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配置模式的创新与隐患

2019-08-08 06:28张画画湖北经济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偿付能力保险资金负债

文/张画画,湖北经济学院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猛。而随着资产的不断积累,使得预期的偿付能力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将风险巧妙分解,保险公司需借助各种投资手段让保险资金得以保值增值,因此,保险资金的运用愈发受青睐。

自1998年我国保险法出台并实施,险资资金运用的不断发展,至2018年,我国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在渠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最开始保险法以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且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开始,逐渐拓宽到股票、基础设施、股权和不动产等领域。在资金规模方面, 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由2538.6 亿元增长至133910.6 亿元, 投资额由1303.2 亿元增长至109066.4 亿元。

保险资金的迅速积累以及监管政策的逐渐松解, 传统的保险资金运营模式被新型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所颠覆。在传统“负债驱动资产”模式下, 保险公司着重于承保端业务,同时依据预期的偿付需求找到相匹配的资产。这种模式优势在于在稳打稳扎、财务风险小。而“资产驱动负债”模式恰恰相反, 不仅背离了保险行业分散风险的基本职能, 为保险公司埋下了流动性危机、偿付能力不足等风险隐患, 而且使得部分保险公司本末倒置, 一味追求短期投机性收益,长此以往,使得保险行业无法健康发展。

1 保险行业资金配置模式的转变与现状

1.1 人身险保费收入的转变

2013年4月份起,保监会公开披露了人身险保费数据,将保费收入开始划分为原保险保费收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三大类别,“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已产生较大影响。在最近的四五年,安邦、华夏、前海等非传统大险企都凭借这个模式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大险企优势不在。在2013年以前,一些小企还不为人熟悉,如今基本已经挤占了原本传统中型险企的位置。借助“资产驱动负债”这一理论创新,万能险这一实现工具,后起的险企规模相应地迅速扩大。

1.2 保险行业近五年来资金运用的变化对比机分析

图1 2011-2017年我国保险业各类资金运用余额变化图

近年来,保险理财产品持续的热销,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预期回报率的增长,一些规模不大的新兴保险公司销售业绩也持续增长。由上面图1的对比分析可知保险业整体的投资方式发生了由稳健到激进的转变。除股票、债券等传统证券投资之外,其他投资的占比逐年上升。通常而言,其他投资主要分为股权,不动产以及金融产品三类。而图1显示其他投资由2011年的8.83%逐年攀升至2017年的40.9%。到2016年,其他投资已超越银行存款和债券,变为保险资产配置品种的第一名。

出现上述情况,究其原因,一是就保险资金本身而言,意味着存在更多的契机,保险资金的投资空间会得到相应扩大,增加了市场活力;二是促进参与各市场的机构的投资方式、产品样式、交易组成等更加灵活多样,加大了创新动力;三是由于连续低迷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以及愈发不稳健的资本市场,扩大其他投资配置的份额已是保险界的常态。

1.3 资产配置模式的变化创新的动因及所带来的后果

保险业资金配置模式的变化存在多层次的动因。

相关政策驱动。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使得保险资金渠道的不断扩展,这使得保险资金较以前更为活跃。继2013年险资13 项新政下发以来,2014年又接连发布多条松绑政策,政府陆续对保险资金创业板、创业板基金、优先股等放闸,这不仅表明政府鼓励险资入市,也表明险资渠道在持续放宽。

市场驱动。保险公司针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理财需求这一市场变化而采取的措施是推动资产驱动负债的产品,有利于保险公司迅速融入潜力巨大的理财市场,使得保险业务规模快速扩大。

利益驱动。与传统的负债驱动资产相比,资产驱动负债最大的特点是利差空间相对可控,经营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预知性比较强。采取资产驱动负债的形式,收益是基本确定的,成本会随着收益情况而定。所以,产品的利差收益整体上是稳定且可预期的,保险公司需综合考虑利润、市场竞争等各方面因素,使得最终的利差范围比较合理。

这种创新模式是积极主动甚至是激进的。正是这种“激进”创新才有了现有的保险业的格局。创新是重要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不良的后果:

风险错配。对风险实行了“偿二代”之后,总体来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明显减弱,财险公司则更注重管理,强调其稳健性。规模较大且较保守的保险公司运用风险因子法,使得风险程度各异的资本的要求得到满足,这样依然可以解决偿付能力的需求,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都超过了150%,但规模较小且较冒险的险企更注重于风险投资,使得负债端的压力显著增大。资产驱动负债型的管理模式,过于依靠短期理财型万能险,使得资本市场波动给险企偿付能力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期限错配。一是固定成本的负债,一些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不配或少配固定收益类资产而对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资产进行超配;二是期限较短的负债,这些险企将其配置于长期股权,并且以滚动负债去确保现金流的稳定。在此种模式下,若投资带来超额收益,则全部归属于保险公司;若发生亏损,保险公司则需要以自有资本来应对相应的固定给付责任。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结合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资产驱动负债”的资金配置模式,是具有一定优势的:讯速获得市场, 取得渠道优势;短时间内资金配置有效;进入国际市场, 开拓境外业务;打破传统行业理念,给保险业的多元化发展带来活力。但同时,相比这些优势,问题与隐患却更突出:偏离保险保障正轨;保险形象遭受打击;削弱国民风险防范意识;保险企业累积大量风险。因此,在“资产驱动负债”模式下,险企依赖于积极投资来吸收保费并不是长久之计,保险公司采用资产负债并驾齐驱的模式才是相关问题与隐患的最佳解决办法:确保传统承保端业务稳健的前提下,去资产端找到值得投资的项目,建立资金池, 研发与收益率、期限相匹配的产品。当然,在选择资产项目时应着重考虑资金投放的安全,规避激进式的投机捷径。随着2018年《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的出台,“资产驱动负债”的资金配置模式受到监管层顶层的制约,保险企业资金配置模式又将迎来新转型。

2.2 相关建议

2.2.1 回归本源, 立足于产品保障性

之所以出现保险是人类寻求防灾避祸的意识,风险保障才是保险行业最根本的功能,同时也是保险与其他金融行业区别;投资仅是其附带功能, 为了有更好地保障而应运而生的。因此,保险公司应注重其本质功能, 致力于发展保障型产品。保险企业重视投资会给保险行业带来额外的风险的同时也对保险界建立立足于保障性的行业面貌不利, 无助于加强大众的保险意识。

2.2.2 重视风险管控与投资管理能力

“资产驱动负债”模式下, 诸如偿付能力风险、资产回报的流动性风险等多重风险存在于保险机构的日常运营中。因此,以下几个方面是保险公司应该重视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是系统性管理流动性风险需更加完备;二是确立谨慎安全的投资运行机制,资金运用于关联交易需被规避;三是资本管理需增强, 坚决杜绝利用非正常方式虚增资本,减少增资渠道违法的风险;四是重视声誉, 将应对舆论落到实处等

2.2.3 加强监管,完善制度

创新的保险资金配置模式所导致的诸多问题和隐患意味着保险监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完善之处。有关保险监管部门应进一步筛查整理, 找到制度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修正,创建完备有效的保险监管体系,使得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率尽量低,从而让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得到质的提升,切实做到“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使得呈现出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竞争的市场环境,实体经济因此得到更好的协助。

猜你喜欢
偿付能力保险资金负债
二季度险企综合偿付能力扫描:逾六成环比下降三家险企不达标
你的负债重吗?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更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措施将出台
保险:“偿二代”首份季度报告发布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
合理负债能够加快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