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

2019-08-22 04:48王毓鑫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信仰主体对信仰客体即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尊崇状态,并通过马克思主义来认识和把握整个世界,从而使信仰主体具有合理的价值观以及高尚的人生观。在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信仰的基础上信仰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着严重的缺失,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原因

作者简介:王毓鑫,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352

信仰,是一个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对某种精神的追求,信仰一旦确立对人的影响将是根深蒂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被实践检验过的科学信仰,它是大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是青年大学生应该始终坚守的方向保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路径的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当代大学生应该毫不动摇的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内在要求,更是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体系,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半成熟状态,稳定性差,且容易冲动,而且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他们极易受到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西方文化也趁机卷入我国的文化圈,在这种复杂多样的文化交融背景下,经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严重缺失的问题。

(一)个人主义信仰的盛行

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部分大学生的信仰上极度追求个人主义,他们的个人欲望日益膨胀,甚至是将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立身处世的准则,在生活中坚持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盲目的追崇个人欲望的满足,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甚至将社会和他人看作是实现自己个人目的的方法和途径。目前为止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集体意识淡薄,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对待朋友漠不关心,并且不积极主动的参加团队活动;对国家大事好不关注,只关心自己的前途命运,占据一切有利的条件,并且拒绝输出丝毫没有为集体做贡献的想法,这种凡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也是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更是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相背离。

(二)功利主义信仰的存在

现如今随着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侵蚀,这主要表现在:首先,部分在校的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粹,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件神圣的事情作为自己可以获取实际利益的手段,比如说,为了寻找工作或者是评优评先的时候打造一定的外在条件,而不是像入党誓词那般单纯的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其次,正所谓权利与义务是并存的,但是部分大学生党员中间仍存在为了追求党员权利而被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象,他们本身并没有真正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内涵,只是为追求利益而信仰。最后,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部分大学生将利益联系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将一切都市场化做任何事情都讲求等价交换的原则,终日为追求功名利禄而奔波。

(三)世俗主义信仰的侵袭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远坐在骑行车上笑。”这是当代大嘘声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世俗主义侵蚀的真实反映。世俗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指过分的追求和享受社会世俗生活而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生抱负抛之脑后。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从消费方式上来说,当代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将高档次、高品位的消费看作是一种显示身份的映照,将吃喝玩乐看做是生活的第一要义,对待学习就是马虎应付、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学生不顾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在校期间大手大脚,消费毫无节制肆意挥霍。其次,在学习态度上,许多学生的表现是心思完全没有放在学习上,而是放纵自我,完全沉浸在游戏消费娱乐的虚无人生中,这些表现都是与我们所坚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相背离的。最后,在为人处世上,部分学生热衷于结交有权有势的同学,拉拢关系撑面子讲人脉,而不是凭借自身的勤奋努力,脚踏实地的取得成功,这种世俗主义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当代大学生普遍崇尚理性的思维,比较注重实践的检验,他们愿意接受和相信自己亲身经历和检验过的理论,抽象并且远离实际的传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好奇心强,他们的鉴别能力还不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这些由西方流传而来思潮比较感兴趣,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他们是很容易受到多元化、复杂化的时代背景影响,从而削弱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从而使自己的信仰一步步偏离。最后,部分大学生自身的理论修养比较差,他们仅仅局限于课堂上45分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课后根本不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处于一个肤浅的状态,并没有真正的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就无法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正确使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二)学校教育方面

首先,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只是流于形式,课堂中的教学大部分是理论灌输,学生们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识记状态,并没有真正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与精髓。此外,课堂纪律的管理比较差,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沟通,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甚至在学生的内心中会产生对此类课程抗拒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其次,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高校的发展只是一味的重理轻文,而使得高校的人文气氛不够浓厚,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课程相比专业课的课时安排上,简直是屈指可数,甚至有时候会沦为专业课程的牺牲品,待专业课程的课时量不够的情况下,学校排课部门就会坚决的缩减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课程的课时,从侧面烘托出来的学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课程的不重视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部分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师理论功底不够,这使得当代社会出现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问题时,老师也无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正确的剖析,这导致学生在发出疑问时,老师会出现讲不清、讲不透的尴尬状况,这种情形之下将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显现出其真理的光芒,促使大学生渐渐淡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社会现实方面

在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下,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相互交流,借此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潮渐渐的传入国内,部分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逐渐接受这些西方文化的冲击,并且慢慢的将其视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或理想信仰。这必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文化市场表现出的参差不齐,政府部门对于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很小,致使许多消极腐朽的文化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招致大学生的错误关注,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三、增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大学生正是处于接受理想信仰引导与内化的关键时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我们需要从各方共同合作进行全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加强自身理论修养

大学生通过认真的理论学习、积极的时事关注和主动的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修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对自身科学价值观形成的指导意义,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青年大学生要认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在认真研读理论著作的基础上消除部分大學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从而对马克思主义树立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其次,除了在书本中学习理论知识,大学生还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其真理性,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理解既抽象又复杂的知识,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的增强理论修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最后,通过理论宣讲要使大学生知晓,身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肩上承担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与国内外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果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在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课堂中,从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师也要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在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要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的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从内心深处肯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确性。其次,从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师也要重视起课堂上的双向互动,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老师要掌握好课堂的整体教学方向,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研讨、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真理,师生在一个良性互动交流中完成课程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课上课下双结合的方法,不要仅仅局限于课上短暂的45分钟教学,而要通过课下网络媒体或者面对面交流,针对学生目前出现的信仰缺失情况做出有的放矢的教育,解决学生心目中的困惑,引领学生做好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大环境

社会背景、环境和主流意识形态是影响大学生确立信仰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需要加大力度在思政大课堂和小课堂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众之所向。首先,当代大学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把我们国家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内化成自己信仰,还要在观念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而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要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文化领域的文明程度,以正确的思潮引导当代大学生,新闻媒体也要大力的宣传社会主义主旋律,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最后,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部分,也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把关各种入侵的思潮,净化文化环境,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杨丽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分析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1.

[3]陈文斌.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塑问题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2.

[4]徐媛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2(2).

[5]刘冠婵.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3(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的信仰困境和信仰塑造 
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现代化视域下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关系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