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体养生太极拳

2019-09-02 09:50祝步文
养生月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全身太极拳关节

◎祝步文

当下,国人掀起了养生高潮。运动项目五花八门,跳广场舞、做保健操、练瑜伽、爬高山、旅平川……。其实,还有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太极拳。这不该只是专属于老年人,人人都适合练习,通过练习,既能健体强身,还有助于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使身体与精神都能得到调养。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运动瑰宝之一,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儒学、佛学、道学等多种学科的肥沃土壤之中。自古以来是中华儿女养生、保健、颐养天年的良好运动项目之一。太极拳的哲理发源于中国道家的阴阳学说、自然学说和中医养生学说。要想学懂它,练好它,确实须花一定的时间甚至毕业精力。其实,练好它说难也不太难。只要一心一意下定三练决心,就一定能收到预期的功效。

三练决心:练脑、练身、练气。

练 脑

练太极拳要精神专一,意动身随,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是对大脑的很好锻炼。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放松,动静结合的锻炼方法,有益大脑皮层兴奋,抑制不良情绪,调整心情,促使血液循环,增强思维意识,可防脑萎缩和老年痴呆。

练 身

练太极拳要求身体中正安舒,有助于防治颈椎、脊椎疾病的发生。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全身连动,促进血液循环,对腰背保健作用明显。太极拳注重节节贯穿,周身一体,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功能的增强。太极拳着重虚实灵活,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平衡性与灵活性。太极拳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的屈伸运动,对静脉回流心脏,能起到促进作用。太极拳还要求形神合一,意到眼到,手到脚到,有助视觉神经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视力等等,真所谓一动互动,全身受益。

练 气

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能生血”。因为太极拳主张,“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练太极拳的呼吸由浅入深,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腹肌运动力,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有助于加快人身气血循环。在这一点上是很多药物达不到的生理效应。

从养生角度看,练太极拳具有如下特点。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太极拳的动作比较全面,上下相随,左右开功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全身各大肌群和关节部位都能参与,长期练习,可以使关节灵活,肌肉结实有力,可直接增强体力从事其它活动。

调 心

打太拳时,要求全身贯注,并用意不用力,用意识引导动作,使意识与动作融为一体,从而领会和体现动作所包含的神韵。因此,善打太极拳的人,可以训练自己的注意力,使精神从急躁、散乱之中解脱出来,从而转变为耐心、会神,专心对于防身健身,特别是防治现代文明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调 息

太极拳又称内家拳,它集养生学、中医学、健身气功学于一体,运用吐纳、导引术以意运气,以气运身,达到气力合一,使调身、调息、调心有机相融,达到祛病延年之目的。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非竞争、可控性强、持续时间长,运动过程中不致缺氧,不损伤人体脏腑,所以适宜减肥、病后康复。

平衡运动

太极拳动作舒缓流畅、连绵不断且强调虚实,轻慢自如。经常练习它有助于提高固身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大量事实证明,凡专心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其摔倒几率会明显减少,这就是平衡功能在起作用。

休闲运动

打太极拳时要求静、慢、匀、柔、松、稳、合、连、圆、轻等等,达到意识集中,全神贯注,养神、凝神,给大脑以休息的机会。动作上轻灵柔和,情绪上安定乐观,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太极拳不受年龄、性别、体质、场地、时间、器材以及其他物质条件的限制。

基于上述种种特点和优势,在众多健康运动项目中,太极拳是最佳的选择。应该受到国人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原有太极拳基础的人,更不应半途而废,任何人参与任何运动都应长期坚持,不应半途停步。更不应该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破坏人体“生物钟”的运转规律。

笔者是练太极拳的受益者,练太极已有50年的拳龄,今年91岁了,早晚还坚持练太极拳剑,所以赢得一身健康。行动自如,发未全白,耳聪目明,每天还能坚持读书写作。每月还有3~4篇文章完稿,每年还有7~8篇短文在有关杂志上与读者见面。熟悉我的人,一见面就说:“祝老你年年一个样,不显老。”这一荣誉是锻炼出来的,首功就是练太极拳。

猜你喜欢
全身太极拳关节
石榴全身都是宝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