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文引导学生高品质课外阅读

2019-08-27 20:52陆亿春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呼兰河萧红馒头

陆亿春

一、玩味妙趣片段,诱导整书阅读

初中学生阅读名著,尤其是《呼兰河传》这种故事情节松散的小说,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兴趣读,无法坚持读下去,读不出味道。对此,教师挑选著作中的精妙有趣的片段让学生玩味品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进而使他们产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1.挑选两个片段,和学生一起读一读,品一品。

(一)

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

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

家里买了落花生、冻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骂的:“他妈的……王八蛋……兔羔子,有猫狗吃的,有蟑螂、耗子吃的,他妈的就是没有人吃的……兔羔子,兔羔子……”

——《呼兰河传》第六章第一篇

(二)

鞋子从房顶落下去,一直就落在锅里,锅里正是翻开的滚水,鞋子就在滚水里边煮上了。锅边漏粉的人越看越有意思,越覺得好玩,那一只鞋子在开水里滚着,翻着,还从鞋底上滚下一些泥浆来,弄得漏下去的粉条都黄忽忽的了。可是他们还不把鞋子从锅里拿出来,他们说,反正这粉条是卖的,也不是自己吃。

——《呼兰河传》第四章第二篇

2.请学生在《呼兰河传》中摘抄妙趣片段,并在课上一起品读交流。

为了不使学生因阅读整部作品感到心烦而敷衍了事,老师可把摘抄范围缩小,规定在第一章内寻找。

(一)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下。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了。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挣扎起来,连馒头带着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呼兰河传》第一章第一篇

(二)

一个提篮子卖烧饼的,从胡同的东头喊,胡同向西头都听见了。虽然不买,若走谁家的门口,谁家的人都是把头探出来看看,间或有问一问价钱的,问一问糖麻花和油麻花现在是不是还卖着前些日子的价钱。

间或有人走过去掀开筐子上盖着的那张布,好像要买似的,拿起一个来摸一摸是否还是热的。

摸完了也就放下了,卖麻花的也绝对地不生气。

于是又提到第二家的门口去。

第二家的老太婆也是在闲着,于是就又伸出手来,打开筐子,摸了一回。

摸完了也是没有买。

——《呼兰河传》第一章第六篇

二、布置思维作业,提升阅读品质

作业1.上网查找关于《呼兰河传》的点评,将认为精彩的点评下载打印后在课堂上交流。

梁文道对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进行点评时,说这本小说“出版时茅盾先生替她写序里面就有点批判萧红的意思”,你认为茅盾有没有批判萧红?你认为梁文道的点评和茅盾的序,谁更中肯?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有兴趣去阅读小说,才会有兴趣研读小说。

《祖父和我》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篇课文,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名人点评,甚至对点评进行比较,对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和深度。但是,老师还是要敢于放手,敢于让孩子尝试。探讨问题,不要过分看重结果,过程才是关键。事实上,往往学生比我们预估的要厉害。也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阅读量,提升思维能力,自学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作业2.归纳萧红的作品中一些语句的语言特点。

一部好的小说,对读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语言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萧红的语言简直可称得上天才的笔触,语言非常妙,要重点指导学生品味。

①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荠菜。——《生死场》

②蚊子从河边的草丛出发,嗡声喧闹的阵伍,弥漫着整个家庭。——《生死场》

③靠着槽子的旁边就睡着一柄生锈的铁犁头。……转头晒太阳,就有泥土来陪着。——《呼兰河传》

④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呼兰河传》

⑤除了我家的后园,还有街道。除了街道,还有大河。除了大河,还有柳条林。除了柳条林,还有更远的,什么也没有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见的地方,什么声音也听不见的地方。——《呼兰河传》

⑥就是那么多呀!数也数不过来了。记也记不住了。假若是鸡生了蛋,蛋生了鸡,来回地不断地生,这将成了什么局面,鸡岂不和蚂蚁一样多了吗,看了就要眼花,眼花就要头痛。——《呼兰河传》

⑦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呼兰河传》

⑧于是她碰到了多少的困难,她都克服了下去,她咬着牙根,她忍住眼泪,她要骂不能骂,她要打不能打。她要哭,她又止住了。——《呼兰河传》

归纳:(1)第①句一个“绣”字,可见很注重炼字,具有诗化的语言。(2)善用拟人手法,如②③④句。(3)口吻儿童化,如⑤⑥句。(4)多主语,如⑦⑧句。

作业3.下列句子中,你认为是萧红写的,请写出序号: 。若不是,请上网查找作者姓名,并围绕“人物生平”“主要作品”“文学特点”“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四个方面进行简要摘录。

①八点左右的时候太阳才慢吞吞地起来整理容颜,它先洗了脸,因而初升的太阳显得格外干净,接着它又涂了胭脂,这时天边就会隐现出几片明丽的玫红色,再之后它伸直腰,它升得更高的时候就梳理头发,它的头发就飘扬到森林上,它们金色的纤细的毛发盘盘绕绕地缠住了树木。

②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③中秋节过去,田间变成残败的田间;太阳的光线渐渐从高空忧郁下了,阴湿的气息到处撩走,南部的高粱完全睡倒下来,接接连连地望去,黄豆秧和揉乱的头发一样蓬蓬在后面,也有的地面完全拔秃似的。

(答案:选③)之所以选取以上三段文字,首先是因为都写了太阳;其次第1句选了同为黑龙江的作家迟子建,第2句选了同萧红生活的年代接近的张爱玲。她们的文字风格可能较相似,增加选择难度,才能考查学生是否已感知了萧红语言特色。让学生查找另外两段文字的作家基本情况,又为他们拓展了课外阅读范围。

作者简介:上海市徐汇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呼兰河萧红馒头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馒头办”没了吧?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