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

2019-08-27 02:22刘雪
求知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慕课教学方式

刘雪

摘 要:“慕课”以其独有的特征优势,对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教学产生冲击和挑战。文章对如何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教学方式的融合,不断提高独立学院思修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慕课;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106-02

从2018年开始,“00后”这样“网生代”已经悄然成为高校在读大学生的主力军了,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伴随互联网成长,互联网对“00后”来说已经不是一种“媒体”的概念,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对“00后”来讲,知识学习以及认识知识的方式和过程大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的。因此,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媒体让高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让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兴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这值得我们思考。

一、什么是“慕课”

所谓“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经过多年磨合、探索的一种教育模式。2011年秋天发端于美国的“慕课”包括三大平台,即Coursera、Ed X与Udacity,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为“慕课”提供若干门在线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也宣布加盟。“慕课”在短时间内就拥有的巨大影响力主要源于名校、名(大)师、精品、开放、免费、移动等几个重要因素。

二、“慕课”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从2014年3月15日我国首个思政课慕课正式开讲,到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首批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历时5年,国内慕课也从最初的无课可选,变为现在课目众多的状况。教育部提出:“到2020年将完成建设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任务,同时要求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必须开放共享,提供五年的在线服务,并将逐步完善慕课的学分认定制度。”教育部认为实施的目的是通过慕课促进教育公平,利用慕课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三、“慕课”教学的优点与思修课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分析

1.慕课教学的优势

慕课教学的优势,是教学内容的录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所长,内容讲解更细致、透彻,有针对性,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多样性的选择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可以方便、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不受地域限制,并且可以反复学习,巩固记忆,充分消化知识,明确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方便调整,保证学习质量。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不受表达能力与羞怯自卑心理的影响。在小组讨论、小组协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2.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1)传统教学模式以教为主,利用多媒体教学,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学习者的个体需要,缺乏交流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课程毫无兴趣,出勤率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2)缺乏引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法律素质的培养作用相对较弱,让学生一味地认为思修课只是学习爱国守法的相关内容而已。在思修课程中,法律与道德是不能分开的,他们是相互需要的关系,目前法律内容仅占总课程的三分之一,并且列于最后部分。在总学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部分教师仅重视思政部分内容的讲授,对法律内容的讲解,往往是浮于表面,一笔带过。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逐年增长,例如,马加爵事件、药家鑫肇事杀人案、复旦投毒案等,我们在感到心痛的同时应该反思,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因为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守法。

(3)有部分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放弃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味地迎合学生,没有真正把课堂内容讲透,甚至偏离了课本,流于形式,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4)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少,仅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给学生评定平时成绩。

四、慕课背景下思修課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下,思修课教学形式应该是课堂讲授与慕课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是未来改革的新方向,只有进一步地优化、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才能让思修课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为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慕课”内容丰富,吸引力强,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需要,因此传统的思修课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单一枯燥的授教形式转变成参与度高的讨论互动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对近期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分享,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合作精神,实现被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意志力薄弱,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与困难往往容易走向消极的一面,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要结合“慕课”的预习作用,让学生对大方向有基本认知,然后在教授中注重传递正确的观念,告知学生如何面对、怎样过渡、如何排解困难;教给学生方式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思政理论弄明白,学扎实,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让知识真正地内化,提高教学效果。

3.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混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马上予以解答,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4.促进教师队伍能力的提升

慕课的制作过程是非常烦琐的,但在制作慕课的这个过程中,提升了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优质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这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陈豪.“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4(4):70-73.

[2]林姿妤.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性[J].才智,2019(14):177.

[3]高菲.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8(9):16-18.

[4]杨欣.基于慕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127-128.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慕课教学方式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