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看看他们如何做

2019-08-03 08:58编辑阎家珲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

编辑_阎家珲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并逐步向其他地方推广落实。这意味着,垃圾分类成为了强制性行为,并且最终会由点及面成为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

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灵魂六问”中的那句“你是什么垃圾”,让不少上海人表示“被逼疯”。大家才意识到自己的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极度匮乏,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触目惊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纪文博士认为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环境污染的根源,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垃圾分类不仅是分类这么简单,经济、政策、法律、科技、管理等环节缺一不可,要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有惜物节俭的美德,即古人所言“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对于“垃圾分类”以及“回收再利用”,台湾地区和一些发达国家走在前端,他们的经验或有可借鉴之处。我们看到,多数国家和地区从教育入手,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普及环境保护及勤俭节约的意识,培育和提升民众垃圾分类意识。

教育部办公厅也制定了目标: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

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垃圾在堆置或填埋过程中,产生大量酸性、碱性,有毒物质、生活排放出来的垃圾含汞、铅、镉等废水,渗透到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水体黑臭,地下水浅层不能使用、水质恶化,丧失自净功能,影响水生物繁殖和水资源利用;

•垃圾区由于焚烧或长时间的堆放,垃圾腐烂霉变,释放出大量恶臭、含硫等有毒气体,粉尘和细小颗粒物随风飞扬,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超标,酸雨现象扬尘污染频频发生;

•土地退化,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大量塑料袋、废金属等有毒物质直接填埋或遗留土壤中,难以降解严重腐蚀土地,致使土质硬化、碱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绝产;

•维也纳大学研究指出,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体内都有塑料微粒,那些我们丢弃的垃圾又回到我们体内。最终人类因为被污染的空气、水质、食品、环境而出现各种疾病。

上海市垃圾分类自动投放口

中国台湾:“垃圾不落地”

上世纪90年代台湾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小区内不设垃圾桶和生活垃圾暂存、中转设施,要求市民成为垃圾处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家里将厨余垃圾、普通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类存放。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垃圾车都会沿着固定的线路收垃圾,行驶时会播放特定音乐提醒市民扔垃圾。清洁人员会跟车检查垃圾有没有按要求分好类,确认无误了才可以丢上垃圾车。

台湾的学生从小学起就要开始学习垃圾怎么分类、如何循环利用、如何变废为宝等等。社区也会经常举办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普及竞赛。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台湾很多城市实行垃圾袋收费政策。垃圾袋由可降解塑料制成,印有专门标志,需要到指定地方购买。普通垃圾必须用这种垃圾袋来装,而可回收垃圾则没有这项要求。若想少花钱买专用垃圾袋,居民就要尽可能地在垃圾中找出可回收垃圾,减少普通垃圾的数量。也可以将废旧电池、废旧手机等送到指定的回收点,换取相应的环保垃圾袋。

台湾还实行严明的奖惩措施。如果有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乱扔垃圾、没有使用专用的垃圾袋、没有进行正确的分类等等,都有可能被罚款。大家也可以举报不守规矩的人,如果证据确凿举报者还可分得一半的罚款,据说有的“垃圾检举达人”能够因此而年入过百万,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检举公司。

台湾市民表示按照项目类别分类其实很简单,很多东西再利用后发现垃圾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像果菜皮这类东西,都当成有机的肥料,给小区花草施肥。

德国:回收体系全球领先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其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62%,包装行业可达到80%以上,在欧盟处于领先地位。

在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专业处理再利用。

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教导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大学里有垃圾处理的相关课程和专业,同时还提供垃圾处理相关的培训项目,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士。除此之外市长会亲自组织垃圾管理宣导活动,银行家、资本大亨也会出来演讲。德国有上千个环保组织,从业人员多达200万,他们经常到全国各地进行无偿的宣传活动。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在进行垃圾分类模拟课堂

美国环境保护志愿者在体育场内科普垃圾分类回收

德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完善、最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效地进行了垃圾监管,也是第一个为“垃圾经济”立法的国家:《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厂家和分销商对其产品负责回收废弃包装,再利用或再循环其有效部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奠定了德国垃圾回收的总体基调,谁污染谁治理……

在法律支持下,德国建立了“双向回收系统”。该系统“一收一送”,一方面由制造商、包装商、分销商和垃圾回收部门多方投资成立专业回收中介公司,建立起统一的回收系统;另一方面,公司组织垃圾收运者集中回收消费者废弃的包装,分类送到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使用,能直接回收的则送返制造商。

关于包装废物方面,德国推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二元回收系统”,即在已有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基础上重新建立一套包装废物回收系统——“绿点公司”。它的出现标志着对包装废物的回收和处理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道路,既保障了包装废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又降低了零售商、制造商和包装商们的投入。“二元回收系统”的成功应用,促使德国近几年的包装废物综合回收率始终维持在75%以上。

