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自我同情的中介效应

2019-09-05 12:00寸亚玲高志彩李亚萍
浙江体育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同情瑜伽问卷

寸亚玲,高志彩,张 萱,李亚萍

(云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0 前 言

学校适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为提升大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研究者相继探寻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干预[1, 4, 8, 9, 11, 20]。所谓学校适应主要指大学生表现出的与学校环境相协调的心理状态(曾晓强,2009)[1]。有研究者以大学新生为被试,探究大学生的学校适应与自我接纳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大学生的自我能够作用其学校适应,并采用团体心理干预的方法提升大学生的适应水平[5]。此外,有研究调查发现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适应具有促进作用[3]。还有研究者建议,跑步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7]。大学生的学校适应作为心理健康的研究热点之一,许多学者从运动的角度,探寻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干预策略,其中瑜伽练习被认为是有效促进学生学校适应的运动方式。

瑜伽作为一种锻炼自我身体与心理等的体育活动(杨敏,2007)[6],对于个体的适应具有干预的作用。例如,有研究发现,瑜伽的锻炼方式,对个体的身与心均能起到促进效应[10]。又如,任志洪等完成的一项有关心理干预的元分析发现,以瑜伽练习为载体的锻炼形式能够干预心理的压力[12]。还有研究通过随机控制实验的方法探索发现,瑜伽能够提升个体的压力适应水平[21]。由此可见,瑜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干预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研究旨在探索瑜伽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效应,同时尝试阐明其作用的机制问题。

关于作用机制问题,结合前人研究的启示[14],文章认为瑜伽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作用可能受到间接因素的影响(如,自我同情)。大学生自我同情主要指一种积极的自我态度(Neff,2003;侯佳捷,2007)[2,22]。自我同情的情绪体验具有多维属性,能够促进个体理解、接受、宽容自我,在面对困难等情景时能够积极调节自我,促进自我适应[2,15]。有研究建议,瑜伽能够提升个体的自我同情水平[7]。此外,Bluth等研究发现,自我同情能够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自我适应性[15]。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建议,瑜伽对学校适应的效应,如果受自我同情的影响,那么自我同情则可能起到中介的作用[13]。由此,研究尝试探索瑜伽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自我同情中介机制问题。

为探索自我同情的中介机制,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演绎出其假设模型。进一步,通过对习练瑜伽的大学生进行瑜伽、自我同情、学校适应等相关概念的调查。继而根据前人的建议[13],探究自我同情在瑜伽与大学生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机制。

1 假设模型构建

作为一种锻炼方式,瑜伽练习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例如,Dariotis等(2017)采用对学校瑜伽班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质性访谈的方法调查发现,瑜伽练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适应[17]。再如,Hewett等(2015)有关瑜伽对健康的综述性研究发现,瑜伽练习能够提高个体对压力情景的适应性[19]。由此可见,瑜伽或许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并且,随着练习的增加和对瑜伽理解的深入,其学校适应水平越高。

还有研究发现,习练瑜伽在一定程度上联结个体的自我同情。例如,张继和(2018)完成的有关女大学生自我同情的研究中建议,瑜伽是提升个体自我同情水平的一种锻炼方式,并且坚持瑜伽练习能够提升个体的自我同情水平[7]。又如,Riley,Park(2014)有关瑜伽与压力的综述性研究发现,练习瑜伽对个体的自我同情水平具有正向的影响,是解释瑜伽缓解压力的机制之一[23]。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瑜伽练习与自我同情之间可能具有正向的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自我同情与大学生的学校适应之间可能具有积极的联系。例如,Bluth等(2016)对34名青少年学生完成的一项正念自我同情计划发现,随着自我同情水平的提升,被试的适应状况越好[15]。此外,Rudaz等(2017)有关正念和自我接受等与瑜伽有关的练习对压力的干预综述研究中发现,自我同情能够促进个体对情景的适应。根据这些研究推论,自我同情的增加或许也可以提升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

