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兴趣

2019-08-27 20:52张元元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梁山水浒传讲故事

张元元

“假期完成《水浒传》阅读的同学请举手。”

“老师,俺妈妈不让我读,把书给我没收了,她说这是‘闲书!”学生小乔起身无奈地回答。

这是几年前暑假结束后开学的那天,我和学生的对话。《水浒传》是九年级所要求的必读名著,原以为课本上都要求读了,怎能想到还会遇到这样的阻挠?

如何推动农村中学生展开名著阅读,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十年的农村执教经历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农村中学开展名著阅读是多么艰难。阻力有三:第一家長不支持;第二阅读资源贫乏;第三,也就是最大的阻力——阅读兴趣不浓厚。可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是啊,且不说每年各地中考都会涉及名著考查,单说名著对我们语文教学和语文育人这两方面而言,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名著阅读,势在必行!接下来,我把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分享给大家。

一、导读激趣,开展《水浒传》故事会

《论语》有句经典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话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水浒传》因其篇幅长且“半文半白”的语言特点,让阅读习惯及能力较差的农村中学生“望而却步”。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先选取《水浒传》中经典的故事片段,比如“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等等,把它们打印出来,分发到各个学习小组里,然后由各组推选出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到讲台上把这些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为保证讲故事的质量,我提前制订好评价标准,由组长负责给讲故事的同学打分。为体现评价的公平,本组组长不给本组成员打分。最后评出“讲故事能手”。通过尝试,我发现这个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二、设疑激趣,开设《水浒传》阅读课

为保证学生阅读时间和阅读兴趣的持久性,我每周拿出一节自习课作为专门的《水浒传》阅读课,目的是“以课内带动课外”。同时,我抓住学生那种“考试内容最重要”的心理,出示一些试题性的名著题,来激发他们探究《水浒传》的兴趣。比如初读《水浒传》时,我曾设计过这样的题目:“最先出场的梁山好汉是谁?”读到中间时,我问:“梁山事业在宋江的带领下蓬勃发展,但是面对李逵让宋江‘当皇帝的说法,宋江却十分恼火,这是为什么?梁山好汉后来会走上一条怎样的路呢?”问题抛出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厚了。

三、竞赛激趣,开展“《水浒传》知识我知道”的竞猜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因此,在学生读完部分章节后,我就让他们以“人物绰号”“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出一份小习题,以选择判断题为主,通过互相提问,来考查学生对《水浒传》知识的把握情况,然后评出“《水浒传》知识通”。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家长的阻挠就很容易克服了,根本不用老师出面,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那个叫小乔的同学后来告诉我,他妈妈不仅让他读《水浒传》,自己竟然也读起来了。我好奇地听他讲述了他和妈妈沟通的方法。他说和妈妈聊天,会时不时地引用几句诗,比如,妈妈刚从田地里回来,热得浑身都湿透了,他就赶快给妈妈切好西瓜,很恳切地说:“妈妈辛苦了,这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您这心内如汤煮,赶快吃块西瓜解解暑。”妈妈对他说话“水平”的进步感到惊异,他就告诉妈妈这是《水浒传》上面的诗,自己略微变了一下,就随口引用了。妈妈对他赞不绝口。他又拿了一些关于名著的中考题,比如他给妈妈看了2012年的语文中考试卷,其中就有关于《水浒传》的试题——《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下列人物、主要性格、主要事件中选出不搭配的一项( )(2分)

A.武松——疾恶如仇——怒杀阎婆惜

B.李逵——直爽率真——元宵闹东京

C.林冲——循规蹈矩 ——雪夜上梁山

D.鲁智深——粗中有细——大闹五台山

因为妈妈没看过《水浒传》,他把题目中的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一一讲给她听,妈妈听得有滋有味,自己也喜欢看起《水浒传》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或许让学生普遍爱上名著还有很大困难,但是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最大的感受是:送给学生一把叫“兴趣”的钥匙,学生就能走进整个文学殿堂。因为我看到了大部分同学对名著阅读不再“望而却步”,而是“兴趣盎然”!

作者简介:山东省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集镇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梁山水浒传讲故事
“知心姐姐”孙二娘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听冬神讲故事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上大梁山(外四首)
梁山车展:最容易忽视的五款亮点产品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