日本:垃圾分类最严格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通过立法和细化,逐步确立和实现了细分。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家庭垃圾主要根据是否能焚烧分为不燃垃圾和可燃垃圾。20世纪90年代,随着再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填埋空间的减少,减少垃圾产生量日益受到重视,垃圾分类越发细致、复杂。2016年的分类高达51种。

以东京都涩谷区为例,家庭垃圾被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各大类继续细分,例如资源垃圾分为矿泉水瓶、玻璃瓶、纸、铝罐、铁罐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要求:所有的容器都需要用完之后清洗才能丢掉或者归还;干电池和灯泡,需要送到专门的回收箱进行回收处理;软管类需要剪成30厘米的长度才可以扔;破碎的玻璃陶、刀具这类危险物品,需要用报纸严严实实包好,并写上“危险”二字,才能扔……每个地区的垃圾分类不一样,可能只隔了一条街,垃圾分类守则不相同,因此,很多人搬家后第一件事是去市役所进行登记,领取垃圾分类说明。

20世纪70年代,日本文部省就将中小学环保教育的培养目标写入学习指导要领,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将环保教育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贯穿在学习指导要领中,将相关内容纳入到社会、理科、保健体育等相关课程中。日本孩子幼儿园阶段就需要学习环保知识,并督促自己的父母长辈自觉遵守。到了小学阶段,学生们在学校集体吃午餐,午餐中有一纸盒包装的牛奶,每个小朋友把牛奶喝完后,需要自己把牛奶纸盒洗干净,而且还不能用自来水洗,这样浪费水,而是排队在一个水桶里洗。洗好后,放在通风透光的地方去晾晒,到第二天,把前一天晒好的牛奶纸盒,用剪刀把它剪开摊平,以方便打包收集。日本小学四五年级就专门开设了学习垃圾分类的课程,日常生活中一些未按规定分类的垃圾会被拍照,在学校作为反面教材使用。

日本东京都废弃物填埋处理场,每年接待约4万人,中小学生超过了80%。初中主要在理科、保健体育科等学科中开展特定环保专题知识的学习。高中阶段则更多将环保知识的学习重点安排在理科综合课中。

日本的街道上几乎不设垃圾桶,一般只在便利店门口和自动贩卖机旁边设置公共垃圾桶,大型活动的时候会有临时的垃圾桶。日本有的行政区会在年底给每一家住户送上第二年的垃圾投放“年历”,年历上每个月的日期会用不同颜色来注明垃圾收集日的信息。即使没有年历,居民也可以通过市报、政府官方网站等方式了解到垃圾收集日的具体信息。

瑞典: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瑞典政府曾试过在垃圾收集点设立监督员,实地引导、逐个检查,对顶风作案者予以处罚。

可瑞典人觉得这一举措粗暴过激,不愿自己生活的残余物被当众围观窥视,大力反对之下,政府只能作罢。左右为难的瑞典政府后来意识到,教育还是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大纲,在各种基础教育的学校里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和好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习相关知识,参观 垃圾回收的过程,再回家向成人普及理念,互相监督,在共同实践中逐渐形成民族传统,内化成行为准则。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专门指导13岁以下儿童区分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的公益广告。

瑞典的玻璃回收之高效是世界著名的——目前瑞典的玻璃回收再利用率已经超过了95%,在瑞典人心中,玻璃是可以无数次回收利用直到损坏的。同时对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也有仔细的区分,

现在,瑞典几乎人人都知道,4吨垃圾等于1吨燃油能源。在机器自动化的高效运转下,一家12人的工厂,每年的盈利额高达550万欧元。

他们唯一的苦恼是:垃圾不够用。瑞典人想法设法地从国外进口垃圾。

一开始,他们瞄准邻国挪威。但后来挪威自己投资建厂,利用垃圾来发电发热,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垃圾争夺战”。挪威官员层指责瑞典将焚烧费用一再压低,挤压挪威的业务;但又架不住瑞典收费便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国的垃圾被运去邻国,自己反而向英国进口垃圾来烧。

瑞典人把垃圾生意做到出神入化,但他们并不满足,立下誓言: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100%。未来还要彻底放弃石化能源。

还有一些国家在垃圾分类中也“各有窍门”。澳大利亚制定“垃圾日历”回收垃圾,三种颜色对应当天收集的不同垃圾;新加坡政府采用统一招标方式,由有资质的垃圾收集商参与投标,给相应区域提供生活垃圾和可回收利用垃圾的服务;芬兰、西班牙等国家研究AI技术来升级垃圾分类系统;美国资源回收有“4R原则”:recovery(恢复)、recycle(回收)、reuse(再用)、reduction(减量);英国小学每周开设两至三次“科学”课,课程内容广泛,对环保、垃圾分类等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澳大利亚的垃圾分类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带领着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参观垃圾回收站,学习垃圾分类回收。澳大利亚的小学也设有环保课程,从源头进行教育。

学生在设计回收利用垃圾的小发明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
垃圾山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睡眠”比失眠还可怕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