整体地看,自我同情可能在大学生瑜伽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换句话讲,在瑜伽能够通过自我同情对大学生的学校适应产生影响。根据有关学者的建议[13],自我同情在这种情景中扮演了中介的角色。由此,研究提出了4个假设(见图1):假设1,大学生瑜伽的得分越高,其学校适应的水平越好;假设2,大学生的瑜伽得分与自我同情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假设3,大学生的自我同情水平越高,其学校适应越好;假设4,自我同情在瑜伽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可能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

图1 瑜伽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自我同情中介机制假设图

2 研究的方法

为了检验上述4个假设,研究计划根据前人研究的建议[6],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练习瑜伽的大学生收集相关概念测量数据后,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地阐释瑜伽对大学生学校适应作用的自我同情中介假设模型。

2.1 研究被试

经云南民族大学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研究从云南省昆明市的3所高校中随机选取95名被试,剔除答案相同等无效问卷后,获得90名被试的有效数据。具体地讲,研究从云南民族大学瑜伽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云南财经职业学院选修瑜伽公共体育课的学生等,在征得授课教师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随机招募。删除无效数据之后,得到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7%,其中女生73名,男生17名,被试的年龄为20.84±2.47岁。

2.2 研究工具

基于前人研究有关瑜伽、自我同情与学校适应的测量工具形成研究的测量问卷。问卷由说明,人口学基本信息(学校、性别、年龄等),以及瑜伽、自我同情、学校适应的概念测量部分组成。

大学生习练瑜伽评估问卷。杨敏有关瑜伽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并且多次被瑜伽相关研究引用[6]。研究综合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的观点,同时考虑到大学生练习的瑜伽通常强度多倾向于中等强度以下,因此问卷调查时不考虑强度问题,同时以40min/次的学生瑜伽课作为基础,将杨敏的调查问卷进行简化,形成文章有关瑜伽的测量问卷。问卷从瑜伽练习的时间(少于1个月至与1年以上等)、每周练习频率(1次至7次及其它)、对瑜伽的态度(非常不喜欢至非常喜欢5点评分)、瑜伽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没有作用至作用特别大10点评分)等4个角度形成4个半结构式的调查题目,评估被试的瑜伽情况。瑜伽评估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0。

大学生自我同情测量问卷。研究采用侯佳捷的大学生自我同情问卷测量被试的自我同情水平[2]。该问卷包括主要从自我宽容(如,体验到痛苦时,尝试对自己宽容等)、自我接受(如,处在困境时,不苛责自己等)、社会适应(如,犯错为人之常情等)、自我确认(如,自己过得和别人一样轻松等)、自我调节(如,遇到应激事件,稳定情绪等)、情绪注意(如,烦心事不会影响自己情绪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各5题,总计30个条目)评估大学生的自我同情水平。问卷采用Likert的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大学生自我同情水平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4。

大学生学校适应测量。大学生学校适应采用曾晓强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评估被试的学校适应水平[1]。该问卷包括学习动力(5个条目,如,认为学习重要等)、学习压力(5个条目,如,学习感到吃力等(反向计分))、人际适应(8个条目,如,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等)、身心适应(7个条目,如,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等)4个维度(共计25个条目)。问卷同样采用Likert的5点量表计分。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0。

2.3 研究过程

关于问卷的数据收集过程。研究采用问卷星,由主试与瑜伽课教师进行沟通,在下课后进行随机招募被试,被试同意后,向被试发送问卷填写链接,通过手机填答问卷,以当场填写完成并提交的方式完成研究问卷。

数据统计分析过程:研究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24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地讲,文章主要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Process的Bootstrap中介检验。值得一提的是,根据Hayes有关中介检验经济性与便利性的分析建议[18],结合温忠麟等建议的采用依次回归和Bootstrap检验的流程[13],采用Process3.0选择模型4,执行默认的5 000次运算完成中介假设的检定。

