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的育人路径研究

2019-08-01 01:15马小华赵亚军郑丽波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育人新时代

马小华 赵亚军 郑丽波

摘 要:增强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引领的实践路径。新时代,准确研判我国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的基本现状,引导大学生群体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从根本上破解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和短板,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质量,是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引领的根本理路。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69-02

文化自信源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深处,是国人在对其文化体系及文化软实力进行理性考量基础上所拥有的心理认同态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增强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增进高校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发力点。引导高校青年学生自觉提升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是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和弱项,加强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引领的根本理路。

一、增强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所面临的问题与任务

(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困境

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既定人群对所处社会意识形态所固有的思维方式、行为范式。在现代大学育人体制内,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程度是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所保持着的理性判断、价值选择。从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总体思想价值观状况可判断,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充分自信和高度认同的。但是,近年来,由于网络新媒体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元社会文化的相互交融,其负面的影响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困境。由于内外部文化环境的影响,个别大学生在文化认同意识和文化自信力方面出现了问题,甚至会出现价值判断模糊、价值选择失当或迷失方向等现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世界深度接轨,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交融。展望新时代,应该坚持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吸收外来,克服落后文化、低俗文化、腐朽文化对我国文化环境的侵蚀,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面向新时代,将中华文化的基因转化为引领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力量,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根本路径。

(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意识,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理解、接受,是培养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作为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范式,文化自信意识是国人对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的自信程度,是由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体系决定的。新时代,引导大学生群体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引领其提升认同意识,不断增强认同能力。文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内容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因此要从社会存在这个角度,持续完善文化本身所依附的土壤。解构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引导其形成科學的行为范式,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关键。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力,引导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度认同和自信,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因此,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意识,激发文化自觉性,增强文化认同力,也就成为新时代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

二、解决好育人的需求侧与供给侧统一的问题

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制,尤其要注重探索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模式,持续培育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意识,有效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困境。从育人的效果探析,唯有解决好育人的需求侧与供给侧统一的问题,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质量,进而引导大学生群体对其自身独特文化境遇实现深度认同。高校育人工作要符合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要把科学的方法论原则贯穿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全过程,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一是要真正把准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和价值观状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制的各环节,教育者都要持续深入学生思想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观特点,把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将文化育人工作覆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二是结合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根据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范式,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在文化育人过程中,到底需要什么,尤其是要解决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问题。因为这些学生在思想价值观上,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心理困境,高校的教育者如不能及时发现,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学体制内的教育者要聚焦特殊群体的实际思想需求,切实解决青年大学生的实际困难。

三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要注重挖掘和激发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因。由于大学成长过程中其自身的内因是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大学生内生动力的挖掘就十分必要。高校可以通过文化育人平台,届次化的文化演绎模式,文化社团等,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真实境遇中获得提升。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制的实践路径

加强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培育,是强化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引领的根本理路,其关键在于创新育人模式,完善育人环境。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引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1]这一重要论断为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价值引领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期,唯有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遵循,发挥育人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功能,强化实践养成,注重制度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育人质量,实现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引领。

(一)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工程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这一根本的育人问题,增强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培育和思想价值引领,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指引,从组织育人的角度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引领力,让伟大真理的光芒照亮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前进的航向。

(二)深挖思政课程育人功能

在现代大学育人体制内,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始终发挥主渠道育人作用。对于新时代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来讲,要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将育人理念充分释放,发挥课程育人的引领功能。近年来,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性受到广泛聚焦,如何提升其育人实效性也就成为思政课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面向新时代的思政育人任务,高校思政课是创新育人模式的重要突破口。新时期,探索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育人体系,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重要创新点。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理论的传播主体力量,成为中华文化的坚定弘扬者。对于思政课堂教学来说,坚持各教学环节和元素协同创新,将育人理念贯穿到育人全过程,实现从理论讲授转变为能力提升,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课程育人的实效性。

(三)引导增强新媒体文化自觉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文化持续深刻影响着高校青年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建构。要引导大学生群体自觉遵守网络文化公约,坚守道德底线,在网络空间积极传播正能量,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引导大学生群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通过各种网络新媒体平台,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力和认同力,积极传播先进的文化观,理性参与文化创造,追求高雅的先进文化,摒弃落后的低俗文化,持续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新媒体文化,要坚守文化道德底线,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新媒体文化自觉,成为新媒体文化的传播主体。

(四)在社会实践中引导行为认同

高校育人体制内传统的育人模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除了第一课堂,大学生群体的课余时间都会用在社会实践中。创新社会实践育人模式,在实习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引领,已成为改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制的关键。近年来,实习实践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中,高校的实践育人模式应契合时代需要,注重取得育人实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探索社会实践的新路径、新载体,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科学创设育人环境,探索深度交互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课内课外”相互作用发力,引导大学生群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群体,使思政工作真正取得育人实效性,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总之,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将文化认同培育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认同,注重实践养成与行为引导,创新育人体制,力推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制改革创新,可持续性地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引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责任编辑:宋 佳)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育人新时代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