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的北京大运河景观规划研究

2019-08-13 02:00
中国园林 2019年7期
关键词:水系大运河景点

王 剑

高大伟*

刘明星

刘 华

郝 硕

京杭大运河的相关研究因2006年掀起的“大运河申遗”热潮而在运河沿线城市广泛开展,研究方向涉及历史、水利、遗产、生态等各个方面[1]。对于北京大运河,以侯仁之、蔡蕃为代表的诸多著名学者,分别从地理、水利、文物和建设管控等专业视角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2-3],为北京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将元明清时期的大运河作为北京大运河遗产保护的核心,并选择白浮泉、白浮瓮山河、通惠河、坝河、白河(今北运河)一线作为北京大运河的主线[4],全长约80km,自西北向东南分别涉及昌平区、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通州区。

北京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始端,是历史上促进首都兴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河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央及北京市委更加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5]。同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明确提出构建长城、西山永定河、大运河3条文化带,通过对大运河价值的不断挖掘,加强对大运河遗产的整体保护[6]。

然而,目前的北京大运河仍然存在水系廊道格局不完善、遗产景观保护利用不足、沿线公园景点展示体验缺失等诸多问题。在景观格局如何传承文化的规划研究层面尚显薄弱,亟须从风景园林专业视角出发,挖掘历史、彰显文化、明确重点,从景观规划建设上为北京大运河沿线的景观构建提出规划指引。

1 规划研究方法

本研究提出“HSES”①分析模式,即基于历史文脉的总结梳理,通过历史演变的空间叠合、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沿线景点的调研分析的技术方法,明确发展与提升重点,进而提出规划建议:

1)系统梳理历史变迁脉络,通过空间叠合的分析方法,明确北京大运河的水系构成,提出格局构建建议;

2)运用专家调查法,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估,识别北京大运河的重点区域,提出保护利用建议;

3)通过沿线景点的调研分析,识别与梳理沿线历史古景,明确现状公园景点分布,提出改造提升建议。

2 北京大运河的水系构成

2.1 历史水系变迁梳理

北京大运河始凿于608年,历经1 400余年的发展变迁。根据《北京大运河概述》等相关研究,得出北京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变迁主要包括隋、辽、金、元、明、清6个标志性朝代[7]。由于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水源等条件的影响,北京大运河的流线也随之发生了变迁与调整。

北京大运河兴起于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出于收复辽东失地的目的,为驻守官兵提供粮食和战争物资,开凿永济渠,循永定河主流桑干河北派(今凉水河、凤河一线)向西北抵达蓟城(今北京城南),与今凉水河、凤河一线的河流流线基本吻合。

辽、金两代是北京大运河的重要发展时期,北京是辽陪都南京和金中都的所在地。辽统和六年(988年),在萧太后的主持下开辟了萧太后河,河流流经老君堂村、西直河、水牛坊、大鲁店后等地[8],并在张家湾设置古镇码头转运入北运河,与现今萧太后河的河流流线基本吻合。至金代,由于萧太后河日益枯竭,不再承担主要的漕运功能,因此另开凿了金漕渠(今坝河)、闸河(今通惠河)和金口河,溯流而至通州。

元代元大都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出于满足运输江南漕粮等物资至大都、缩短南北漕运距离等目的,郭守敬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开辟白浮堰引水工程,引白浮泉之水作为大运河的最上源和新水源,同时也作为通惠河开通的重要保障,成为北起白浮泉、南连白河的连通南北漕运的世纪工程,进而形成了元代北京大运河的全盛格局[9]。

明代由于永乐帝朱棣以昌平为万年吉壤,在昌平陵域内引水是禁忌的原因,废弃白浮引水,形成了以皇城为中心的3处独立水系(瓮山泊—白莲潭、白莲潭—东便门、东便门—通州古城)。同时由于北京所需的米粮仍需江南供应,因此大力整修西至东便门、东至通州古城转运码头的运河河道,改称大通河。