3 结 果

研究的结果主要包括4个部分。①瑜伽、自我同情与学校适应的男女差异性分析。②瑜伽、自我同情、学校适应3个概念测量总分及其维度的相关分析。③自我同情在瑜伽对学校适应影响的中介作用依次回归检验结果。④自我同情在瑜伽促进学校适应之间的Bootstrap中介检验结果。

为了检验瑜伽、自我同情、学校适应3个概念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以男女生被试为控制变量,以瑜伽、自我同情、学校适应为观察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其中M为均值,SD为标准差,t为方差分析结果,P表示男女生被试相应概念得分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发现,这3个变量之间的男女生性别差异的P>0.05,置信区间包含0,表明瑜伽、自我同情、学校适应3个变量之间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下文的分析中不需要对男女生分别检验。

为检验瑜伽、自我同情与大学生学校适应3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对瑜伽、自我同情、大学生学校适应等17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总体地看,瑜伽、自我同情、学校适应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线性相关,说明可以继续进行回归分析和Bootstrap的检验。

为检验自我同情在瑜伽与大学生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假设,研究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建议,首先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其中R2表示方差变异解释能力,R2change表示调整后的方差变异解释能力,coeff表示非标准化效应,se表示标准误,β表示标准化效应,t表示方差分析,P表示显著性,LLCI与ULCI表示95%置信区间的下限与上限。结果发现,P值达到显著,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自我同情在瑜伽影响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假设成立。

表1 瑜伽、自我同情、学校适应的性别差异性分析汇总表

表2 瑜伽、自我同情、大学生学校适应各维度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汇总表

注:*P<.05,**P<.01;Yoga表示被试的瑜伽总分,SelfC表示大学生被试自我同情总分,SchAdap表示学校适应总分。0.1≤r<0.3为弱相关,0.3≤r<0.5为中相关,0.5≤r为高相关[16]

表3 瑜伽对学校适应的自我同情中介逐步检验结果汇总表

注:**表示P<.01,***表示P<.001;Yoga表示瑜伽得分,SelfComp表示自我同情,Schadap表示学校适应。0.01≤R2<0.06表示小的解释效应,0.06≤R2<0.14表示中等的解释效应,0.14≤R2表示大的解释效应[16]

进一步,研究采用Process3.0进行对自我同情在瑜伽与大学生学校适应之间的间接效应Bootstrap检验。结果见表4,其中Effect表示非标准化效应值,BootSE表示标准误,BootLLCI与BootULCI分别表示95%置信区间的下限与上限,ab/c表示中介效应占瑜伽影响大学生学校适应总效应的比值。分析结果表明,自我同情在瑜伽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

表4 自我同情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检验结果汇总表

注:SelfComp表示自我同情

4 讨 论

研究探索瑜伽影响大学生学校适应的自我同情中介解释机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研究的4个假设均得到支持:瑜伽能够正向影响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瑜伽得分越高,被试的自我同情水平越高;自我同情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我同情在被试的瑜伽与学校适应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影响。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被试瑜伽与学校适应、自我同情之间具有比较好的线性相关,其中,瑜伽得分与学校适应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练习瑜伽能够促进被试的学校适应。从具体的维度来看,瑜伽与被试的学校适应之间具有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具体地讲,瑜伽练习的时间越长,被试的学习压力越小、身心适应越好。一方面这可能与研究被试源于学生的瑜伽课有关;另一方面还说明长久地坚持瑜伽练习使得被试对待压力的态度变得从容、淡定;在面对不同情景时,身体和心理都能适应即时的变化。此外,瑜伽的每周练习频率越高,被试的人际适应、学习动力、身心适应越好。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建议相符[3,21]。这启示,如果保持一定的每周练习频率,瑜伽或许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身心适应。有意思的是,瑜伽练习的频率与学习压力的关系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但是与学习动力的关系是显著的。换句话讲,对于被试学习的压力不会因为练习瑜伽而变化,但是练习瑜伽可以提高被试的学习动力。根据这一发现,如果能够保持每周练习瑜伽,大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适应能力可以更好。

