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策略探析

2019-08-09 10:58盛丽萍
读写算 2019年8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盛丽萍

摘 要 数学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的所有阶段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仅在数学中,物理、化学等学科也非常需要数学计算能力的配合,而小学对数学的学习正好是培养学生该能力的基础也是关键时期,本文将从生活实践、教具学具、估算练习、分析错误四个方面入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帮助学生培养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56-02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其中的某一节、某一学科,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但是课堂确实培养学生该种能力最有效、历时最长的地方。因此想要真正的培养起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将核心素养渗透进每一节的教学中,并结合生活、实践来检验、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结合生活实践,理解算理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需要先检验学生具备知识以及所达到的能力级别,并尝试探测学生适合的方法和发展方向。而生活实践就是检验最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将能力的培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是最有效的途径。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和克”这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忆kg和g的差别与联系。在课前我会准备好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一些物品,一个重为1kg的米砖、100g的擦脸霜、85g的薯条以及1000g的食用盐,再准备好天平。在上课前我会先询问学生这些物品的名字,接着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物品的大概质量,让学生仔细观察包装,学生会轻松的发现每样物品上都标示着它的重量分别用数字和符号kg、g来表示,此时我会向学生讲述“kg”就是千克、“g”就是克,他们都用于表示质量的多少。那么这些单位谁大谁小呢?此时用天平来测量1kg的米砖和85g的薯片,经过测量学生很容易发现kg远远大于g,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是多大的进率呢?我会带领学生测量1kg的米砖和1000g的食用盐,学生会直观的发现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得到结论:1kg=1000g。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运用综合实践,将数学的学习带入到生活实践中,将数学算理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不仅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迅速的掌握其实质,也帮助成绩较好的学生检验了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二、自制教具学具,展示规律

对与小学这个年龄阶段来说正是爱动手操作的年纪,这时我会充分利用学生这种特征,在课后和学生一起自制教具和学具,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自发进行提问:“做这个用来做什么?应该怎样制作?”间接的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在课堂上再利用教具来进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清晰、迅速的掌握数学规律培养自身计算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4时计时法”这一节时,为了向学生直观生动的讲述这节知识,我会在课下和学生一起自制一个时钟,并在1的旁边加上(13),2旁加(14)以此类推,并用旋转的小纸板将这些数字先挡住,接着将自制的时钟调到一个时间点询问学生现在的时间,学生会直接读出“7:45”,再调整时钟的指数到“9:20”、“10:57”、“11:25”,经过之前的知识积累学生很快能读出这些读数。将这些读数整理到黑板上后,我会接着转动指针仍然到“7:45”处,并询问学生现在的时间。很多学生都会疑惑:“刚刚不是已经读过这些时间了吗?为什么又出现了?”此时我会提醒学生一天有多少小时,经过思考学生恍然大悟一天是24h,那么之前的“7:45”指的是上午,而现在的“7:45”则指的是下午。接着追问学生如何准确区分上午还是下午呢?学生很快想到:“可以标注上上午、下午。”肯定学生的答案再询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的答案,例如下午的一点是不是在12时的基础上又加了1时,那么下午1:00又可以记为13:00。经过思考学生开始进行迁移,那么下午2:00就可以记为14:00,下午3:00记为15:00,以此类推在时钟的对应时间上加上12时,便可以清晰便捷的表示上午、下午。

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会不自觉的被调动起来,心中一直存在疑问:“这个要用于做什么呢?怎么应用呢?”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内驱,也帮助学生在仔细的观察和制作中探究了数学规律发展了自身的能力。

三、注重估算练习,强化意识

学生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升,最便捷的检验方法就是进行估算。在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为学生设置估算问题,让学生暂时的撇弃纸笔调动自己的大脑来进行估算,从而在估算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这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培养起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会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于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强化。在认识分数之前,我会先带领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整数都有哪些,经过回忆学生回答有“0、1、2、3、4、5、6、7、8、9”组成的各种数字。此时我会设置下问题: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问题求解出来后都一定是整数吗?经过思考学生很明确的得到答案:“不是的。”由此将学生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接着设置问题:“整数有大小,分数同样的也有大小,那么分数的大小怎样分辨呢?例如 和 ”学生此时会非常困惑。此时我會先肯定学生这种思维是对的,并引导学生是不是可以将分数估算成一个最接近的整数再进行比较大小。学生的大脑开始灵动起来,将 估算为1, 估算为0.5,由于1>0.5所以 > 。对学生这种行为进行及时的正强化,再接着展示几个分数来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学好数学计算能力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数学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利用估算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说是有效途径之一。

四、分析错误案例,引导探究

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案例,通过对认知冲突的设置来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记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究得到知识和规律,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这一节时,经过对加、减、乘、除的学生,学生头脑中虽然已经有了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的意识,但是想要学生掌握运算能力还需实践来检验。因此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会先直接给出一个问题和答案:“3+5×6÷2=24”并询问学生这个结果是否正确。经过计算和观察很多学生都会顺着从左到右的方法“3+5=8”,“8×6=48”,“48÷2=24”得到24的答案,认为该题的结果就是24。此时我不会直接批评学生的算法,而是告诉学生24的答案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18。学生开始产生头脑风暴,这会间接的促使学生自觉的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开始不断尝试先算“5×6=30”,再用“3+30=33”,“33÷2=16.5”发现结果并不符合。学生开始进行更多层次的探究,经过探究后学生突然意识到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正好完全符合这个答案,此时学生头脑中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的区别开始明显的凸出来,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计算顺序排列错了,应该先算“5×6=30”,再算“30÷2=15”最后算“3+15=18”得到正确答案。

通过对错误案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学习重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会思考自己也容易犯这个错误,从而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探究中注意该点,不再重复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不仅仅在知识的学习上、在生活中也体现的十分明显,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起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让学生可以熟练的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李文娟.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8(01):54.

[2]田春雷.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2(13):34-35.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