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差异的研究及对策

2019-08-13 03:47陈留芬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职高动机学习者

陈留芬

一、引言

职高教育已成为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月13日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里,突出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被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职高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职高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决定了任何职高课程体系的建立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职高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外语水平以及职高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体现自己的特色,更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

职高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性格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了前两重因素,并提出纠差补漏和丰富英语课堂;注重个性认知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信心和加强教师人格魅力三大对策。

二、职高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差异

研究职高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差异,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根据束定芳和庄智家的观点,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主要是指学习者的年龄、智力、语言潜力、认知风格、动机以及个性;而Keith Johnson认为,造成外语学习个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大致分为三类: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性格因素。认知因素与个体的心智特征有关,主要包括智力和语言天赋;情感因素与个体的情绪有关,主要指动机和态度;而性格因素中对外语学习有影响的具体方面除了内向型和外向型外,还有对歧义的容忍度,移情或自我渗透和拒绝敏感性,认知风格和场依赖型或场独立型等其他方面。研究表明,对成年人学习而言,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是造成外语学习个性差异的核心因素,也是决定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两大主要因素。

1.情感因素

个人情感差异主要指学习者本人的情绪、感受等的发展变化及性格因素和对人对己的感受程度等导致输入学习和理解的变化,其对人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起着促进、感染、调节、监控的作用,主要包括动机、态度、自信、焦虑、移情和自我形象等因素。学习动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同一時间内也可以有几种动机,但主导动机决定着行动的结果和对行动的坚持性。只有当正确而强烈的动机稳定地保持下来时才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Cardner和Lamber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两类: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所谓融入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标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的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接近,或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活动的动机,所谓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如通过一次考试,获得奖学金,胜任一份工作,提职晋升等。

有研究表明,受融入型动机驱动学习多运用功能联系、会话等学习策略,而受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语言形式等练习策略。而情感和兴趣则是阅读的发动机,是内在动力。情感因素中焦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功的学习者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学习态度。在平常的英语学习中,事实上很多学生都被不同的情感因素所困扰,如过度焦虑、失去自信心,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焦虑的学生学习的效率往往没有情绪较为放松的学生那么高。应该明确指出的是,焦虑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更加复杂。学生在学习中一旦产生了焦虑的情绪,学习知识的速度就会相应地降低。因此,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焦虑的观察和研究,以促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目前的职高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个课时不足的问题,学生每周只有3~4学时的课,这就使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时间极少,课外活动也难以指导。在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启动学生的内在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释放学习潜能,以取得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2.认知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DAusebel认为影响学习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指的是学习者现有的知识,它的数量有多大,是否清楚明了和条理化;二是学习者在接受新知识时在多大程度上把它和现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三是学习者是否能够有意识地去进行联系(桂诗春1985: 242)。

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人脑不可能像电子计算机那样把所有的零碎的材料储存起来,要记忆这些材料就要把它们和现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成为有意义的整体。个人认知差异是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学习英语知识、发展技能和能力等认知活动过程中进行信息加工时独特的、稳定的方式,主要包括认知方式、认知特点、认知习惯、认知策略等。人们常说的认知风格是指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识别、处理、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学习者解决问题的出发点(orientation) ,有时也称学习风格。

心理学对认知风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左右半脑的不同功能上。在英语学习中,大脑左半球占主导地位的学习者会注重分析语言现象,过多注重文章细节,不大运用自己的直觉和综合能力,他们可能偏爱那些研究语法规则和借助于语法规则来分析句子意思的方法,而忽视抓文章大意和整体内容的方法;而大脑右半球占主导地位的人比较喜欢运用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学习方法,如借助于形象记忆单词、读文章时先看大意等。如果英语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并结合他们的认知风格特点选择和训练语言学习策略,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特点,英语教学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学习者个体知识的差异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个人认知动机、个人情感因素,导致对输入内容理解的深浅,是语言输入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策

1.纠差补漏和丰富英语课堂

职高学生一般英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语法差,发音不准等,那么教师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应该纠差补漏,以抓好语言基本知识训练为主。首先是语音训练,在英语课堂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单词、句子和段落,进一步达到正确地记忆单词、句子结构和课文内容;其次是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可以从构词法入手帮助学生认识领会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一词多性、同义词、近义词及词语的搭配等;同时,还应给学生介绍记忆单词的多种方法技巧,如利用构词法、谐音记忆法、归纳比较记忆法、反复循环记忆法等,使他们改进自己的记忆单词习惯,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取课堂听写、组织测试、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记忆兴趣,迅速扩大词汇量;帮助学生复习掌握语法知识,在第一学期的学习中,要结合教材对一些语法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练习,补充一些语法练习反复操练,也可组织一些语法讲座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高度重视从初中'过渡到职高的第一学期教学,做好学生的环境适应工作,如主动向学生生介绍英语课的教学情况与要求,请高年级的优秀同学向他们介绍学习方法等。组织各种课堂内外活动,如主题会话、专题演讲、小话剧表演、学唱流行歌曲、聘请外教主持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参观外资企业和阅读《21世纪报》等。丰富、实用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例如,运用“3D”( Dialogue-method,Discussion-method ,Debate-method) 原则,即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小组讨论、辩论(彭青龙1998: 1 );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文章体裁选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可采用演绎式、归纳式、因果式、比较与对比式等,这种讲授、练习和表达(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的教学程序简称为3P 模式。

2.注重个体认知差异,因材施教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旧的认知和知识结构会与新的知识相互作用、重新组合,融合成新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种复杂的千差万别的却又自成系统的天然习得方式,如果教师的英语输入输出教学与这种天然习得方式相违背,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外语知识的输入不是一个教师可以任意而为的过程。清楚地了解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顺应外语知识系统的固有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相互衔接,有的放矢地进行输入活动训练,是外语教师应该做到的。

在此教学中,因材施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既可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如将学生按能力和知识水平分班,进行分层次递进教学,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要求进行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调节、分层反馈等,还可以改革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个别辅导,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利用不同文化资源,相互支持学习,进行小组评比考核和组间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主动性,又減少了不合群学生和学困生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增进了学习成效,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信心和加强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可以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针对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宜多些鼓励、表扬,少点责怪、批评;宜用民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观点看法;还要使他们知道,学习英语不能依靠他人,必须培养自己学习——理解——掌握的意识与能力。

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或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动情感动机,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情感意识,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宽容学生的缺点,维护学生的尊严和爱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师生间建立起平等友好坦诚相待的关系。

其次,应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感。心理学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并使之产生戒备心理。教师可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采取合作型的小组活动形式:一方面使学生产生心理归属感,建立积极的相互支持的气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成员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少焦虑现象的产生。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各种渠道私下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倾向,对学生做出移情性的理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尊重学生,建立情感型师生关系,创造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语言输入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经常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四、结束语

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史表明,教学中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教学情景的万能模式或方法,但“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不同的学生在感知能力、认知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往往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英语学习中体现得尤其突出,现代英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职高英语教学提高一个台阶。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职高动机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初探
假文凭泛滥“低职高聘”是推手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职教人,难道你只能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