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以Unit 2 Body language Reading 为例

2019-08-17 08:43
英语教师 2019年14期
关键词:本堂肢体文本

周 欣

引言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思维品质,是指一些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思维品质(程晓堂、赵思奇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思维品质定义如下: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教育部2018)。其中,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与概念建构等学习行为或活动;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物的真假;思维的创造性侧重于求异、求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夏谷鸣2017)。

英语阅读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方式、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大有益处,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抓手。王蔷指出:外语阅读教学要以文本为载体,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就思维品质的培养而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DeSeCo)项目中指出,核心素养着力要解决的是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之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姜宇、辛涛,等2016)。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均将“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林崇德2016)。

综上所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解读和阐释文本,把抽象的问题与真实的情境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教学分析

(一)整体设计思路

本堂课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在本堂阅读课中,学生以牛津广州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Module 1 Unit 2 Body language Reading 为载体,学习与肢体语言相关的语言知识,通过回答问题分析不同的肢体语言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了解肢体语言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所学内容讨论、评价课上同学的肢体语言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文本解读

王蔷强调,“教师应该从what(主题意义、主要内容)、why(作者意图)及how(语言修辞、文本结构)三个维度解读文本”。

【What】本堂课教学文本的主题是“肢体语言”,体裁是记叙文。文章讲述了以下故事:在旅行社兼职的两位学生黛比(Debbie)与西蒙(Simon)不同的肢体语言给顾客留下了不同印象,西蒙发现顾客总是找黛比帮忙而自己却不知道原因;在Mr.Yang 帮助西蒙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之后,西蒙开始改进自己的肢体语言。

【How】文本类型是记叙文。文章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重点词汇主要涉及肢体语言、交际、印象,如 body language,gesture,expression,appearance,message,communication,bored,sit up,hold,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等。

对话类文本以直接引语为主。

【Why】学生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了解肢体语言及其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

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经过初中一年半的学习,已基本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部分学生能用英语表达观点,但是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整合知识、逻辑分析论证及批判性评价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此外,虽然学生对肢体语言有一定的了解,但所掌握的知识不系统或不全面。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和学情的分析,教师认为,文本的语言和表层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适宜,但学生在评价同学课堂上不恰当的肢体语言并提出改进建议方面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思维品质培养、话题语言方面作充分的铺垫。因此,教师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识记和运用“肢体语言”话题词汇,如body language,gesture,expression,appearance,message,communication,bored,look down,sit up,hold up,make a good impression 等;

2.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

3.概括、分析、比较黛比与西蒙的肢体语言的不同并总结由此产生的结果;

4.了解肢体语言及其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并评价同学课堂上的肢体语言。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关黛比与西蒙肢体语言的事实性信息;在此基础上概括、分析、对比、评价不同的肢体语言及其结果。

2.教学难点:学生相关语言知识不足,不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见解;思维品质的逻辑性和创新性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

二、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up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Mr. Bean(《憨豆先生》)视频短片,让学生观看。一分半钟的视频向学生呈现了憨豆先生在高级餐厅用肢体语言与服务员交流的滑稽场面。

【设计说明】视频内容诙谐有趣。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话题body language。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深刻感受到动作和表情传达出的幽默感。

Step 2:Warming-up

首先,探讨肢体语言的内涵及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总结:

Body language includes postures,gestures,facial expressions,eye movement and so on.

Body language helps us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Proper body language can help us 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others.

学生认读和理解communication,message,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等词汇。

然后,教师通过PPT 展示4 张图片(见图1),向学生介绍图中肢体语言的英语表述并提问:“Which person gives you a good impression?”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认读和理解sigh,look down,bored,smile,sit up,hold up 和make a good impression等。

图1

紧接着,教师呈现两张人物图片(其中一人衣着邋遢,面容倦怠,另一人衣着整洁,精神焕发),并提 问:“What else can help us 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others?”然后总结:“Our appearance and the way we dress will make a good impression or bad impression on others.These are also a part of our body language.”学生认读和理解单词appearance,well-dressed。

【设计说明】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肢体语言的内涵与作用,关注不同的肢体语言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同时,学生认读和理解核心词汇。教师在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的这一过程中,既能帮助学生整合碎片化的语言知识,为后续的阅读扫清词汇障碍,又能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Step 3:Prediction

在围绕文本话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标题、引言、插图和最后两段入手,推测文体及文本内容。

【设计说明】学生根据标题、引言、插图和最后两段,对文体及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预测。预测能够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可以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进入文本阅读时迅速对预测内容作出确认或排除。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快速阅读时所应关注的关键点,如解读阅读文章的标题、引言、插图等,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快速找出正确答案,在体验阅读过程真实性的基础上再次提炼文本框架,为后续的信息处理作好准备。

