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初中生辍学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吉林省Z县部分农村辍学初中生的调查

2019-08-21 08:49闫广华史慕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意向同伴初中生

闫广华,史慕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导向[1]。我国50%以上的人口都在农村,农村学生的辍学问题一直是农村教育的难题[2]。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农村人才素质与质量的主要障碍[3]。此外,也对农村教育资源造成了浪费,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4]。

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因素较为复杂。随着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好转、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以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5]。因此,考察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初中生辍学影响因素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吉林省Z县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社交因素、家庭因素、学业因素、学校因素和政府因素等变量进行量化分析,考察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行为的主要因素,并研究这些因素对农村初中生辍学行为的决策影响,以期为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提供更为全面和理性的认识。

一、研究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构建

农村初中生辍学行为是一个二元选择问题,模型的解释变量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认为是一个离散变量,而不是一个连续变量[6]。因此,本文采取Probit模型对农村初中生辍学行为意向进行回归计算。

设Y表示虚拟变量,它的值设定为1或者是0,表示当农村初中生发生辍学意向时因变量取值为1,如果农村初中生没有发生辍学意向时,则因变量取值为0;另外,假设X是决定Y取值的关键因素,如果Xi>Xi*,则Y的值为 1;如果Xi<Xi*,则Y的值取0。Probit模型假设Xi*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则有Xi<Xi*的概率可以用概率分布函数来计算。标准正太分布公式为:

公式中,Xi表示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的影响因素,t表示被调查农村初中生的样本数量。通过Probit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得出影响Y取值的因素及这些影响因素与被调查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的正负相关性等。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回归模型如下:

上述模型中,Pi表示被调查的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的概率;X1是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决定因素;μi表示随机扰动项,表示其他对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产生影响的非观测扰动因素;α和βi是待估参数。

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借鉴闵文斌、常芳、王欢等人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估计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对辍学意向的影响[7]。倾向值(propensity score)是在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条件下个体接受干预的概率,对其在干预组和控制组间进行控制或匹配以估计干预效果,用来控制大量的混杂因素变量。其目的是将多个变量(多维)转化为一个中间变量(一维),不在关注每个需要控制的混杂因素的具体取值,转为关注将这些变量纳入Probit回归方程后预测出来的倾向值,只要保证倾向值匹配,这些所有需要控制的混杂因素都予以考虑[8]。与传统的一维配对方法不同,PSM可以将多个维度的信息浓缩成一个得分因子,同时在多个维度将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的学生和其他学生进行匹配,得出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对于学生辍学意向的净影响。匹配后的均衡性检验可通过均值上的绝对标准化差值来衡量[9]。

通常d x>d xm,说明在匹配后样本的平衡程度有所改善。

(二)数据与变量选择

1.数据。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及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吉林省Z县选择4个农村初中学校。发放问卷250份,实际回收227份,最终整理得到有效问卷221份,样本有效率达到88.4%。在有效的221名样本农村初中生中,男生117名,女生104名;其中七年级学生112名,八年级学生109名。问卷调查主要收集农村初中生的社交情况(是否有辍学同伴、是否与辍学同伴经常联系、是否受社会诱惑、周围环境状况)、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经营情况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学业情况(学习成绩、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学校情况(师资力量、学习生活是否枯燥、学校管理制度和教学结构)和政府情况(社会就业情况、监管机制和政府的宣传教育)。问卷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农村初中生与辍学行为有关的信息,通过调查发现,样本农村初中生的平均辍学率为11.76%,其中女生辍学人数占被调查对象的4.98%,男生辍学人数占被调查对象的6.79%。

2.变量。本文的因变量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情况,即农村初中生是否有辍学意向。

(1)自变量。主要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具体从学生社交情况、家庭情况、学业情况、学校情况和政府情况考察其辍学意向。

社交情况:同伴在青少年发展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同伴关系对于青少年有积极的适应意义,但同时,他们在与同伴互动中也有可能习得某些不良的态度和行为。本研究设计了“你身边是否有辍学的同伴?(1=是,0=否)”“你是否经常与辍学的同伴联系?(1=是,0=否)”“身边是否有社会诱惑?(1=是,0=否)”和“周围人对读书的态度对你是否有影响?(1=是,0=否)”四个变量。

家庭情况:长期以来家庭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行为的主要因素[10],本研究设计了“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达到中等?(1=否,0=是)”“父母是否高中毕业?(1=否,0=是)”“家庭是否重视教育?(1=否,0=是)”和“家庭中是否有成员对你学习进行辅导?(1=否,0=是)”四个变量。

学业情况:个人因素是唯一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的主观因素,本研究设计了“平均成绩是否及格?(1=否,0=是)”“是否自主学习?(1=否,0=是)”和“对考上高中是否有信心?(1=否,0=是)”三个变量。

学校情况: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发生辍学行为的主要组织机构,本研究设计了“学习生活是否枯燥?(1=否,0=是)”“学校管理制度是否苛刻?(1=否,0=是)”“对学校师资力量是否满意?(1=否,0=是)”和“教学结构是否合理?(1=否,0=是)”四个变量。

政府情况:本研究设计了“政府创造就业机会是否充足?(1=否,0=是)”“政府对辍学行为是否有惩罚措施?(1=否,0=是)”和“政府对辍学行为是否有宣传?(1=否,0=是)”三个变量。