表1 北京大运河历史水系变迁梳理

图1 北京大运河历史水系空间叠合分析

清代基本保持了明代的水系格局,将原有的白河改道,形成了现今北运河水系的基本流线。至乾隆十四年(1749年),“通惠河引白浮、瓮山诸泉者不存遗迹,完全泯灭”[9]。随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京津铁路的通车,北京大运河逐步衰退,漕运终止[10]。

2.2 空间叠合明确水系构成

基于对上述标志性朝代大运河历史水系变迁的梳理,识别出不同朝代主要的大运河流线(表1)。基于Mapbox地图平台对接北京现状水系资源,运用ArcGIS进行处理、叠加和空间落位(图1),进而明确北京现状水系中与大运河历史相关的水系构成,其中北京大运河主线水系包括:白浮泉、京密引水渠、昆明湖、南长河、积水潭、玉河、坝河、通惠河、玉带河、运河故道和北运河;与大运河历史紧密相关的水系主要包括:凉水河、萧太后河和永引渠等。其中玉河、玉带河、运河故道3条河道因后续城市发展建设,部分河段被填埋、盖板,导致现状尚未贯通。

3 北京大运河的遗产评估

3.1 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确立

北京大运河沿线已考证物质文化遗产共计6类40项,待考证物质文化遗产78项,主要包括运河古河道、漕运码头和仓储设施、闸坝桥梁、古建筑及古建筑遗址、沿线城镇聚落,以及历史景观等[4]。本研究通过建立评估类型、评价因子、评价依据3级评估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通过文物、水利、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等学科专家根据不同评价因子的重要性,分别对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中相关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打分,并反馈、统计、集中意见,进而形成大运河遗产价值评估体系(表2)。

3.2 遗产价值定量分析

基于遗产价值评估体系,通过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调研及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40处已考证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打分评价。并运用ArcGIS对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分值进行加权统计、空间落位,结合分值区段划分将数据可视化展现,颜色越深则遗产价值越为突出(图2),进而结合点线面分析法识别出北京大运河沿线遗产集聚以及价值突出的重点区域。

通过分析,北京大运河沿线重点区域主要包括5个重点片区、3条重要水廊和4个重要节点,其中重点片区包括白浮泉片区、颐和园片区、积水潭片区、通州古城片区和张家湾片区;重要水廊包括通惠河沿线、坝河沿线和北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包括广源闸—龙王庙节点、北新仓节点、南新仓节点和禄米仓节点。重点区域共计包含遗产36个,占已考证物质文化遗产总数的90%,是北京大运河沿线现状遗产集聚、价值极其突出的区域。但目前这些区域的文化景观尚不突出,环境品质有待提升。

4 北京大运河的沿线景点

4.1 沿线历史古景梳理

结合《通州方志集成》等相关文献记载,系统梳理金至清代的燕京八景、燕京小八景、通州八景、漷州八景等历史古景,并结合具体描述落位空间[11]。明确北京大运河沿线的历史古景点,共计11处:玉泉垂虹、龙泉喷玉、银锭观山、白河渔舟、春郊烟树、古塔凌云、长桥映月、柳荫龙舟、波分凤沼、二水汇流和万舟骈集(表3)。

4.2 沿线现状公园景点分析

通过对北京大运河沿线现状公园景点的调研踏勘,分别对公园的体系、规模、品质和运河文化展示等方面进行分析。北京大运河沿线公园景点共计33个,其中50hm2以上的大型公园10个,历史名园4个(颐和园、紫竹院、动物园、什刹海公园),初步形成了“一水串珠”式的公园体系,但现状公园景点中集中突出展示大运河文化主题、突出大运河文化体验的仅有8个,占总数的24%,主要分布在积水潭周边、通惠河和北运河沿线(表4),大运河文化展示尚显不足。

