状的“武器”,一头发出蓝光(伞把漆得光亮),以为这是一支特种部队,背着新式武器掷弹筒,于是立即下令撤退。
部队行军打仗,首先是吃饭问题。找不到干净的水,就在路边稻田里舀水煮饭。每天黄昏才到宿营地,临时借锅、买菜、挑水、做饭。柴不干,火难燃,匆忙做出来的米饭,非生即糊。到了人烟稀少的山区,买不到蔬菜,只好用盐水泡饭或用盐水煮饭,用锅巴当菜。米袋的米吃完了,如果筹来是稻谷,还得设法辗成米才能下锅。有时队伍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在酉阳王家寨,司务长好不容易买得一头猪,炊事班煮了一大锅。恰好部队没有盐,加上少数民族地区贫穷缺盐,所以大家只能吃无盐的猪肉。
其次是住宿问题。在湘西行军路上,天降大雨,晚上找不到宿营地,一行30多名战士挤在一间破烂的公共厕所坑板上睡觉。在秀山,105团一个连住在一农户家,房屋不大,一排被安排在猪圈房,战士们在潮湿地上铺些干草,一个紧挨一个睡,甚至有人睡在猪槽里。有一次,一个班在农家一间小屋宿营,因地方太挤,两个人睡一个铺位,且只能同时朝着一个方向侧身睡,中途一个人想翻身,另一个就得同时翻身。战士们睡在山坡上、公路边、屋檐下,更是常有的事情。
◇12军34师冒雨攀登武陵山脉,向重庆进军
◇群众向进军西南的解放军战士献花
◇50军向黔江进军途中,战士就地休息
除了吃和住,长途行军也极为艰苦。大西南山高路陡,加上雨水多,道路泥泞,有个战士一天甚至穿破了八双鞋。有人写了一首打油诗:“豫西踢死牛(一种鞋),爬山不用愁。到了安徽地,它怕尖石头。一天穿八双,双双都破头。军大英雄汉,敢和天地斗。上斗天下雨,脚丫斗石头。”
解放军唱着《到西南去》《向西南进军》等歌曲,为了早日解放西南,日夜行军打仗,根本没有时间刷牙洗脸。他们往往要等到数日或者十几日的休整日,才能到河畔或山泉旁洗漱和换洗衣服。
时值初冬,大家穿着棉衣棉裤,衣服常常被汗水浸湿,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正是虱子繁衍的温床。刚开始,大家都怕丑,怕别人知道自己长虱子,所以都不说。后来大家都有了虱子,这个秘密便公开了,还给虱子取个名字叫“革命虫”。大家打趣说,长了“革命虫”,就说明“是经过艰苦生活锻炼的革命战士了”。当时有一首诗写道:“长发无髭皆我妹,短髭无发是吾兄。前方拼命还须拼,哪怕身生革命虫。”
待到休整日,很多同志脱下衣服,边晒太阳边“围剿革命虫”,成为队伍中一道风景。更有甚者,由于衣服上“革命虫”太多,当把衣服放在火上烤时,只听见“革命虫”在火里“噼里啪啦”一片乱炸。
解放军进军西南途中,不仅要经历艰难的长途跋涉,遭遇真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和土匪,还会面临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1950年1月23日,二野军大第三梯队人员乘2404次列车从浦口到达浦镇以北的花旗营站时,误入301次列车的停车线内,致使两车相撞,四节车厢出轨。车厢内,电讯支队工程第二、第三、第七中队的干部、学员,死亡16人,重伤13人,轻伤33人。
二野军大第一梯队第3、第4团乘火车从武昌去长沙期间,由于铁路失修,车厢破旧,有的车厢出轨两三次。大家在车厢内忍着剧烈的震动和颠簸,仍保持镇定,服从指挥,避免了人员伤亡。
部队到达湖南常德后,第4团女战士乘坐的五辆卡车,在通往泸溪县的高山罗盘道上行驶时,有一辆撞在路边石拦杆上,掉进山涧,致使八名女战士负伤,其中四名重伤。
第3团第5连的战士,在从汉口去岳阳途中,因吃了用桐油炒的菜而全部中毒,经抢救脱险后,重登火车,继续前进。
第3团第9连战士王自杰,在湘西沅陵乘小木船渡沅水时,因水流湍急而翻船,他和同船的三名农民同时落水。王自杰拼命将农民全部救起后,才筋疲力尽地上岸。
第三梯队第十三大队于1950年春节后从宜昌乘船到达涪陵时,船靠岸上煤,国民党特务将定时炸弹混入煤中运上船。幸好被船工发现,及时报告排除,才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
