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德育顶层设计 科学实施主题活动

2019-08-13 03:49高宇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立德学校教育

高宇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工作中,我们优化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精心实施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设计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其次,系统考虑德育工作各环节、各要素的关系及作用,使其具有系统性、应用性、操作性,在执行中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第三,把学生放在中心,学校德育工作顶层设计的思路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和途径,讓学生在富有成效的德育活动中受到教育。依据以上三点,学校三个年级分别开展了主题活动。

高一年级的研学主题为“研世纪工程,探前沿科技”,让学生感受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并产生价值认同。学校结合人文、自然、科技、历史等学科的不同视角,以相关学科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将课内知识与实地考察内容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学生们走进三峡水利枢纽,了解现代水利工程及施工技术;参观武汉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深刻理解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走进武汉大学,聆听专家带来的北斗导航系统知识讲座,了解我国自主研发技术的不易,坚定走自立自强之路;前往屈原故里秭归,体验传统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考察与实践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要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提高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高二年级的研学主题为“让信仰点亮人生”。通过井冈山实地体验,学生了解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自己不断拼搏,树立正确的信仰。学生学习井冈山革命史,重走挑粮小道,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瞻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通过体验式、参与式、访谈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深刻理解了井冈山精神,并逐渐内化于心,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践行。

高三年级十八岁成人仪式的主题为“责任与我同行”。通过开展十八岁成人仪式,为即将踏入成人门槛的学子们献上一份青春的礼物,让他们迈出承担公民责任的第一步。仪式分为四个篇章。第一个篇章为“生日祝福”。活动现场播放学生幼年的照片,伴随着生日快乐歌,学生们一同庆祝十八岁生日,共同见证美好时光。第二个篇章为“真情感恩”。通过向父母三鞠躬,让学生明白要感恩父母,并承担起对父母、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第三个篇章为“责任在肩”。学生代表带领所有学生集体宣誓,他们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第四个篇章为“成长期望”。校长为学生们送上祝福,并表达了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做志存高远、报效祖国的有为青年。

学校通过优化德育顶层设计,科学实施主题活动,让德育工作的各环节和各要素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相关联、相匹配、相衔接,让学生在丰富的主题活动中健康成长,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美丽少年。

专家点评

张铁道(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北京市东城区吴甡校长工作室学术指导教师)

在我看来,校长们对于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有着十分明确的认识,那就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及良好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并藉此帮助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校在办学实践中,努力将上述培养目标细化为实际可行的方案。例如,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分校的校长、书记牵头,统一制订规划,并组织全校各部门共同实施;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细化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身心健康、艺术审美”;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结合生源国际化的特点,提出要培养学生“中国特质、现代公民、世界眼光”的目标。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享了各自开展的教育实践,主要包括开展的特色教学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文化遗产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方面的游学、研学特色课程等。此外,各校还都努力将立德树人目标要求与学科教学紧密融合,寻求学科教学育人的契合点与拓展点;同时,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开展教师专项培训。从教学实践看,各校开展上述主题教学活动大都摈弃了单一的知识讲授的灌输模式,采用以聚焦一定主题、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反思、分享,并从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从校长们交流的经验看,每个学校都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做了有意义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值得推广的成功实践经验。

聆听各位校长的实践经验,我从中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启发: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实现“知识学习、技能习得与行为习惯养成”,在我看来,需要为学习者创设“入脑、上手、走心”(即认知性学习,技能性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丰富、深刻又有成就感的学习体验环境。创建这种学习体验,需要我们开展兼容面授教学、现场体验、在线学习、自觉实践、同伴交流等形式在内的“混合式学习”;而实践混合式教学,关键在于学校要引导教师针对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和校内外资源,设计并组织教学过程,建构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获得有成就体验的专业学习能力。此外,衡量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能力水平,还要借助上述有意义教学带给学生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以及上述体验建构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专题资源、实践案例的能力。

通过交流,我也深切感到,基层学校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要求方面也面临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如何借助主题体验及学习过程,将国家及家庭对于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及日常行为的发展期待,有效地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如何引导教师和家长为实现立德树人发展目标,做好认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如何设计与实施相关的主题体验(包括主题确定、学习过程、体验结果、反思分享、资源加工与案例)?如何有效利用教室、校园、家庭、社会及网络等资源,创建协调一致的有益于立德树人目标达成所需要的环境氛围?如何研究总结学校、课堂、家庭与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使之成为更大范围内立德树人实践的有益资源?

猜你喜欢
立德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学校推介
“严以修身”先立德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