(2)控制变量。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

根据前面的理论假设,建立计量模型,表1为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的变量释义。

表1 变量释义

变量 变量定义 均值 标准差 预测方向政府创造就业机会是否充足(X16)政府对辍学行为是否有惩罚措施(X17)政府对辍学行为是否有宣传(X18)男生女生(X19)1=否,0=是6.43 2.71 1=否,0=是7.18 2.17 1=否,0=是1=男生,0=女生1=八年级,0=七年级4.13 1.06-+-年级(X20)0.55 0.53 0.5 0.51

二、结果分析

(一)数据结果与分析

针对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影响因素的221份调查数据,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Probit回归分析,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展示了各因素对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影响的估计结果。模型P(Prob>chi2)值都小于显著水平0.01,即模型总体效果设置合理,所用解释变量可以较好地解释农村初中生的辍学意向。

从农村初中生社会交往因素来看,辍学同伴对学生辍学意向的影响比较明显,且影响通过了1.1%的显著性检验。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其身边有辍学同伴的要比身边没有辍学同伴的辍学意向要高,其辍学风险系数较高,特别是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或者玩耍的学生,其辍学风险系数,比不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的学生要高53%左右,而学生身边有已辍学同伴辍学后被认为辍学行为是正确的对学生辍学意向的影响最高,其风险系数要高于身边已辍学同学被认为辍学行为是错误的69.1%左右。这也说明,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与身边有无辍学同伴联系、与他们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对其辍学行为的正确认识有很大关系。社会诱惑对学生辍学意向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学校周围环境得分提高1分,学生辍学意向大约会降低3.1%左右。周围人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对其辍学意向也有一定影响,周围人对读书认可程度高,社会氛围好,学生辍学意向会降低1.9%,学生辍学意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冲动选择的结果,容易受到社会拉力因素的影响。主要由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诱惑(网吧、游戏厅、台球厅等)。

从表2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因素和家庭教育观念与学生辍学意向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家庭经营缺失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其辍学有显著的相关性,高中以上学历的父母其子女有辍学意向比父母高中以下学历的子女低81.8%,而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其辍学意向比家庭教育良好的学生高41.2%。表明家庭经济因素和教育观念对学生辍学意向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营是否缺失是影响农村初中生产生辍学意向的主要家庭因素。

从学生学业因素来看,农村初中生的学业表现对其辍学意向有较大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平均成绩及格以上的学生的辍学意向明显低于平均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学习成绩与辍学意向有明显的相关性,平均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的辍学风险系数要高于平均成绩及格学生的21.7%。此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辍学意向的相关性也比较明显,对升学无信心的学生其辍学意向要比有信心的学生的辍学意向高出18.6%,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其辍学意向相关性不明显。这与当前初中升高中的政策有关,当前初升高对招生人数和成绩有严格的限制,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升学无望,从而产生辍学意向甚至是辍学行为。

从学校因素来看,学生学习生活枯燥和师资力量不够对学生的辍学意向有较大影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结构与学生辍学意向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明显。表明农村初中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师资力量极大影响了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期望,而当前农村初级中学存在着专业教师不足,教师水平整体偏低,教师对课程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普遍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人才等问题。

从政府因素来看,社会就业不足与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有明显的相关性,从表2可以看出,认为通过读书不能找到体面工作的农村初中生,其辍学意向比认为通过读书可以找到体面工作的学生的辍学高36.1%,而当地政府对辍学行为的监管机制与学生的辍学意向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政府的正面宣传教育与农村初中生的辍学意向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农村初中生缺乏学习目标,看不到学习所能带来的切实利益,仅把学习看作是身不由己的差事,而各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辍学行为重视程度不够,仅靠说服和教育为主,没有统一的、实质性的惩罚措施,缺乏日常监管。

社交因素、家庭因素和学业因素是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因素。其中学习成绩和辍学同伴的影响是所有因素中最主要的,尤其是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会将农村初中生的辍学风险系数提高50%以上。

表2 实证模型估计的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前面的数据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和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是所有因素中对农村初中生辍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一步估计学习成绩与经常、辍学同伴联系对学生辍学的影响[11]。首先使用最常用的最邻近匹配法进行估计,然后使用其他匹配方法做稳健性检验。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不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的倾向匹配得分分布基本一致,表明匹配效果较好。

表3是匹配结果。使用最邻近匹配法得出的ATT值是0.07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的学生的辍学率要比其他学生高7.8%。采用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得出的结果和最邻近匹配法基本一致。

表3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ATT值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随机抽样的221名农村初中生的调查数据,探讨影响学生辍学意向的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社交因素、家庭因素和学业因素是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因素。社会的拉力、家庭的推力和农村初中生自身的免疫力共同造成了学生的辍学意向及辍学行为,在这些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造成农村初中生对追求知识的淡漠和绝望,产生辍学意向,最终演变成辍学行为。

学习成绩较差和辍学同伴的影响是影响学生产生辍学意向的最大因素。经常与辍学同伴联系会将学生的辍学率提高7.5%以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与辍学同伴联系使辍学率提高27.6%。

学校因素和政府因素对生辍学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社交因素、家庭因素和学业因素影响的那么显著。

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在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针对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意向的主要因素,首先,应帮助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其次,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培养其学习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帮助他们明确正确的目标和远大理想;最后,要根据中学生的特质,引导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和交友观,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正确择友交友,进行专门辅导消除其盲从意识,提高判断能力,降低“冲动选择机制”对其辍学的影响[12]。

针对学校和政府因素,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从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与评价方式、教学管理等重点环节提出具体措施,提高学校的吸引力。此外,各地方政府应成立负责辍学治理工作的机构或组织,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辍学治理行动有章可循[13]。

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应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猜你喜欢
意向同伴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寻找失散的同伴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