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非法删帖案件办理问题

2019-08-22 04:48纪然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1期

摘 要 近年来,网络非法删帖产业十分火爆,犯罪主体形成严密的产业链条,涉案人数多、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且不断涌现新特点。该类案件反映出的营商环境、网络监管、法治宣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网络水军 有偿删帖 案件办理

作者简介:纪然,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60

网络删帖行为是一种“通过正规的网络删帖流程,经网络信息所涉及的利益当事人提出维权申请,由网站审核后,依职权合法地删除当事人申请权益保护的信息的行为” 。近年来,部分非法经营者受人委托,通过非法途径开展有偿删帖活动,对网络环境和市场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一、网络非法删帖案件的特点

一是网络非法删帖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该类案件自2012年萌芽,2014年逐渐增多,2018年以来数量激增,且呈现增长态势。根据一起网络非法删帖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供述:“2014年3、4月份开始有‘业务,但需求量不大。从2016年6、7月份开始,规模大了起来。”网络非法删帖案件经常见诸报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对该类案件的法律规制力度加大,但也暴露出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短板。

二是犯罪主体身份较为隐蔽。该类案件的作案地点多在家中,作案工具为电脑、手机等通讯设备,犯罪嫌疑人通过QQ群、微信群发展客户,并依托网络社交软件与客户联系,向客户提供的个人信息多为虚构内容。且大多数客户经由网络社交群和其他客戶转介的形式购买删帖服务,对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完全不了解。

三是所涉及企业范围辐射全国。网络非法删帖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其中期货公司、新兴产业占多数,所涉企业从江浙一带到京津冀地区,再到东北地区均有分布。网络非法删帖的需求方、中介方和删帖实际操作者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在客户转介过程中逐渐扩大影响面,最终形成辐射全国的删帖产业网。

四是犯罪手段不断翻新。2014年至2016年的网络非法删帖活动,以有偿删除论坛、贴吧、微博等平台的负面信息为主要形式;2016年以来,该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在删帖基础上,采用发布其他不实信息和负面新闻的方式,对原有负面信息进行覆盖,造成网络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混乱。同时,部分网络删帖公司以利用黑客入侵其他网络平台后台的方式进行删帖,严重危害网络安全;部分网络删帖公司采取公关手段,向网络平台内部人员行贿,以达到封号和删帖目的。

五是非法收益快、成本低、利润高。高某等人非法经营案中,高某一人的涉案金额高达600余万元。2015年湖北特大有偿删帖案犯罪嫌疑人删除一条负面信息即可获得500-1000元收益,极低的成本与高额净利润驱使不法分子频繁开展网络非法删帖活动。

二、网络非法删帖案件暴露的问题

网络非法删帖案件频发,一方面源于删帖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暴露出网络监管不力、打击犯罪力度不够、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具体来说:

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网络删帖屡禁不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2013年,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司法解释,规定有偿删帖为非法经营罪。但我国法律对网络非法删帖案件的预防不够,往往针对该类案件的新情况进行事后补证。相关司法解释对网络删帖活动的需求者、中介者、操作者等不同群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未作明确划分,致使部分参与者逃脱法律制裁。

二是网络监管缺位导致企业声誉受损情况频发。网信部门对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力度不够;网络社交平台对影响企业声誉的不实信息未能及时核实、处理,对部分网络用户散布谣言、恶意竞争等行为未能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对部分企业雇佣“网络水军”有偿删帖、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监测不到位,导致网络营商环境和市场舆论环境遭到破坏。

三是法治观念淡薄导致有偿删帖需求不降反增。部分企业面对自身在网上被恶意攻击的情况,没有采取合法手段维权,反而雇佣“网络水军”进行非法删帖。而且大部分企业对网络非法删帖的违法性和危害性认识不深,甚至认为这一行为是正当活动。这导致网络删帖需求持续增多,非法删帖犯罪屡禁不止。

四是电子数据庞杂导致证据审查难度较大。大多数网络非法删帖活动,依托网络社交软件进行事前沟通和事后交易,导致该类案件的主要证据多为电子数据,且此类证据多达百万条;多数网络非法删帖交易是线上支付,且单笔款项数额较小,而账户资金往来流水却极多,有的多达几十万条。这给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和检察机关的证据审查、提取和研判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如何遏制网络非法删帖高发态势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评制度约束。细化法律条款和司法解释,明确网信部门、网络社交平台、网民等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对网络删帖活动的需求者、中介者、操作者等不同群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量刑和审判环节有法可依。依法健全网络评论和投诉渠道,对散布虚假消息、故意诋毁、恶意竞争等行为需承担的责任进行规定,对网络用户举报和投诉恶意网评行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二是强化法律监督,净化网络社交环境。网信部门和网络警察应加大对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力度,对网络用户的网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和严格把关,对有损企业声誉的信息进行核实,发现造谣传谣、恶意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及时联系公安机关处理。网络平台应积极实行网络实名制,对在网络平台发布和传播信息的个人或团体进行实名认证,一方面增加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造谣传谣和破坏网络环境的犯罪成本,一方面便于对网络非法删帖案件线索进行排查。检察机关应加强对公安机关查办网络非法删帖案件的侦查监督,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补强证据链条,提升办理网络非法删帖案件质效。

三是依法打击犯罪,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应依托门户网站和“两微一端”,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公布举报电话,增强排查该类案件线索的主动性。针对网络删帖案件多为串案、涉案人数众多、电子证据庞杂等特点,检察机关应成立打击网络非法经营犯罪小组,落实员额检察官责任制,为打击该类犯罪提供组织保障;检察机关可根据网络非法删帖案件成立专案组集中办理该类案件,并将犯罪嫌疑人按分工(营销、客服、删帖操作)分类交由检察官办理,检察官对证据重合部分进行归类、分级,再在案件研讨环节进行汇总,为出庭质证提供保障。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应加大办理网络非法删帖案件力度,针对该类案件层出不穷、形式多样、手段翻新等特点,做好法律调研、类案归纳、经验总结等工作,充分发挥法律震慑力,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重视私力救济,遏制网络非法删帖。宋文轩在《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的法律控制研究》中提出了消除网络非法删帖乱象的新思路:“首先,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对网络进行监督的民间组织,对网站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进行跟踪式监督,并向政府网监部门提出对某某网站的整改建议书。其次,探索成立网络仲裁机构。由版权主管机构依据各地人口基数大小、网络版权纠纷发生频率高低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全国各地设立版权仲裁机构,专门处理包括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微博版权纠纷在内的网络版权纠纷,借助网银、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手段,实施快速执行举措。”

笔者认为,私力救济不应被忽视,而应被合理利用并作为公权力的补充。

五是开展普法宣传,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政法部门应聚焦网络非法删帖案件所暴露出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法律知识手册、现场答疑和送法进基层等线下普法活动,加深广大群众对网络非法删帖危害性的认识;同时,依托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和“两微一端”等平台,充分发挥融媒体矩阵效应,做好以案释法工作,提升普法宣传质效。尤其是,深入企业开展普法讲座等活动,增强企业经营和从业者的法治观念。同时,宣传部门、新闻部门和网信部门应形成普法宣传合力,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播放法治宣传片和在街鎮、社区进行广播宣传等形式,扩大法治宣传受众面,最大限度凝聚依法上网、合法维权共识。

注释:

陈璐,胡桂瑛,陈诚.对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的法律规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4月5日.

宋文轩.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的法律控制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年5月14日.

参考文献:

[1]邓翔匀.论提供网络有偿删帖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D].延边大学,2017年3月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