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重建10年随访分析

2019-08-07 03:44田宝星潘赟昊曹丽辰鲍婉婷赵峰徐华冯少青章一新郭善禹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根治生存率根治术

田宝星 潘赟昊 曹丽辰 鲍婉婷 赵峰 徐华 冯少青 章一新 郭善禹

根据2018年全球肿瘤统计数据,全球女性新发乳腺癌及其死亡病例数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1]。201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数约24.9万,且近10年来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5年相对生存率为73.0%[2]。

目前,手术是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切除范围可分为经典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术、保乳手术及乳房重建手术[3]。乳房重建手术旨在帮助乳腺癌患者重塑身体形态,使患者在外形、衣着、性生活等方面恢复自信,回归正常的社会角色。随着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发展,重建手术已渐渐为乳腺癌患者所接受。本研究主要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重建乳房重建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具有较完整随访信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6例,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方法,分为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重建(重建组)和乳腺癌根治(根治组),将两组患者1∶1入组,每组各23例。

入组标准:临床Ⅰ、Ⅱ期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有完整临床病理指标等信息;未接受任何形式新辅助治疗。排除标准:炎性乳癌患者;病变具有多中心或广泛、弥漫分布的恶性特征钙化灶,且难以达到切缘阴性;其他恶性肿瘤疾病史(除外已控制的宫颈原位癌或皮肤基底细胞癌);有乳腺癌远处转移灶并经证实的患者;男性乳腺癌患者。

1.2 治疗方案

根治组患者行患侧乳房根治切除术。重建组患者在患侧乳房根治切除后一期行乳房再造术,其中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13例(56.5%)、游离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4例(17.4%)、肌皮瓣联合乳房假体植入术6例(26.1%),所有游离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重建患者腹壁均应用网片加强腹壁。两组患者术后均根据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腋窝淋巴结状态)行相应综合治疗,如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等。

1.3 随访及观察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通过住院病历、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等方式随访,直至病例死亡,若患者随访期间内无终点事件发生,则被认为检剔事件,失访病例以末次随访时间为准。通过复发转移率、总生存率、患者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评价患者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行统计分析,所有检验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卡方检验评估计数资料,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值分析两组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学特征

通过卡方检验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及临床分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表1)。

2.2 复发转移率及总生存率

10年随访期间,重建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2例(8.7%),死亡2例(8.7%);根治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4例(17.4%)、死亡3例(13.0%)。两组复发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9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重建组与根治组的总生存率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85)(图 1)。

2.3 患者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术后乳房外形方面,重建组满意10例(43.5%),不满意 2例(8.7%),其他 11例(47.8%);根治组满意 3例(13.0%),不满意 6例(26.1%),其他 14例(60.9%)。生存质量方面,重建组生活自信9例(39.1%),不自信 1例(4.3%),其他 13 例(56.5%);根治组生活自信5例(21.7%),不自信1例(4.3%),其他17例(73.9%)。与根治组相比,重建组患者的乳房外形满意率(P=0.022)更高,生活自信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0)。

表1 乳腺癌患者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Table 1 Demographic and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图1 乳腺癌患者10年总生存曲线Fig.1 Cumulative 10-year overall survival curves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3 讨论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中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国已经成为乳腺癌患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随着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的应用和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推进,手术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仍以乳腺癌根治术为主要术式,患者仍需承受巨大的身心伤害[3-4]。袁永熙等[5]调查了1 466例乳腺癌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显示乳腺癌术后正常性生活仅占7%;术后恢复工作时间较长,平均1年9个月。乳腺癌术后患者常面临心理问题,如悲痛、紧张、焦虑、情绪波动等,并对体形、性生活及夫妻关系等感到担忧。

本研究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方法,将两组患者1∶1入组,可降低统计学偏倚,结果更加可信[6]。本研究选取的两组患者均为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Ⅰ期、Ⅱ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重建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2例(8.7%),死亡2例(8.7%),根治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 4例(17.4%)、死亡 3例(13.0%),两组复发转移率及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即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重建具有一定的肿瘤安全性。此外,2018版《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亦指出,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具有一定的肿瘤安全性,并不影响患者生存[7]。

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重建使患者拥有一定的乳房形态,在衣着、日常及社交生活等方面更加自信,家庭更加和谐。随访期间,重建组患者的乳房外形满意率高于乳腺癌根治术组 (43.5%vs 13.0%)。部分根治组患者虽已完全切除乳房,但是相对于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或瘢痕增生患者,此部分患者对乳腺根治术后乳房外形仍感满意。此外,部分根治组或重建组患者以肿瘤安全性为主要关注目标,对术后乳房形态并不关切。重建组患者的生活自信程度亦高于根治组(39.1%vs 21.7%)。究其原因,重建组患者和根治组患者一样具有较长的无病生存期,而良好的乳房形态可让她们在生活、社会交际中更加自信。一项纳入87例乳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相比于根治术患者在躯体功能、健康感觉、活力、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心理健康和自尊七个方面具有更好的健康状态[8]。

近年来,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技术越来越成熟,个体化精准治疗也使肿瘤安全性得到保障,乳腺癌患者中选择术后乳房重建的比例越来越高[9]。但是目前国内乳腺癌根治术仍然占统治地位,术后重建的数量及比例仍然非常低[10]。此次研究由于入组病例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访时间较长,故对评价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重建在肿瘤安全性及生存质量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重建并不影响患者的肿瘤安全性及生存情况,并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根治生存率根治术
一人得病染全家,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吗?必须根治吗
回阳托邪法根治急性白血病的体会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山西: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大排查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