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有序性的方法探索

2019-08-11 23:50杨勉
考试周刊 2019年51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摘 要:有序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更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实践,提出若干提高科学实验课有序性的建议,旨在提高学生参与科学实验课的组织纪律性,帮助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序性;课堂效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科学课程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积极开设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然而如何保证科学实验课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营造积极有序的实验课学习氛围,则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小学科学教师。结合近几年开设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经历,笔者认真总结教师课前备课、课堂分组、教学过程以及课堂评价等方面的有关方法和有效经验,予以分享。

一、 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 实验材料的准备与发放

教师需要在学生开学报到前完成实验室内所有仪器、工具、标本、模型等整理工作,并结合本学期执教年级科学实验课所需的材料进行汇总与分类,及时订购缺损的物品与用具。另外,可以与初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教师进行沟通,探讨小学科学有关实验课与理化生等学科实验的联系性,并了解初中理化生实验室的仪器用具以备需要时可以借用。

例如在进行《磁铁的两极》的实验教学中,借助物理实验室大条形磁铁,可以非常形象的通过比较不同区域吸引回形针的个数来比较磁性的强弱,克服小学科学实验室配备的小磁铁的弊端。

又例如在《空气有重量吗》一课中,借用电子天平替代教材中的杆秤,可以精确测量气球的充气前后的重量变化,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得出空气有重量的结论,有效避免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过程不稳定或实验数据不清晰等原因导致的课堂混乱无序状态。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条件,充分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对有关实验器材进行改甚至自制教具。例如在进行《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教学中,可以使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来模拟地球、大纸箱营造黑暗环境,通过简易的改进与自制的实验用具,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判断出谁先迎来了黎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很好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序性。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极易为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因此教师切不可在实验前下发全部实验材料,否则课堂会因学生摆弄实验材料而混乱无序,而是应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时适时合理地下发实验材料。

例如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分发沙子、食盐和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肉眼观察食盐和面粉并记录特点,然后要求学生凭借填写完整的记录表于教师处兑换盛有水的烧杯和搅拌棒。实验小组完成食盐和沙的搅拌后,小组记录员及时记录下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再次凭借填写完整的记录表换取面粉等材料,依次类推。利用在实验过程中设置实验成果记录换取下一步实验材料的方法,做到实验材料的合理有序发放,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 小组分工与席卡制作

科学合理的划分好实验小组是保证实验教学有序完成的重要一环,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技能等因素,甚至还需要与任教班级的班主任进行沟通,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特点,尽量做到“组内差异化,组间平均化”。

结合教学经验认为每组四名同学最宜,具体分工如下: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小组实验开展;材料员一名,负责本组实验材料领取、整理和归还;记录员一名,负责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发言员一名,负责课堂汇报小组实验成果。

明确的组员分工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实效性,防止小组内互相推诿导致的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另外,实验小组成员内部还可根据实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换组员的角色,尽量地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进而让后进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席卡又叫台签,标明出席人的称谓,一般放置于相应席位的桌面上。将席卡引入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的有序性。首先,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可以快速找到自己位置并安静就座,避免因争抢座位引发的混乱。其次,科学教师一般因执教班级较多而记不清学生姓名,而利用席卡可以准确叫出学生姓名,让对学生的表扬或纠正具有针对性、准确性、及时性。最后,席卡的设置还会唤起学生的自我尊重,更加希望通过自己的优异表现获取老师的关注,不断地进行自我约束,无形中促进课堂的有序开展。

二、 实验课中的指导策略

(一) 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如果学生实验开始之前没有明确本次实验目的,经常出现玩弄实验材料、实验无从下手、谈论实验现象或忽视实验结果等课堂无序状态。

例如在《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学生往往会被烧瓶中水体颜色所吸引,进而忽略实验过程观察,漏记实验现象。如果教师在实验开始前清楚地告诉学生热水环境引起玻璃管液面上升则说明水受热膨胀,而冷水环境引起玻璃管液面下降则说明水受冷收缩,那么学生就会快速理解结论:热胀冷缩。

又例如,三年級开展的凤仙花种植活动,学生虽然兴趣较高,但却难以坚持长期仔细观察。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实验目的并且分解到具体的观察项目,例如记录凤仙花第一对叶与种子的子叶有何不同、每一片叶子长度与宽度的变化、茎的每日增长量等,而且观察任务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操作。

教师将记录表分发给实验小组的记录员,让学生按照记录表上的观察任务按时完成观察,并且每周抽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给出建议和引导,这样学生带着非常明确的实验目的和观察任务,会让这个看起来繁琐复杂的观察实验变得井然有序。

(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

学生当堂进行实验现象与成果的回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总结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各个小组之间良性竞争。但是很多学生在汇报实验现象往往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又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需要教师善于进行实验记录的指导,让学生有话可说。

例如在《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课中,高锰酸钾颗粒进入水中一瞬间就开始溶解,整个状态变化过程非常迅速,学生很难在第一时有合适的语言去形容。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简图的形式快速记录下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完成后再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避免出现汇报实验现象时学生表达不清或忘记实验现象的尴尬。诸如此类的教师提醒还有更多方法策略,教师合理运用指导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促进科学实验课堂的有序进行。

(三) 对各小组进行组间评比

合理的组间竞争可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实验课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醒目位置标明各实验小组的组别,以获得五角星粘贴纸为表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对每个小组进行奖励。评价内容包括组员有序入座、小组分工合作、实验有序操作、实验结果汇报、课堂问答参与、台面卫生整理等六个主要方面。每节课结束时评选出最优实验小组给予当堂表扬,并颁发一定的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王领.如何使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达到预期效果[J].小学科学:教师,2016(6).

[2]江杰,李兴才.浅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J].教学研究,2015(19).

[3]丰勇,姚路.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考试周刊,2016(25).

[4]刘平.初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2015(3).

[5]彭光全.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4).

[6]李希贵.学生第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18-119.

作者简介:

杨勉,安徽省芜湖市,华东师范大学芜湖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