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

2019-08-31 07:21谢菁
智慧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机采献血者系统性

谢菁

(重庆市血液中心,重庆 400015)

0 引言

人们对献血有了正确的理解,科学献血无损健康,无偿献血助人利己,献血成为越来越越多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但是在无偿献血中,人们对捐献机采血小板还不是很了解。在临床用血中很大一部分是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中能显示出自己独有的优势,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用量也越来越大。基于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较长,并且循环的血容量也非常大,经常会发生一些献血反应,让初次捐献者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恐惧心理,非常容易发生献血反应[1]。为了确保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频率,更好的开展釆集机釆血小板的工作,本次研究运用了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实施了全程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血液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100例,对比系统性护理干预实际效果,将其分成两个组,一组为研究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成员为50例,年龄都在21-50岁,平均(34±5)岁,通过比较,病人在性别和年龄以及各个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拥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的是普通护理方式,进行一些常规性的献血宣教。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认知干预。每个献血者都需经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来接待服务,来达到人性化服务理念。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献血者沟通与交流,从而获得献血者的信任,建立起友好互助的信任关系[2]。记录好对应献血者健康方面的情况,保证身体状况达到献血的标准,为献血人员讲解关于血细胞分离机的功能与程序设计的合理性,采血耗材相应的安全性能,和机釆血小板在临床上应用的重要性,并为其讲解血液生理方面的知识,可以使献血者清楚了解到釆集机采血小板的整个过程,和身体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让献血者清楚了解到血小板整个采集过程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2)心理干预。采集机采血小板的时间非常长,通常情况下都在1小时左右,采集上耗费的材料多、过程也较为繁琐,针对初次捐献的献血者来讲,看到仪器上很多的管路与闪烁的指示灯都会产生一些紧张、恐惧等方面不良情绪变化[3]。与此同时,还会担心进行采集过程中,有可以感染上其余的疾病,尤其在采集中,机器会发出一些报警声,这些声音更加剧了献血者不安心理。进行采集之前,需要具体的回答献血者持有的疑问,详细讲解机采血小板规范化以及合法性,邀请多次捐献的献血者为初次捐献的献血者讲解亲身经历和经验,采集时和采集后适当休息便不会产生其他不舒服感觉。尽可能消除献血者存在的顾虑,降低不良心理情绪。与此同时,对献血者勇敢的献血行为表示鼓励和感谢,充分的让献血者了解捐献机采血小板行为的伟大,从而让献血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存在感和被尊重的荣誉感。

(3)行为干预。在采集之前,需要完善相应的采集前准备工作,严格按照采集流程进行工作,配置足够的血细胞分离机和护理人员,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献血等待时间,在此期间可以为献血者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如放松方面的电视,网络,音乐等,提供一些休闲零食,水果,面包,杜绝发生空腹、过饱时采血,采集前指导其口服葡萄糖钙能有效预防枸橼酸盐反应。在采集过程中,作为操作人员需要拥有娴熟过硬的专业技术,以便达到缓解献血者心理与精神方面的压力。作为采集血的工作人员,需要时刻清楚献血者采集血的情况,为献血者指导最舒适的体位,维护好穿刺部位,在采集血过程中,和献血者实施眼神上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尽可能满足献血者提出的要求,来达到顺利的将采集工作完成[4]。采集工作完成之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为献血者包扎止血,告知献血者献血后的注意事项,让献血者休息10分钟后无不适的感觉再逐渐起身,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护理人员与献血者沟通过程中,可先让献血者了解血液中心的实力,这样能加强献血者对我们的信任感。与献血者聊天过程中,可适当的进行问卷调查,这样能从不同程度上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进入献血之前,可先和献血者沟通,掌握好沟通的技巧,针对不同的献血者用不同的方法,在说话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不要刺激到患者的情绪。患者情绪较为紧张时,作为护士需将对应的心理疏导工作做好,并详细介绍整个的献血流程,让献血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心底消除未知的恐惧。

1.3 不良反应

当前临床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机采血小板的用量也在快速增长,机釆血小板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临床输血反应,在挽救患者的生命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釆集机采血小板时,由于操作时间比较长,操作较为繁琐,许多献血者进行采集过程中,会发生和存在面色发白、恶心呕吐、休克等献血不良反应,从而在保障献血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时,凸显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症状轻度:献血者面色发白,自述浑身发冷、焦虑不安、恶心,稍微休息后能自行缓解。中度:除了轻度症状以外,稍微休息后,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缓解,而是加重了病情,这时便需要立刻结束采血。重度:除去中度症状以外,还会发生意识模糊、偶见抽搐、口吐白沫等情况,最为严重者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1.4 统计学分析

在此处研究中,全部的数据都应运用SPSS 19.0的统计软件实施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需运用(%)进行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

2 结果

我血液中心进行分组护理后,观察两组献血者不良心理和献血反应以及总有率,研究组比对照组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得到改善的比例大大提高,献血反应的次数也比对照组要少很多(P<0.01),同时运用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献血者不舒服的感觉,缓解紧张、焦虑等症状,有效减少并发症,献血者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总有率比较

不良心理对比。通过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可以得知,研究组不良心理能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献血者不良心理评分比较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的主要特点是浓度非常高且纯度符合标准,接受血液的人员,发生输血反应的大大减少,因此,可以大范围的在临床中进行运用。机采血小板和全血采集相比较,对于采集的地点要求较高,采集的时间也非常长,献血者需要满足献血标准才可[5]。

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极度缺少献血经验,对于献血知识、流程等方面都不是很清楚,加之非常害怕穿刺带来的疼痛,进行采集过程中发生的感染,都会变为心理应激原,造成献血者精神紧张,更为严重的是产生非常严重的恐惧心理。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正确的护理,就可能会发生献血反应,这从两方面讲,一方面对对献血者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再次招募。为了打消献血者不安心理,预防一些献血反应的发生,选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变为重要的护理方法。在献血过程中,运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来达到和献血者保持优良的沟通交流,使献血者从不了解的状况到获得正确的认识,积极调动献血者积极性,推动献血者主动和护理人员配合,保证捐献机采血小板顺利的完成。根据本次研究可以显示,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发生的总有概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笔者表示,选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获得非常明显的效果,消除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有效的减少献血者发生反应的频率,这样能有效确保献血者身心健康以及与再次献血的热情,对推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工作的顺利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小焦虑不安、心慌、头晕等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总有率,获得的效果优于普通护理。

猜你喜欢
机采献血者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手摘棉和机采棉加工的质量与成本分析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