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的课程教学实践浅探

2019-08-07 08:28虞冬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7期
关键词:主题单元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虞冬英

[摘 要]传统语文教学以“点” “篇”为基本单位,浅化了学生的语文思维,窄化了学生的语文想象。因此,教师要建构主题单元课程,以突破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困局。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以内部联结点、内外联结点建构课程板块,以类化、内化方式展开主题单元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主题单元;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教学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所谓“让学”,就是要求教师将学习的时空给予学生,让学生“会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篇为单位,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点”“篇”的语文教学形态,浅化了学生的思维,窄化了学生的想象。这使语文教学呈现出高耗低效的尴尬与矛盾。主题单元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语文教学的新视角,让我们获得了更为宽广的课程视野。

一、板块——主题单元的课程设计

对教师来讲,语文教材是一棵棵树木还是一片片森林,其教学效果会大不相同。从“篇”的视角看教材,教材就是一棵棵树;从“主题”视角看教材,教材就是一片片森林。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将主题单元集成板块,才能构筑学生更大的语文活动场域,形成更具张力的语文思维空间。

(一)抓住内部联结点建构板块

所谓“内部联结点”,就是语文教材中篇与篇之间的联系点。当下,许多版本教材都是按照“主题单元”的结构编排的。对此,教师要深度解读编者的意图,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备课,增强单元意识。不仅如此,对主题不明显的单元,教师可引进、补充相关的文本,进行教材内容整合。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可让学生联系四年级上册的《说勤奋》和五年级上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两篇文章,形成对说理文单元板块的解读。这样,让学生明确,说理文以说理为目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借助摆事实、讲道理、引警句等多种方法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主题板块能让学生掌握说理文阅读的方法,明确说理文的结构、语言、写法等基本特点。

(二)找准内外联结点建构板块

以板块为载体构建主题单元,不仅可从语文教材内部挖掘资源,而且可从相关的学科中挖掘资源;不仅可以超学科挖掘资源,而且可链接生活世界挖掘资源。内外联结,不仅有单篇课文的整体解读,还有多篇文本的整合联系;不仅有学科间的观照,而且还有生活的渗透。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了《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等三篇课文。教学时,教师以“处处留心”为拓展面,形成了“诚实守信”的主题;同时,将生活中“诚实守信”事例引入教学之中,使这一主题显得更加饱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二、类化——主题单元的教学实践

主题单元课程要求从“点” “篇”的教学形态转向“结构”“主题” 的教学形态。因此,教师要将语文教材中结构相同、相近或相对的文本组合、集聚起来进行类化教学,让学生形成整体的内化、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的教学力量。

(一)类化——彰显主题单元内涵

从对象上看,类化教学主要有四种方式:目标类化、内容类化、方法类化和过程类化。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主要包括《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桂花雨》四篇课文。从目标看,四篇课文突出的教学主旨是掌握景物类文本的写作方法;从内容上看,四篇课文各有特点,有自然景物、有人文景观,有全文写景、有局部写景,有一点观多景、有移步换景;从方法上看,有抓特点、有想画面、有悟情感等;从过程上看,教学《泉城》是打基础,而教学《九寨沟》《田园诗情》是对《泉城》学习的深化和发展,而教学《桂花雨》则是为联系《泉城》与《九寨沟》《田园诗情》,让学生在阅读景物类文章基础上感悟借物抒情的方法。在单篇比较与单元整合中,学生原本孤立的“篇”的认识升华为对整体单元的认识。学生文本解读从碎片走向整体,解读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二)内化——指向学生素养培育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文学习是学生与外界环境积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体通过心理同化、顺应,将外界信息主动纳入自我认知结构中。类化是主题单元教学的前提,内化是主题单元教学的保障。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其中多篇出现了场面描写。在教学中,笔者将《郑和远航》《大江保卫战》和《水》作为主题单元进行整合,从写作方法的视角进行类化教学,促进学生写作知识、技能的内化。如,《郑和远航》中动静结合的场面描写,《大江保卫战》中详略结合的场面描写,《水》中对比的场面描写等。尽管描写方法不同,却都烘托出气氛。这样的主题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而且让学生形成了表达图式。认知图式的不断更新,发展了学生语文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价值——语文主题单元的实践反思

以“点”“篇”为基本单位的语文教学容易导致单元训练点的敷衍或缺失,使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脱节、阅读与写作的断裂。而主题单元课程教学实践,立足于学科课程以及学生的生命成长,通过类化、内化的教学方式,催生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发展与提升。主题单元教学,使语文学科意义得到彰显,学科价值得以扩大。

(一)促进教师教学转向

以“点”“篇”为主要形态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实践中,教与学要么自说自话,要么“学”沦为“教”之奴仆。教师是主体,往往僭越学生学习;学生很少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时空。主题单元教学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时空。在主题阅读中,单篇文本可以为群文解读提供范式,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淀经验。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这两篇课文。教学时,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学生能从解读《广玉兰》中学习如何解读《夹竹桃》。如,比较作者如何写花的颜色、如何写花开、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等。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将从教(jiào)学转向教(jiāo)学,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二)促进学生学习提升

以“点”“篇”为基本单位的语文教学,其着眼点往往是学生“学會”;而主题单元教学,其着眼点就是让学生“会学”“慧学”。主题单元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围绕学生语文学习知能层级和语文学科整体结构来设计、实践,能让语文教学发挥最大效益。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有十三篇写人记事类文章。为了让学生厘清选文体结构,笔者将这十三篇文章,重组为“写人” “记事”两个主题单元。如,写人主题单元的教学,在学习《海伦·凯勒》时,让学生探究、概括出写人类文章的解读图式——知人物、明特点、品细节、悟情感。当运用这一图式去解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学生就会遇到认知冲突。这样,学生会自觉地进行比较、调整,重建、完善解读图式。在学完写人主题单元全部篇目后,学生还会自觉反思。他们积极尝试探究、反思矫正,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主题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以统整而非叠加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语文学力的发展。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单元意识、结构意识、整合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深度思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傅登顺.核心素养关照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8).

[2] 耿珊珊.聚焦“大板块”“主问题”的阅读教学学程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8(5).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主题单元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让主体性活动推动整体阅读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