此外,瑜伽评分与被试的自我同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具体地讲,被试练习瑜伽的时间越长,对自我的消极情绪的关注以及状态调节越好。同时,瑜伽的每周练习频率增加与被试对自我缺点、对他人境遇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调节等均有促进作用。并且,被试与对瑜伽的态度和在生活中作用的认识,也对自我同情有积极影响。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建议相符[7]。这说明,如果增加对瑜伽的认识,同时能够以相对稳定地瑜伽练习频率,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接受、理解和调节等水平。由此可见,瑜伽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同情。

研究检验发现,自我同情在瑜伽与学校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从依次回归的结果来看,瑜伽练习能够显著地预测被试的学校适应(假设1成立)。例如,被试反映,练习瑜伽让自己在学校的生活更加轻松,与同学的关系更融洽,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进一步,瑜伽对自我同情的方差变异解释能力达到了大的效应。这可能是因为瑜伽关注身体锻炼的同时,还倾向于对被试心理的训练。如,被试在接受主试的访谈时表示,自己在体式练习的过程中,还会关注自我的呼吸和冥想等,通过对吸气与呼气的控制,以及让自我感到愉悦的调心内容,达到放松的目的,这与前人的研究建议相符[10]。也就是瑜伽练习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同情水平(假设2成立)。继而瑜伽与自我同情联合预测被试学校适应的结果均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假设3成立)。说明自我同情在瑜伽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采用Process进行自我同情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检验发现,自我同情在瑜伽对被试学校适应的中介影响占到总效应的51%,也就是部分中介的作用(假设4成立)。这可能是因为自我同情与学校适应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如,自我同情的社会适应维度的条目:落魄时提醒自己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这种理解自己也反映出对他人理解的意识,与学校适应中的人际适应有比较合理的认知。换句话讲,被试的自我同情使自己的学校情景中可以得到较多的支持和理解。由此可见,自我同情在大学生的瑜伽对学校适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被试的瑜伽调查评估基于瑜伽课进行的,未考虑单次练习的时间。未来研究探索多少时长的单次练习对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将是比较可行的方向。其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自我同情在瑜伽练习与大学生的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机制,而通常大学生进行的瑜伽练习多属于中小强度,同时考虑到在瑜伽练习的调查中对于强度的测量比较困难,因此参考杨敏对瑜伽调查的建议,也未考虑瑜伽练习强度的方面。未来研究中可以考虑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探究哪种强度的瑜伽练习对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效果更好。第三,研究样本量的局限。通常,一个瑜伽课的学生在20至30名,通过随机招募,班级中自愿参加的被试相对会再少一些。研究从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昆明市3所大、专院校中随机选取瑜伽课班级,进行被试的随机招募,以致样本量有一定的不足。未来研究中可以考虑增加被试样本量,进行相对更加精确的估计等。

研究探索自我同情在瑜伽对大学生学校适应影响中的中介解释机制。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自我同情具有中介的作用。这启示,在未来的瑜伽课或其他瑜伽练习中,加强对大学生自我同情的注意,可能会促进大学生对关注自我、理解自我、接受自我、理解他人、增进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等,最终更好地提升学校适应的干预效果。

5 结 论

调查分析发现研究的假设模型成立,自我同情在大学生的瑜伽练习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具有中介的作用机制(ab/c=.51)。瑜伽的评分越高,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越好。同时,瑜伽还可以通过自我同情作用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大学生的瑜伽练习的时间越长,学习的压力感越小,身心越能适应学校环境。大学生每周练习瑜伽的频率越高,其学习的动力可能越足,人际关系倾向于更好。瑜伽练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同情水平,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校适应能力。研究为探索瑜伽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机制提供了方向,未来研究可以考虑探索更多的理论解释模型。同时,在大学生的瑜伽练习实践中,增加对自我同情的关注,有助于提高学校适应的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同情瑜伽问卷
Hello White瑜伽馆
她的委屈,没有同情分
不该有的同情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问卷网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同情
问卷大调查