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教育中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2019-08-01 01:31小米玛次仁
都市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生活化小学数学

小米玛次仁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这明确指明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育 生活化

一、把生活中的数字引入课堂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师可以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游戏、活动或讲故事等。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就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 ,让他们边玩边数数“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通过拓游戏,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在的年级一共有几个班级?你在第几个班?”“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幾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等等。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又如我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过生日时切生日蛋糕的例子,一个蛋糕50 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现场模拟表演,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每人一份,而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每个人手中所拿的一份就是总数的其中一份。”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分数”,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使得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更加容易接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挖掘数学中“生活例子”,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在于“导”,具体应体现在启发、点拨、设疑和解惑上。能让学生先说的尽可能让学生说,能让学生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激发。正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候也运用教学中常用的一个片段:用纸遮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它的一个角,让学生判断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什么三角形。正当我暗自庆幸其效果,想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时,一个坚定的声音冒出来:“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我眉头一皱,但又马上舒展开,难到你还有什么“高见”?不妨再听听看。那位学生自信地说:“如果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话,那么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老师追问到:“为什么?”“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任何一个三角形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因而底角只能是锐角。现在它的顶角是锐角,所以可以确定它是锐角三角形。”于是一层一层往里剥,没想到咱们的学生有这样的分析与推理。

四、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将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引导学生探索:课桌椅摇晃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椅子;学习了圆的知识,我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会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增强学生生活意识,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们要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我们要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让数学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攀的,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 陈璐,浅论数学生活化对教学方法的影响[J],新教育时代,2014(01).

[2] 陈婷婷,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微探[J],考试周刊,2017(09).

[3] 王剑,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05).

[4] 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1(11).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