表2 北京大运河遗产价值评估体系

表3 北京大运河历史古景点梳理

图2 北京大运河现状遗产价值评估

表4 北京大运河历史水系变迁梳理

5 规划研究建议

5.1 恢复历史河道,构建南北贯通、一主多支的水系格局

结合北京大运河的水系构成,建议重点加强北京大运河主线上玉河中下段(古都核心区)、玉带河(通州城区)、运河故道(通州城区)3条历史古河道的考古勘探工作,确定历史河道走线及沿线码头遗址位置,恢复其河道沿线重要点段的历史景观;同时加强萧太后河、凉水河、永引渠等与大运河历史紧密相关河道的历史文脉挖掘,突出沿线文化景观的植入和表达,形成南北贯通、一主多支的历史水系格局。

5.2 结合重点区域,营建绿色空间,加强遗产保护利用

国际上著名城市的历史河流,如巴黎塞纳河、伦敦莱茵河等,其沿线历史文化遗产大都与绿色空间紧密结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展示利用和风貌融合。因此,针对重点区域,在坚守严格保护、控制规模、优化改善、保持风貌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尊重史实、文化融绿”的保护模式,从点线面3个层次构建文化遗产的绿色空间体系。

1)通过打造白浮泉水源文化区、颐和园皇家文化区、什刹海京韵文化区、通州古城漕运文化区、张家湾古镇漕运文化区五大文化景观核心展示区,整体保护遗址遗迹,集中展示运河文化内涵,营造高品质的绿色空间景观环境。

2)重点整合通惠河、坝河、北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及生态景观资源,重塑多样的历史人文景观节点(如八里桥、西海子、神木厂等),结合城市滨水景观营造、文化休闲绿道建设和游船通航等措施,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水岸,重点打造3条体现大运河历史记忆的滨水文化景观带。

3)推动广源闸—龙王庙、北新仓、南新仓和禄米仓等节点周边环境的整治与提升,通过文物修缮、口袋花园营造、见缝插绿等措施,提升节点文化景观品质,调和周边城市环境风貌。

5.3 突出文化元素,植入文化活动,构建文化主题公园

通过重塑11处历史古景、营造景观纪念空间、设计文化标识等,提升沿线公园景点的文化内涵。在保留游憩、健身等活动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将凤山公园、百旺公园、长春健身园、金源娱乐园、庆丰公园、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兴隆公园和将府公园8个现状公园提升改造为展现相应区段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主题公园。

同时,系统搜集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文学和艺术类作品,了解相关的民俗活动和故事传说,策划大运河历史文化体验类和展示类活动,通过动态、静态、活态的展示方式,在主题公园中植入遗址建馆展示、运河戏剧演出、虚拟实景体验等多种活动类型,活化遗产,全方位、多层次地讲好大运河历史文化故事。

5.4 形成北京大运河景观规划格局

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归纳总结,最终形成“一主多支、五核多点”的北京大运河景观规划结构(图3),构建蓝绿交织之廊、文化传承之带,为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提出发展指引,强化北京大运河文化景观的特色与精髓。

6 结语

北京大运河纵贯千年,在首都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基于风景园林的专业视角,如何恢复好历史格局、利用好现存遗产、展现出风景特色、讲述好文化故事是极其重要的时代命题。

图3 北京大运河景观规划结构

本规划研究初步提出“HSES”分析模式,基于历史文脉的总结梳理,通过历史演变的空间叠合、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沿线景点的调研分析的技术方法,明确北京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景观的发展重点,提出规划建议与实施抓手,以更好地展现北京大运河历史文化内涵,为构建绿色文化遗产廊道提供支撑,同时也为风景园林行业在历史遗产景观保护、利用与发展的技术层面抛砖引玉、探索方向。

注:文中图片均由王剑绘制。

注释:

① “HSES”:history(历史)、superposition(叠合)、evaluation(评估)、survey(调研)的缩写,指基于历史的总结梳理,形成历史演变的空间叠合、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沿线景点的调研分析的技术方法。

猜你喜欢
水系大运河景点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大运河,行走山东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