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比较

2019-08-15 01:53任宏伟闫泽丽沈乔简继华罗莹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19期
关键词:积气诊断率椎间盘

任宏伟 闫泽丽 沈乔 简继华 罗莹(通讯作者)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学影像科 湖北 武汉 430064)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疾病,腰腿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进行具体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MR和CT是比较常用的两种诊断方式,为了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在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分别为患者采用CT诊断和MR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率。患者年龄在3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024)岁,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40例,钙化52例、神经根损伤40例、硬膜囊受压62例、脊髓变形70例、椎间盘积气59例、椎间盘变形6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

1.2 方法

使用螺旋CT,患者仰卧位,在患者臀下放置软垫,患者双腿屈伸。定位之后,扫描基线和椎间盘连线保持平行。分别对患者腰椎各个间隙进行扫描。具体扫描过程中,对各个腰椎间盘形态、位置和密度情况、椎弓、椎体和椎小关节等进行观察[1]。

MR检查,患者仰卧位,具体扫描时,矢状位对椎间盘信号进行观察,同时矢状位和横断位观察患者椎间盘膨出和突出、硬膜囊、脊髓受压情况是否存狭窄等。

1.3 评价指标

将两种检查方式所获得的结果送到工作站,放射科专业医师阅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所得的钙化、神经根损伤、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椎间盘积气、椎间盘变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种诊断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相关征象检查诊断率对比,结果显示,除钙化、椎间盘积气的诊断中,CT准确率更高之外,神经根损伤、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均为MR诊断率更高,两组各项检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表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率对比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疾病,诱发疾病的主要因素为遗传因素、外伤损伤、纤维环退变或者髓核退变等。主要临床症状为腰部疼痛、一侧或者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腰椎间盘突出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腰部功能改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跛行、腰痛和腿痛等。早期明确诊断,能够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型,然后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预后[2]。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CT和MR逐渐成为腰椎间盘 突出的症的主要诊断方式,其中CT检查的操作比较简单、费用低廉,而MR的操作较为复杂,同时费用较高。但是MR的准确性较高,检查范围也相对较广,矢状面可以相对清晰的显示患者髓核块漂移具体方向和位置[3]。

为分析CT和MR的诊断价值,对本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实施CT和MR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率[4]。结果显示,除钙化、椎间盘积气的诊断中,CT诊断率更高之外,神经根损伤、硬膜囊受压 、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均为MR诊断率更高,两组各项检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采用CT和MR诊断,各具优势,但是整体分析,MR诊断率相对较高,因此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积气诊断率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