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索

2019-08-27 03:44黄滟珺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红色文化

黄滟珺

摘 要:改革開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飞跃进步,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红色文化的推进也是立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上,所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二者都在社会发展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就此诞生,并且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自觉地用于指导社会实践,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同样也发挥了其信仰价值的作用。并且在大众化过程中,需要和新时代这一因素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存在形式和内涵,赋予其新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中国独特的红色文化不仅对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改革开放70年以来,红色文化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有着文化精神支撑的作用。弘扬属于中国独特的红色文化,传承文化信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提升中国人民的文化归属感,使红色文化的精神流淌在中华人民的血液之中,随之传承,得以弘扬。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外思想文化形式所形成的文化精神和形式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五四运动以后,红色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逐步发展成熟。而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中,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成为了先进文化。从红色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上看,其具有着较为明确的精神指向以及特定的物质载体,所谓的物质载体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无数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战争遗址、文艺作品、革命文物、纪念馆等。精神指向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革命斗争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思想路线、规章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抽象以及深奥,转化为具体化,使之得到公众的承认和应用的过程。在中国革命斗争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以及改革时期的实践中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马克思主义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中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地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也随之得以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红色文化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中的科学理论,其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用性。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理论的内在要求。另外,在与资本家抗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解放,从而从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句话强调了只有用理论武装群众,才能真正的发挥出革命真实的作用,从而产生出巨大的变革社会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后,要想发挥马克思主义的 “批判性武器”作用,就必须接受和内化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的思想武器。毛泽东说过:“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 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而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以及实践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就由此而生。并且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红色文化也随之发展并且不断壮大,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附有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独特文化,也是中国人民最丰富民族特色的大众文化。如果马克思主义没有被大众化,就没有红色文化的出现,也就是就没有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

四、以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索

(一)增强宣传力度

以战争遗址、文艺作品、革命文物、纪念馆等文化资源为传播载体,增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在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上得以提升,使得有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红色文化,同时接受红色文化,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在我国,红色文化的资源分布较为均衡,并且资源保存完好,其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革命老区所保存下来的革命文物,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因为革命老区地理位置以及环境问题受到限制、红色文化宣传不够重视,大量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宣传,也不能为公众所熟知。红色文化资源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所以,对于尚未得到有效开发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关部门需要积极的宣传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再与当地特色进行有效结合,将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让更多的人想要去了解红色文化,感受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

(二)建设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精神产品

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需要把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精神产品贯穿于此,从而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这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建设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精神产品可以被分为三大类: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要。所以,在建设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精神产品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在红色节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宣传与推广,以红色文艺活动为主要传播方式,促进人们红色精神产品的消费,在以红色周年纪念的基础上,加强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作风和风尚,传播方式主要是以看红色主题电影、电视剧、唱红歌以及话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第二,将红色文化注入人们的一些书籍和纪念品中,促进物质性红色产品的消费。并且在发行以红色文化文主导的书籍以及相关纪念品上要大力推行,使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得以再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从而使人民感受到伟大的革命精神。第三,以人民的服装、食品、住房、交通为载体,弘扬红色文化,大力发展服装业、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更好地整合红色文化,使得红色文化融入平常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建设出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精神产品,促进红色文化产品消费,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而且可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市场渗透,有效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红色文化网络化的建设

在现如今的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为了将红色文化更好的传播给新生代人民,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红色文化推向网络。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为人民群众带去了便利的生活,也带去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并且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红色文化传播者在阅读红色文化相关内容时,创造更多吸引公众的内容,并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传播红色文化。新媒体的出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去了传播途径,同时也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带来的新的方式,随之而来的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全球性,使得网络政治环境复杂多样,西方国家借助优越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实力对国内输出具有西方文化色彩和价值观念的文化和文化产品,如文娱影音类和其附属文化产品等,极易吸引学生们的视线进而引其着迷,价值观和道德观等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并且西方国家的各种思想理论大肆涌入国内,如“社会主义失败论”“普世价值论”等一系列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有贬低的思想,十分容易动摇学生们还未完全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所以在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红色网站往往点击率低,缺乏关注。因此,推进红色文化网络化,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染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余雯.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信与自强——兼论延安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05):80-86.

[2] 陈晓菲.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嵌入机制探究——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5):22-25.

[3] 肖海清.高校圖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基于革命老区五所高校调查[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5):26-30.

[4] 江旺龙,方文龙.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33(04):2-6.

[5] 李俊浩. 基于纪念碑(塔)的红色精神弘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6] 刘艳霞,王桂云.以红色文化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6,22(05):49-51.

[7] 蒋平.依托红色文化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以百色起义红色文化为例[J].理论导刊,2016(10):57-60.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红色文化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在哪里
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真谛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