Step 4:While-reading

在学生根据插图回答“Debbie,the girl,looks friendlier.”之后,教师提问:“Why do you think so?”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事实性信息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事实上,实施批判性阅读教学,抓好读中阶段是关键(贵丽萍、黄建英,等2018)。在本堂课中,读中阶段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

在第一次阅读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上而下的阅读,关注文本的脉络发展,理清行文的时间逻辑(见图2)。

图2

【设计说明】从认知规律考虑,理解故事结构是学生进行故事性阅读的第一步。让学生对文本有总体的了解之后,将文本中的自然段根据故事类体裁的特点划分为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部分,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寻读中定位、捕捉信息。

第二个环节:

在第二次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段阅读。在本环节,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梳理语篇知识,概括、分析、比较、评价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法,阅读问题分为展示型、参阅型和评估型三大类(梁美珍2011)。其中,展示型问题旨在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识记或理解。这类问题的答案,学生凭表层理解或快速查找就可以得到。就参阅型问题而言,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概括、分析、比较、推理和总结之后才能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学生在理解并获取事实性信息后,需要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并拓展内涵。评估型问题涉及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评价、拓展和运用。三类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遵循有梯度、有连贯性的原则。此外,它们之间要有逻辑关系且与文本内容联系紧密。

学生阅读全文,回答2 个展示型问题、2 个参阅型问题及1 个评估型问题,理解从西蒙不知道顾客为什么总是不找他的原因到在Mr.Yang 的帮助下西蒙发现问题之后主动改进肢体语言这一故事情节,了解肢体语言及其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目标语body language,gesture,expression,appearance,message,communication,look down,sit up,hold up,make a good impression 等隐含在5 个问题的答案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无意识地识记、运用新词汇。

Q1:What is the matter with Simon?

Q2:Who helped him find out the reasons?

Q3:Why do people always go to Debbie for help?

Q4:How did Simon improve his body language?

Q5: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ding? If you are the writer,how will you end the story?

【设计说明】通过寻读获取信息来回答上述5个问题,学生进一步理解以时间为主线的文本内容与架构。与此同时,通过提取、概括信息比较黛比与西蒙肢体语言的不同及效果,学生可以验证读前的预测。这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得体的肢体语言,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为输出环节“评价肢体语言并提出建议”奠定思维基础,又可以引出目标语,有利于学生在新“情景”中发展语言能力及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为表达个人观点奠定基础。

第三个环节:

在第三次阅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回归课本,结合图3 完成课文复述。

图3

【设计说明】通过复述,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对重要细节进行提炼、总结和归纳。该环节有利于学生整合文本信息、发展逻辑思维。

Step 5:Post-reading

学生在借鉴、学习恰当肢体语言的基础上,反思、评价同学的肢体语言,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提出改进肢体语言的建议(见图4)。在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之后,把抽象的问题与真实的情境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图4

【设计说明】杜威认为,反思或者反思性思维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认真的、不断的深思”“既包括引起思维的疑惑问题和心智上的困难等状态,又包括探究的活动和解决疑惑的实际方法”(刘小英2009)。让学生反思与评价,主动地、批判性地思考同学在肢体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在汇报阶段,考虑到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师搭建了语言支架,鼓励学生积极使用新学词汇。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既能巩固复习目标语,又能迁移新知识。

Step 6:Homework

(1)完成牛津广州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第27 页Reading B,C 的练习。

(2)根据小组交流的内容,将自己的肢体语言与某位同学的肢体语言进行比较,并准备口头汇报。

【设计说明】第一项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拓展思路,学习新词汇。第二项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将抽象的问题与真实的情境相结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同时,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用书面语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培养语言能力,还有利于培养思维品质(刘桂章2017)。

三、教后反思

课后,笔者对本堂课的教学总结和反思如下: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应“使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和整合、实践与内化、分析与评价、迁移与创新等一系列学习交流活动,解读、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有效表达个人观点、情感态度,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育部2018)。在本堂阅读课中,教师以教材文本为依托,补充阅读为延伸,从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黛比和西蒙的肢体语言,探究不同的肢体语言及其结果到运用所学内容反思、评价同学和自己的肢体语言,并就不当的肢体语言提出改进建议,每一个环节都落到思维品质的培养上,达到了“学以启迪,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学生能够在本堂阅读课中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恰当选用资源,合理补充学习素材,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王蔷(2017)指出,阅读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适当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课的视频为课外资源,内容贴近话题,也贴近学生生活。恰当的阅读材料和视频内容的补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衔接和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本堂课所提出的问题比较多,对学生来说有较大的挑战性,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其次,在最后的讨论环节,缺乏及时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结束语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抓手。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背景知识,根据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教学。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思维品质,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本堂肢体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肢体语言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肢体写作漫谈
走进崇本堂
务本堂
务本堂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