大西南土地贫瘠,加上国民党政府及地主的收刮,以及土匪的抢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为了解放大西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引导,以及贯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尊重和拥护。
快板诗,是进军途中一种很好的宣传鼓动形式,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快板诗多数由战士即兴而作,有的是部队文工队员边宣传、边演出、边创作,有的是战士们你一句、我一句集体创作而成。主要分四类:
一是鼓舞行军士气。如“天老爷,不争气,成天掉泪哭兮兮。你看咱们干劲大,跌倒爬起笑哈哈。”“同志们,快加油,风吹雨淋没来头,现在我们吃点苦,换来人民得自由。”“同志们,好消息,翻山就到宿营地,今晚首长慰问咱,文工队的来演戏。”“鬼老天,不听话,要你天晴你要下,咱们照样行军走,看你还有啥办法。”
二是表扬好人好事。如“炊事班,干劲大,饭甜菜香人人夸。挑起铁锅翻大山,困难踩在脚底下,总结评比表模时,个个都戴光荣花。”“文工队,不简单,男男女女都能干,快板诗,路上编,标语口号写路边。又要唱来又要演,鼓舞我们到四川。”“×××,是好汉,每天起早打前站,又帮病号背背包,一人顶着两人干,到了重庆总结时,大家评你当模范。”
三是歌颂解放军和传播胜利消息。如“解放军,快如飞,敌人逃跑我们追。高山大河挡不住,刘邓大军显神威。”“咱们行军过酉阳,传来解放军打胜仗,11.30这一天,重庆人民获解放。”“重庆解放捷报传,蒋家王朝快完蛋,一鼓作气追到底,红旗插遍大西南。”
四是揭露和挖苦敌人。如“蒋军烧车烧桥梁,挡不住解放军渡乌江。螳臂拦车是妄想,自掘坟墓定灭亡。”“蒋匪军,黑心肠,残害百姓烧民房。人民定要把仇报,量你绝无好下场。”“白马山,雪茫茫,解放军在此打胜仗。溃兵败将飞逃跑,伤残病员喊爹娘。有的拄着拐杖走,有的横尸在路旁。”
进军大西南途中,解放军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向群众借用脸盆、脚盆、水桶或者其他东西,用后要当面归还;损坏东西要照价赔偿;睡过的铺草要整整齐齐捆好送还;买东西,甚至是用了住户锅中的热水,都一律照价付钱,公平交易;临时厕所,临走前要将坑填埋,等等。这些铁的纪律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解放军还制定了“三不走”纪律,即不把宿营地老乡的院坝打扫干净不走,不把老乡的水缸挑满不走,不向老乡表示感谢、借了东西不还不走。解放军每到一地,官兵争先恐后地争当“三不走”模范。在每天宿营后的生活检讨会上,人人自觉对照检查执行情况。在泸溪,战士们还动手在村前修了一条石板路,改变了这个村庄“下雨一堆泥,晴天一把剑”的路难行面貌。
部队成立了纪律检查组。在部队离开宿营地时,检查组要挨家挨户访问群众,了解部队执行群众纪律的情况,检查所借各物是否一一归还,有遗失或损坏的必须赔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并对违纪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理。
行军时,部队还有一种纪律,就是男女战士的界限分得很开,更别说谈恋爱了。部队在长沙岳麓山中休整时,有一名男战士与房主家姑娘有些亲密,被发现后,以“调戏妇女”之罪,召开军人大会当场开除其军籍,依法送军事法庭处理。那时,部队有个规定,必须达到“258团”的标准,经组织审查、批准才能结婚。“258团”,即男女双方至少一方符合三个条件:年龄不得小于25岁,军龄不得低于8年,团级以上干部。
解放军沿途得到各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这让战士们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地位和崇高威望,心中无比自豪,从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部队纪律严明,军歌嘹亮,向着大西南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