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行动策略

2019-08-27 20:52曹文兵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综合性探究评价

曹文兵

综合性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教材中专门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日常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存在哪些问题?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情况进行一番粗浅的探究,以服务于语文课程的改革实践。

一、问题与现状

自2017年秋学期起,笔者先后对市内外七所学校四个年级的48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课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种形式。

1.老师包揽式。在上述48节课中,这种类型的约有28节之多,占58.3%。具体表现为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结论等都是老师安排好了的,学生只是根据老师的安排“走”一遍过场。有的根本就没有学生的参与,而是老师制作成现成的课件,然后在全体同学面前演示一遍完事。

2.学生表演式。在所听的课中,这类课最多,大约有近40节,约占83%。具体表现为:所谓汇报课其实就是在演戏,看不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真实过程。就像到了餐馆吃饭,看到的仅是一道道摆到桌上的现成的菜肴,至于这菜肴是谁做的,是怎么做出来的,却无从知道。综合实践的过程性、生成性无从体现。

3.内容形式大杂烩。许多的成果汇报课,都上得很“好看”,近似于电视里经常看到的综艺类节目。比如有一节课,课题是“××城市绿化情况调查”,学生“汇报”的内容不仅有城市绿化面积、花草树木品种、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等,还有我国的树木品种、绿化面积、森林砍伐情况等等,真是包罗万象;形式上,不仅有知识抢答、图片展示、人物访谈,还有相声、故事小品、歌舞表演、器乐演奏等等,花样繁多。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了“综合性”的课,“语文课”已难觅踪迹。

4.课程缺乏系统性。仔细审视这些综合实践课,令人吃惊的是尽管分布于四个年级,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但很难给它们排个顺序,无论是从课题、内容方面,还是从形式、目标方面,几乎看不出有什么梯度。哪个年级安排哪些课题,好像看不出什么规定性和必然性。如果再反过来审视一下我们的教材上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编排,似乎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二、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学习。那么,如何正确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

1.精准解读教材。各种版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往往与各单元中的阅读教学既相呼应,又相对独立。综合性学习编写的一个共同点,从总体上看,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循序渐进的规律排列。

编者有心,教者应有意。语文教师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是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不容忽视的基础。否则,在组织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可能随意、盲目,达不到编者所设定的预期目标,自然也就很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2.综合各种能力。综合性学习的听、说、读、写并非相互独立而存在,而是杂糅在一起,有机地交错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其实为教师指导学生听、说、写“三合一”训练创造了必要的情境,提供了明确而富有意义的话题;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一定的内容。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提高和发展语文学科素养。

必须指出,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要有“语文味”,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例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在月亮文化上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如收集带“月”的成语,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等。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一方面培养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这样也就自然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其综合性目标的实现不言而喻。

3.重视活动过程。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单指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水平,而是提出一些学习活动及要求,实际上主要指“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这种过程纳入了目标体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且更应当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过程也就是一种隐性的目标,有人称之为长远目标。

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课外—课内—课外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重视活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态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就为提高综合性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改变学习方式。常用的做法是:确定主题——提前准备——拟订方案——实施活动——交流评价。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内容,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则起着引导、参与、合作的作用。通常可以有两种形式。

(1)互动合作式。主要有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等。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设计活动,自行组织实施,主动思考问题,通过探究与实践,掌握学习过程与方法,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获得发展。

(2)自主探究式。自主探究式即研究性學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己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步骤大致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参与。

5.发挥教师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加强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切实指导;(2)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3)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表现;(4)指导学生收集、保存活动的原始材料;(5)指导学生写出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6.注重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基本的要求是要注重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评价中要注意体现这样几个原则。(1)注重过程,注重对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而不应仅仅从表面形式的热闹与否来评价。(2)尊重多元,要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要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3)注重反思,要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评价活动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反思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综合性探究评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