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角度下的对外汉语复合词加工理论综述

2019-08-16 06:56靳春歌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复合词教学

靳春歌

【摘 要】汉语复合词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素方面。语素复合词的心理表征和加工研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对于汉语语素和词汇的认知、加工研究除了在母语者身上,也有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今后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复合词;教学

一、前言

双音节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所占旳优势地位己经是被广泛认同的事实。因此,双字词尤其是双字复合词,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谈到复合词,也必然离不开语素。作为最小单位的语素,在汉语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吕叔湘先生(1979)说:“讲西方语言的语法,词和句子是主要单位,语素、短语、小句是次要的,讲汉语的语法,由于历史的原因,语素和短语的重要性不亚于词;小句的重要性不亚于句子。”由此,可见语素在复合词中的重要性。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语素表征的存在以及对理解复合词整词的作用。

二、有关语素的词汇加工理论研究

(一)针对拼音文字系统的词汇加工研究

心理词典(Mental Lexicon)是词的意义在人心理中的表征,它由许多词条组成。谈到心理词典,就必然要说到认知心理学中知识表征的概念。知识表征是认知心理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是指观念、事件和事物在人脑中的存储和概念化,关于知识表征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层次语义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1969年科林斯和奎连首次提出层次语义网络模型,依据该模型理论,语义知识在人脑中被表征为一种由概念组成的语义网络。科林斯劳福特斯在1975年提出了语义扩散激活模型。这个理论模型认为知识结构是依据概念间的语义关系来组织和表征的,而不是按层级关系来组织的。

在此基础上,很多学者从语素意识的角度研究复合词的存储与加工。从1975年Taft&Fosrter将“语素”这一语言学概念引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到现在,研究者一直在用各种手段探讨语素在心理词典中是否存在语素表征,存在于哪一个层面,与整词表征的关系如何。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研究者先后提出不同的理论模型:

第一类是整词罗列模型(Manelis&Tharp,1977;Rubin,Bceker&Freeman,1979等),该模型认为心理词典中储存的都是整词,每一个词都有其独立的词条。

第二类是词汇分解模型(Taft&Forster,1975),该模型认为在通达表征层只有不可再分的语素,没有整词的信息。

第三类是混合模型,既承认整词表征,也承认语素表征的存在。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语素的深入研究,郝美玲等(2015)提出在复合词加工中,母语者和二语者都同时存在整词加工和词素加工两种方式。

(二)针对汉语的词汇加工研究

认知心理学方面己经有很多实验证明了语素表征的存在以及对理解复合词整词的作用(张必隐、石卫东,1994;王春茂、彭聘龄,1999;彭耽龄、丁国盛、王春茂、Taft Marcus、朱晓平,1999),他们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点:

(l)在汉语母语者的心理词典中,整词和词素是分别位于不同水平上的存储与加工的单元。在词汇加工过程中,词素单元的激活不是词的识别的必经阶段;词素通路主要起激活的作用,而词的精细加工更多地依赖于整词通路。

(2)透明词的词素对整词的激活起促进作用,不透明词的词素对整词的激活起抑制作用(语义透明度即复合词的语义可从组成它的各个词素的语义推知的程度。

(3)合成词的结构在其词汇加工中有重要作用,不同结构合成词中构词功能不同的词素在激活与作用方式上存在差异;就并列式合成词而言,它的两个成分在词汇通达过程中并不总是同等重要。

(4)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在学习早期即具有汉语合成词的构词意识,这种意识是预测其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它随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发展。

(5)汉字形声字的义符在双字词的语义提取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义符与词义一致时起促进作用,与词义不一致时起干扰作用。

但这些实验都是针对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做的,不能照搬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身上。

(三)针对留学生的词汇加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界也一直在关注留学生词汇的认知和习得规律,并相应取得了一些成果。关于语素对词义的影响,刘颂浩(2001)关于在语境中猜测词义的调查发现,留学生在猜词过程中除了会利用语境线索,还会利用语素知识,但即使策略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其猜测结果仍然可能不正确,受到语素的多义项特征和词汇结构的复杂性特征的影响,学习者在推测词义时往往会遇到较大困难。郭胜春(2003)則通过实验方式调查了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合成词的内部结构方式以及构词语素的显义程度影响词义的获得:偏正式词语的猜词情况好于动宾式,加合式词语优于融合型。在此基础上,她针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强调“合”的词汇教学。

与针对母语者的研究一样,针对二语学习者的研究者们也很关注复合词类型对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影响,分析构词法在学习者认知和加工词汇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研究者(邢红兵,2003)对留学生出现的偏误词进行了分析,发现留学生已经能够运用掌握的语素造词,他们具有较强的语素构词意识,在结构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冯丽萍(2002)在研究中发现留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词汇结构意识和语素意识,语素表征和整词表征同时存在。对留学生的又一次实验研究,冯丽萍(2003)发现,在外国学生的汉语心理词典中,存在着形、音、义三个层次和词素与整词两种单元的表征,各层次之间、各表征单元之间存在着联结,一个节点信息的激活会扩散至相关的节点。

在对留学生词缀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宋刚,2003)对中介语中的典型词缀搭配不当、构词成分缀化、近义构词成分类化等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能自觉地利用语素来提高学习效率,并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心理词典中的词汇模型。

猜你喜欢
认知心理学复合词教学
含有“心”一词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
南昌方言“X 人”式复合词考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名词补充式复合词的界定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研究
试论《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构式视角下“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类推及其语域特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